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转)审视现代诗坛的一种角度:诗歌的三境界

[复制链接]
查看8162 | 回复8 | 2007-3-25 09: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审视现代诗坛的一种角度:诗歌的三境界  

                              文/ 翼星霖


     《五灯会元》卷十七中,有青原惟信禅师的反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可以认为,诗也有这三境界,趋向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当然,这种归纳也是简单化的,其实两类兼备者不少见。
       三、“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零度写作
这样的诗毫无遮挡,像清水煮菜,具有可重复性。往往难以把持,因语言表达的问题而失去一些情境的真实性,便无诗意可言。优美的如古老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场景栩栩如生,颇具动感。再看一首儿歌:“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了留一个”如此圆润,恐怕没多少人的才智所能及。我记忆中有一首古朴的诗,在爱尔兰大诗人叶芝编著的民间故事《神仙的歌》中,“歌”是这样的:“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一,星期二,还有星期三……”如此反复,歌声来自丛林深处,很是迷人。
       初习诗时,大多也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一次授课时,我让学生将作文中的任意一段文字分行排列,竟成诗者过半。有一类拼贴诗,先指定取一本书中第几页第几行第几句话,如此几番,便可连窜成诗,有时亦成佳句佳境。这样成诗有些夸张,恰如实物拼贴或行为艺术,也算一景。如若沉缅于此,掩耳盗铃,就不啻作茧自缚了。所以,世上出现了写诗机器或写诗软件就不足为奇。
       当然,因审美差异,有的人多年习诗,把这类诗写得很出色。上个世纪韩东写过一首诗《你见过大海》也是此中力作:“你见过大海/你想象过/大海/你想象过大海/然后见到它/就是这样//你见过了大海/并想象过它/可你不是/一个水手/就是这样//你想象过大海/你见过大海/也许你还喜欢大海/顶多是这样//你见过大海/你也想象过大海/你不情愿/让海水给淹死/就是这样/人人都这样”。可以算是零度表达,淋漓尽致,没有伦理理想,也没有强烈的美感。你可以把“大海”改成“草原”、“沙漠”之类的词试试。这类诗从朦胧诗的云雾中脱颖而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取到了积极的作用。此一时彼一时,诗歌永远在诗歌概念的轴线上波动发展,非要推波助浪,操持极端的平淡或极端的深刻,以不是诗的分行文字来标新立异,不如去赚钱,实实在在过日子。更何况,世间平淡难比山野村夫,深刻难敌疯了的尼采,他们诗意地活着,却不自诩为诗人。
      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流派写作
这样的诗见功底了,光怪陆离,一招一式都有来处,某句堪比古今中外经典中的一叶。这类诗多以象征手法、意识流造景见长,解析事理,或大刀阔斧、或零敲碎打,不惜让事物支裂破碎,“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强行赋予事物主观的意义。缺乏专业诗歌鉴赏水平的人看后如坠云雾之中,不知所云不知所向。意在创新,刻意陌生化,一不小心却又沉入某种经典表达的窠臼。这不奇怪,倘若自负到自以为一指半脚可踏平经典、几行小字可开宗立派那就可悲了。其实,20世纪以来风起云涌的各种流派,在古典文学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原型。看看《伊利亚特》吧,500页大诗,那种整体的境界和无数感人的场景已与日月同天!
       此类佳作如屈原可惊天地可泣鬼神的《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或充斥着伦理呐喊,或美仑美奂,亦有对真理的“上下求索”。又如现代希腊诗人埃利蒂斯那嚣张的《疯狂的石榴树》:“告诉我,是那疯了的石榴树/抓住了一匹受百鞭之笞而狂奔的马的尾鬃,/它不悲哀,不诉苦;告诉我,是那疯狂的石榴树/高声叫嚷着正在绽露的新生的希望?……”。
      美国当代诗人特德•贝里根的诗《死去的人们》,则是这样的:“帕特•贝里根……我祖父……喉癌……一九四七。/埃德•贝里根……我爸爸……心脏病发作……一九五八。/迪克尔•巴德隆……我最好的朋友布鲁斯的大哥,当时我们/五个对八个……被杀死在韩国,一九五三。/里德•奥沙利文……曲棍球星越野赛选手/中学时我们坐同一张餐桌……车祸/……一九五四。/……”这样貌似写实的“谈话”式表达,纵然全是真实的,也是在刻意曲解现实和人类的理想。2005年底,云南诗人雷平阳曾类似地写过《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七条支流》,基本上只是在罗列一些支流,林林总总,刻意地谈论了澜沧江的某种生命状态,你可以不赞成这种对江的认识,但那仍然是一首有技巧的诗作。
       一、“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生命之歌
这样的诗有如高山流水,余音绕梁;或如寻常巷陌,或鸡犬之声相闻或车水马龙。“山只是山,水只是水”,生命不平凡也不伟大。伦理关乎自然,美感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上学时偶见一诗《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开始不知出自李白之手,看似蒙学小诗,但其境界开阔,荣辱皆无,又毫无斧凿的痕迹,纯属天籁之作。古代有一首有趣的歌谣:“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像一则小学减法文字题,却如行云流水,可悲可喜,可轻可重。
       其实,很多诗歌经典之作中忽略一些个人情绪化的词句后,大多属于这类洞察万物,豁然开朗的诗作,达到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中国现代诗中,有很多像《再别康桥》、《天上的街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壮丽的生命体验,这些诗以优美的韵律和节奏同大自然倾心交流。相形之下,那些学到一点剥裂的诗歌技艺而藐视经典的声音,只不过是顾影自恋的井底蛙鸣。
      在里尔克的诗作中,我们的眼光若不耽于其深沉的孤独感,就会体验到大多是这类诗作的典范。看其《秋日》:“主呵,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让风吹过牧场。//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催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其中的“孤独”二字,可置换为其它的任意生命体验状态的词,如快乐、痛苦、幸福、宁静、纯洁,等等。这样的诗富有质感,并不是在事物表面涂上意境的涂料,而是用语言洁净事物的表象,使人们司空见惯而忽视了的诗意(真与善与美)兀立出现。再如泰戈尔的诗句:“绿树长到了我的窗前,仿佛是喑哑的大地发出的渴望的声音。”这种内心与世界之间生命的沟通,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永远的震撼。我常随意翻看一本近700万字的达尔文环球考察日记,图文并茂,其中对自然的热情与神奇的描写总会让人吃惊。如梦一般,那些不分行的诗句,使我的内心成了贝格尔舰上的一名水手,历经无数已被现代文明所吞噬的天涯海角,那是宇宙中最美丽的一个星球!
     诗可区别三境界,无需作优劣之分,何苦争执不已。人亦如此!纵可运斤成风,却还有着天马行空的狂想。

冀星霖于2007年3月19日午时



[ 本帖最后由 更声*远巷 于 2007-3-25 09:48 编辑 ]
楼主热帖
不懂用诗的语言去描绘天空,天空它缺少一种色彩;
不懂用诗的语言去表达生活,生活它残缺一角。
晓轮 | 2007-3-25 10: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评    问好
欢迎来我家溜达http://blog.sina.com.cn/u/1276841001
青霰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3-25 13: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LZ转贴好文章!

诗歌永远在诗歌概念的轴线上波动发展,非要推波助浪,操持极端的平淡或极端的深刻,以不是诗的分行文字来标新立异,不如去赚钱,实实在在过日子。


:D 非常赞同
惜缘!
黄叶舟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3-30 20: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看来,很需这方面的诗歌理论,加精一下,以示鼓励!

辛苦更声!
痛苦是灵魂升华的必经之路,孤独是诗歌启航的最佳时辰!
更声*远巷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3-31 01: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黄叶舟 于 2007-3-30 20:25 发表
目前看来,很需这方面的诗歌理论,加精一下,以示鼓励!

辛苦更声!

其实诗歌更多地是需要交流与学习,并不断地思考,这样才能有所进步。
不懂用诗的语言去描绘天空,天空它缺少一种色彩;
不懂用诗的语言去表达生活,生活它残缺一角。
李献 | 2007-4-3 23: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又偷了不少!:lol :lol
剑飞九洲,寒尽天下雪.
信吾 | 2007-4-8 11: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书晴星儿 | 2007-4-8 12: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再学习,学无止境!
芷晴 | 2007-4-8 12: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下次我也学写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