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转贴】公主到底是怎么生活的

[复制链接]
查看7060 | 回复31 | 2004-10-2 1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古代,除了“母仪天下”的后妃,最为人所羡慕的女人恐怕就是公主了。
   嗯,不对,其实公主更值得大家羡慕。至少皇帝是她的爹爹、兄弟,舍得对大小老婆下刀子的皇帝一抓一大把,但是向女儿姐妹下手的皇帝倒还真是不多。
   至少,公主们不用跟三千佳丽争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可不一定就咋地呀,定陵地宫被挖开以后,大家才发现,万历皇帝就是个个子不高的跛脚。
  
   公主们只要满意包办婚姻(那年头,有几个女人不是包办婚姻?)、不掺和政事、不赶上兵荒马乱国破家亡的倒霉年头,日子过得实在是很不错的。
   绝大多数公主都是这样平平安安地过了一辈子,因此史书上也就没什么她们的记载。
  
   但是兄弟姐妹们,世事无绝对呀。
  
   是为序。
楼主热帖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齐国有一对姐妹花

  
   公元前七世纪初, 齐鲁大地上, 有一对超凡脱俗的姐妹花, 她们是齐国国君齐僖公的女儿。她们在历史上都没有留下真正的名字。
   当然,她们姓姜, 姐姐嫁给了卫宣公, 被称为宣姜, 妹妹被称为文姜, 嫁给了鲁恒公。
   照道理说, 嫁得门当户对呀, 可是这对姐妹的人生悲剧, 就是跟她们的婚姻同时开始的. 而她们的婚姻悲剧, 又影响着公元前七世纪初的东周历史。
  
   公元前718年,年方十五岁的宣姜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
   夏天,卫国派来了使者,为太子向宣姜公主求婚。
   卫太子姬及这年不过十六七岁,和公主的美貌闻名于世一样,太子的俊美儒雅,也是诸国间有名的。
   齐僖公当然立刻就答应了这桩十全十美的婚事。
  
   嘿嘿,可惜卫国人材辈出啊,为太子求婚的使臣就是其中的表表者。回到国内,这个家伙就立即向国君卫宣公禀报:公主简直比花儿还诱人,主公啊,这样的绝色美女,你老人家不如自己摘了吧。当然,臣子我如此忠心,你可不要忘记喽。
   ----小储君要想当国王,还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呢,当不当得上也未见得,还是现成的国王马屁要拍好喽。
  
   老色鬼一听,口水直流,君臣两个一番密商,把骗亲的计划整得妥妥贴贴。
   期待迎娶心上人的太子被派出使宋国,老头儿赶紧在淇水河边修了一座行宫,名为“新台”。
   小公主盖着盖头,糊里糊涂地和老东西行了婚礼。
   直到进入洞房,宣姜才发现,当初来相亲的俏郎君变成了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
   在别人的地盘上,她能怎么办呢?
  
   《诗经 新台》中,将这出乱伦悲剧如实地记载了下来。
  
   就这样,十五岁的公主成了意中人的后妈。
  
   对于齐僖公来说,当然消息是让他愤怒了一阵子的。不过他毕竟是条政治老狐狸,女儿提前当上了王后,对自己的好处更是大大地,所以他也是笑纳了这个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女婿。
  
   但是,可怜的公主和太子呢?
  老色鬼在自己的后宫里,挑了几个女人,送去给儿子,将其中的一个指定为太子妃。
   太子失去了一见钟情的意中人,娶进门的是老爹姬晋玩厌了的侍妾。你如果是一个男人,你会怎样?
   根据史书上记载,从此以后,姬及经常发呆,木讷无语。
  
   而女人最大的不幸,就是她即使被强暴,都会怀孕生子。
  
   宣姜很快就生下了两个儿子:姬寿与姬朔。
   真正的悲剧,就要在从前的情人间发生了。
  
   女人可以不爱男人,却不可以不爱儿女。
   而这两个血肉相连的儿子,更是宣姜全部的寄托和希望。
   十五年过去了,宣姜的儿子都长大了。
   老色鬼也是真的老了。
   看着衰老的卫宣公,宣姜无时无刻不在为老头死后,自己和孩子们的前途担忧。慢慢的,她心中对那个少年身影温柔的记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恐惧。
   宣姜的长子姬寿,是一个清秀善良的少年,可是他的弟弟姬朔,却不是一个什么好货色。
   终于有一天,姬朔向母亲告密,说大哥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夺妻之恨,甚至还发誓在继位之后,要将他母子铲除干净。
  
   没有哪个母亲不相信儿子的。
   宣姜大惊失色,带着姬朔去找老头丈夫,希望能够救得儿子一命。
   老头根本不觉得,这件事的祸根在自己身上,他把姬及的生母喊来,痛骂她教子无方。
   姬及的母亲夷姜,就在这天夜里自缢了。
  
  接下来,老色鬼要斩草除根了。
   宣姜没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她根本不愿意有谁死去,更不愿意死去的是姬及。
   然而,宣姜的哀求已经起不了作用了,姬朔告的这一状,对老色鬼的影响更大:他已经老了,害怕自己会死在正值盛年的长子手里。
  
   卫宣公派姬及出使齐国,并让太子使用一面特别的旌旗。派杀手在路上准备暗杀。
   宣姜得知了这个消息,连忙让自己的儿子姬寿去给大哥送信。
   可是姬及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亲爹,能对自己痛下杀手,坚持要出发。
   姬寿决心为弟弟赎罪,在送行宴上,他将姬及灌醉,自己代替他出发了。
   杀手不分青红皂白,将姬寿杀死。
  
   姬及醒来,终于明白事实真相,连忙去追赶弟弟。
   他赶到的时候,姬寿已经倒在血泊里。
   姬及痛骂杀手,叹道:“误矣!”
   醒过神来的杀手一不作二不休,把他也乱刀砍死。
  
   宣姜闻听消息,顿时昏死过去。
   《诗经 二子乘舟》中,记载着宣姜对姬及和姬寿的思念。
   死而复苏的宣姜,从此也象当年的姬及一样,面无表情,木讷无语。
  
   在整个事件中,唯一的胜利者就是姬朔。
   这小子躲在暗处,狂笑不已:杀手们真是了不起啊,一下子铲除了我两个对手!
   老色鬼不久一命呜呼。
   姬朔继位,是为卫惠公。
  
   卫国的贵族们不能接受这个坏蛋当王,发动了政变,姬朔被赶到了姥姥家。临走的时候,他压根就忘了他的母亲。
   宣姜落在了卫国左公子的手里。
   她请求左公子杀了她。但是卫国的贵族们并不想得罪齐国,饶了她。
   齐国此时的国君是宣姜的哥哥襄公。
  
   齐襄公想出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好办法:让死去的卫太子姬及的同母弟弟----公子顽,迎娶宣姜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不是皇帝生出来的公主

  
   赫赫有名的汉武帝,他能当上皇帝,多亏他有一个聪明出众的老娘。
   这位皇太后名叫王志(SORRY,本来还应该多一个女字边的,可是找得俺老眼昏花,也没寻着踪影,大家凑乎看。)王女士可是中国皇后群里出类拨萃的人物。
   王家穷得要命,虽然有如花似玉的女儿,但是也早早地就嫁了出去,减少家里的负担要紧。
   王女士就这样嫁给了长陵的穷汉金王孙,并且很快生了一个女儿,取名金俗。
   有一天,王女士回娘家,在家里遇到了一个看相的神人。
   这位老兄一看王女士,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喊道:不得了啦,你家这个女儿,可是能生出天子来的啊!
   王女士的母亲臧儿,一听这话,再看看女儿娇媚的脸庞,顿时眼前金光灿烂。
   这时候,太子刘启正在民间选妃,两母女一合计,王女士立即梳洗打扮,加入了参选的美女群里。
   她被选中了。哈哈,青涩的小女孩们,自然不是一个成熟的妇人的对手,王女士过五关斩六将,杀到了刘启的身边。并且一连给他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
  
   当然,飞黄腾达的王女士和她一家,都不愿意再提起金家的那一本子帐了。那个姓金的女儿,更是闭口不提。
   被她抛弃的丈夫金王孙,算是一个有骨气的男人,他将王家痛斥了一顿,自己拉扯大了女儿。
   金俗长大以后,为了照顾父亲,招了一个倒插门的女婿,生了一双儿女。不久,金王孙病死了。
  
  
  金王孙到死,都没有说出妻子叛夫弃女的底细。
   金俗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亲妈就是母仪天下的太后。她象从前一样,操持家务,苦度岁月。
  
   呵呵,这时在皇宫里,金俗的异母弟弟、汉武帝刘彻正忙着和他的同性恋对象韩嫣胡搞一气呢。
   身为亲生母亲的皇太后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呢?
   很快,她找了一个岔,将韩嫣痛训了一顿。
   被吓得魂不附体的韩嫣想要讨回太后的欢心,寻思出了一个献执勤的好办法:让她母女团聚!
   原来韩嫣有个仆人,就是长陵地方人,听说过金王孙的隐私,禀报给了主子知道。
   噫,这个蠢奴才的馊主意,就此制造出了一个公主,也在后来断送了他主子的性命。
  
   汉武帝刘彻听说自己在宫外还有一个异父同母的大姐,顿时又惊又喜。
   第二天,韩嫣引着刘彻,来到了长陵边的小镇,将金俗迎进了皇宫。
  
   这天上掉下来的泼天富贵,令金俗一家恍如掉进梦境。
   景帝刘启这时已经薨啦,当皇帝的就是刘彻自己。
   当然不用怕谁来横一杠子。
  
   不久,金俗被封为修成君,她的女儿也成了淮南王妃。
   一声晴空响雷,贫家妇人金俗,成了当朝皇帝的大姐,响当当的公主。
  
   王太后虽然找回了女儿,却恨透了韩嫣。
   韩嫣没有想到,这个马屁拍在了马腿上,惹下了杀身大祸。
  
   金俗认母不久,王太后找了个茬儿,勒令韩嫣自杀。武帝亲自出马为之求情,反被老娘臭骂了一顿。
   韩嫣被迫服毒自尽。
  
   倒是金俗,安享了一世富贵。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自焚的公主

这位自焚的公主,就是王莽的女儿。
  
   王莽当然不是个好东西,但是不论文人怎样嚷嚷他“谋朝”,他毕竟是当了十五年的“新朝”皇帝。所以他封他的女儿做公主,大家不应该有异议。
   不过王家姑娘当时的封号是“黄皇室主”。哎,这不过是她那个作恶多端的爹为了与汉家区分,而翻出来的一个古怪经典而已。
   总之,公主就是公主。
   但是王姑娘在天有灵,恐怕更愿意大家叫她另一个名字:孝平皇后。

  公元二年,西汉的小皇帝刘箕子十三岁,王莽通过自己的姑妈、太皇太后王政君,宣布要为小皇帝娶妻纳妾。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说这位王政君。这可是个传奇女子啊,据说她在当姑娘的时候,曾经许配过好几个未婚夫,但是每到佳期将近的时候,未婚夫必然一命呜呼。到后来没人敢娶她了,王家只好将女儿送进王宫去当宫女。嘿,还有这么好的事,太子的爱妾死了,皇帝为了安慰儿子,在后宫选了几个美女给他,其中一个就是王政君。虽然太子并不喜欢她,但是她的肚皮争气,立马就生出了儿子刘骜----就是赵飞燕和赵合德的老公了。独生子当了皇帝,以克夫著称的王政君就成了天下第一贵妇人----皇帝老公也死在了她前头,克夫那是不争的事实。)
  
   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当然,王姑娘也确实才貌双全,王莽成功地将自己的女儿推上了准皇后的位置。
  
   然而,阴谋家是不会考虑儿女的幸福的。
   就在王姑娘憧憬美好生活的同时,王莽为了控制朝政,对小皇帝刘箕子的生母一家举起了屠刀。
   刘箕子的生母卫姬一家几百口,在大屠杀之后,就只剩了卫姬一人而已。被牵连进去而命丧九泉的贵族大臣还有数百人----包括与王莽意见相左的亲生儿子王宇、还有王莽的亲叔父。
  
   大屠杀第二年,王姑娘含着眼泪,嫁进了王宫。
  小丈夫恨透了王莽,将怒火都发泄在了小妻子的身上。他拒绝和她亲近。
   王姑娘并没有为此埋怨丈夫,她小心地向丈夫陪罪,百般迁就、处处温驯。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刘箕子心里的坚冰开始渐渐融化。
   但是这个时候已经太迟了,刘箕子和王姑娘再也没有品尝爱情的机会了。
  
   公元5年的冬天,王莽借腊日大祭的机会,将毒药放在了刘箕子的酒杯里。
   当天夜里,慢性毒药发作。
   刘箕子挣扎呼号了几天几夜,死在了妻子的怀里。
  
   目睹这一切的王皇后,守在丈夫痛苦万状的尸体边,终日一言不发。


   后来的一切,都是王莽一手操办了:他立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宗室之子刘婴为帝,将女儿封为皇太后。---- 王太后这年还不到十六岁。
   再过了四年,到公元九年,王莽终于篡夺了西汉的政权,自封为新朝皇帝。
   王太后又变成了黄皇室主(公主)。
  
   不论封号怎么变来变去,王姑娘都是一样,将自己关在深宫里,不见任何人,尤其是自己的父亲。
  
   已经得偿所愿的王莽,终于想到了天伦人情。他决定为女儿选一个如意郎君,代替被自己杀掉的前女婿。
   他选中了立国将军孙健的儿子孙豫----此君号称当朝第一美男子,年青有为,王莽认为女儿只要见了,就一定会芳心大动。于是让孙豫随着探病的御医混进女儿的寝宫。
  
   可惜,“美男计”不管用,已经决心守寡的王姑娘命令侍女,将孙豫赶了出去。
  
   孙豫被赶的消息,被一个花花公子听说了。这就是更始将军甄丰的儿子甄寻。
   甄寻立刻开始了盘算:孙豫是个不解风情的傻瓜蛋,公主自然不会看上他,如果换了是我这样的情场高手,她还不投怀送抱吗?只可惜皇帝怎么没选上我呢?
   色胆要比天还大,甄寻立刻动手,去弄了一个“神符”,上面刻着:“黄皇室主必为甄寻之妻”------然后假借降神,送去给王莽看。
   老奸巨滑的王莽还能上这个当?!
   一番咆哮之后,甄家被灭了个精光。可怜一些无辜的贵族,也被王莽趁机牵扯进去,死无全尸。
  
   从此,再也没有人去打扰王姑娘孤独的寡居生活,她守在承明宫内,将玉颜韶华付诸流水。
  
   公元23年,新王朝覆灭了。10月,起义军攻入长安城,在宫中放起了火。
   所有的宫娥侍丛都拉着王姑娘,要她赶紧逃出宫去。
  
   王姑娘抬头看着远处飘扬的“大汉”旗帜,凄凉地叹了一口气:“我哪里还有脸面,再去见汉家的人啊!”
   她挣脱了宫女的手,跳进了熊熊燃烧的火海之中。
   这年,她三十二岁。
  
   东汉王朝叹息她的忠贞与不幸,追封她为“孝平皇后”,与她的丈夫刘箕子一起,供入祠牌里。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破镜重圆的公主

  
   这已经是南北朝的故事了。
  
   陈朝的皇帝陈叔宝,是个亡国败家的高手,他全心全意在为这件事情努力,连妹妹乐昌公主的婚事,他都交由妹妹自己去处理,将所有人选都送去给乐昌公主自己挑选。
  
   不过这倒也是一件好事,乐昌公主虽然窘得满脸通红,却是真正地挑选了一个如意的驸马:江南才子徐德言。
风流才子徐德言一开始并不情愿当这个驸马。但是当他看见才貌双全的乐昌公主的时候,不禁心动神摇。
   这对小夫妻堪称神仙眷侣,他们在驸马府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但是,陈叔宝的多年努力,这时已经渐趋成熟。
   不久,隋军攻入了建康城(南京)。
   国破家亡之际,面临生离死别的徐德言,拿起了妻子梳妆的铜镜,将它一摔两半,让妻子和自己各拿一半。
   他对乐昌公主说:“以你的才貌和身份,必不至于死,而是被送入权贵之家。到那个时候,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假如我侥幸得生,日后就去长安集市上卖残镜,以期相会的一天。”
   乐昌公主接过破镜,和心爱的丈夫抱头痛哭。
  
   如徐德言所料想的,夫妻俩失散了。
   乐昌公主带着半面铜镜,被送进了权臣杨素的府邸,成了杨素的宠姬。
   多少次午夜梦回,乐昌公主都想以死了却痛苦的生活,但是想到还有和丈夫再见面的机会,她又苦苦地熬了下去。
   每年的正月十五,乐昌公主都派人去约定的集市卖镜。
  
   到第三年,乐昌公主几乎已经绝望的时候,卖镜的仆人带回了一面完整的镜子!
   但是也带回了一首凄怆的情诗。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桓娥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哭得几乎昏死过去。
   奴婢们连忙将这件事件禀报了杨素。
   当杨素从乐昌公主口里得知了一切的时候,忍不住满肚子冒酸水。
   但是他也清楚,徐德言在江南文人中的名声地位有多重要。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杨素邀来众多文人雅士,徐德言也在其中。
   酒过三巡,杨素突然让人把乐昌公主请了出来。
   徐德言和乐昌公主没有料到,久别重逢,居然会是在这样的场合里。尤其是乐昌公主,做为一个女人,这种境况更令她苦楚难堪。四目相对,无奈愁怅。
   杨素假做不知,让席上诸人赋诗助兴。
   乐昌公主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这首诗打动了席上所有的人,一时闹嚷的场面沉寂了。
  
   杨素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也不想再等了,整个宴席间,别说乐昌公主和徐德言难堪伤感,杨素的这张鸡皮老脸,也早就笑酸了。
   他宣布,自己要成全这对恩爱情侣,放他们归老田园。
   乐昌公主和徐德言如在梦境,向杨素行礼作辞,离开了这座刻满哀伤耻辱的府邸。
  
   杨素这一举动,果然传为佳话。在史书上,也为他不高明的人生加了一笔亮色。
  
   徐德言和乐昌公主回归江南,在民间过着恩爱平静的生活。
   唐贞观十年,他们夫妻俩在一年间双双谢世。
   与他们合葬在一起,就是那面重圆的铜镜。
  
  
  ------------------------------------------------------------
  
   顺便再说说,乐昌公主一个妹妹的故事。
   她也是一个公主,但是陈亡的时候,她还没有出嫁。据说她比姐姐更美丽聪明,因此被送进了皇宫,成了隋文帝杨坚的宣华夫人。
  
   宣华夫人的美丽,不但迷住了杨坚,也让他的儿子杨广垂涎三尺。
   在为杨坚侍疾的时候,杨广趁机非礼了宣华夫人。
   宣华夫人向杨坚哭诉陈情,老皇帝勃然大怒。
   杨广知道大事不妙,于是弑父夺位,提前当上了皇帝。
   帮助杨广杀爹的,就是乐昌公主的后夫杨坚了。
  
   杨广当上了皇帝,马上迫不及待地占有了宣华夫人。
   其实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说,杨广年青英俊,又颇有才华,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但是,宣华夫人曾经是他的庶母啊。
   萧皇后认为宣华夫人是红颜祸水,败坏了丈夫的名声,将弑君、乱伦的罪名都算在了她的头上。
   不久,郁郁寡欢的宣华夫人死去了,仅有二十来岁。
  
   隋炀帝杨广似乎倒是对她动了真情,嚎啕大哭之后,对宣华夫人予以追封、厚葬。这些,陈朝的小公主是不会知道的了,属于她的,只是屈辱和伤痛。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领军做战的公主

   这是大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
   李渊能当上皇帝,固然与他个人的条件分不开,更重要的,是他实在生了好儿女。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太宗李世民最亲近的妹妹。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
   十六岁的时候,唐国公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婚后,柴绍携妻定居长安城。
   隋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决定起兵,暗中通知女儿女婿。
   平阳公主将家产暗暗变卖,和丈夫分头出发了。
   柴绍直奔太原,而平阳公主则在后面进行各种安排。
   路上,平阳公主赈济灾民,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
   来到户县的时候,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了。
  
   平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决心要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军力。
   她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
   这个不到十七岁的少妇,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仅何潘仁一处,就达万余人。
  
   当年九月,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大的拥护。
   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
   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不久,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七万人了。
   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都堪称天才,隋将屈突通就曾经在她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
   李世民在渭北转战时,主要就是依靠平阳公主和娘子军的参战,才能连克强敌。
  
   唐王朝建立后,李渊将自己才略出众的爱女封为“平阳公主”。
  
   可惜的是,平阳公主不久就去世了,死时尚不足23岁。
   李渊黯然神伤,下令以开国功臣的仪式安葬公主。
   平阳公主,恐怕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了。
  
   平阳公主和驸马柴绍有一个儿子,名叫柴令武。
  
   平阳公主曾经帅娘子军镇守过山西平定县长城边的苇泽关。
   苇泽关又名娘子关。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迎娶男妾的公主
  
  这位公主,就是南北朝时,南宋孝武帝刘骏的女儿山阴公主刘楚玉了。
  从前的公主们,多数在历史上闺名不传,我们往往只能称呼她们的官方称号,甚至于连官称都弄不清楚的,都大有人在。但是这位山阴公主,却是一个例外。
  恐怕主要是因为她的行为,在中国公主史上,是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吧。
  大明八年,即公元464年5月,山阴公主十六岁的弟弟刘子业继承了帝位,史称前废帝。
  刘子业的荒淫好色,恐怕在历史上的色狼堆里,也算得上是一个出类拨萃的角色了,他不但广选民间美女、兼收老爹的内宠,甚至连自己的亲姑母、亲姐姐也一样抱进怀里。被他强占的姑母史称新蔡公主----她也是一个公主,并且早已嫁给了将军何迈。但是刘子业把她召进宫里,将一具被毒死的宫女尸体送回了何府,说新蔡公主在宫里暴亡了。何迈戴不下这顶绿帽子(戴得下的,恐怕也算不上是男人了。)于是计划造反,结果事机泄露,反而被刘子业这个乱伦的混蛋给杀了。新蔡公主从此改姓谢氏,长留深宫。刘子业甚至还要封新蔡公主为皇后,被心灰意冷的公主拒绝后,刘子业遂改封路氏。
  当然,姑母尚且如此,一向被视做皇族第一美人的姐姐就更不在话下。
  但是,跟被迫顺从的姑母不同,山阴公主一向跟这个弟弟感情很不错,在这方面,她可以算是跟刘子业志同道合的。史书上记载,山阴公主经常主动进宫,跟刘子业同吃同住,全然一副夫妻的模样。刘子业对这个姐姐言听计从,听话得很。
  事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有一天,山阴公主看着宫里成群的美女宫娥,不禁牢骚满腹。对刘子业发作起来:“妾与陛下,俱托体先皇,陛下后宫佳丽过万,妾却只驸马一人,不公平竟至于此!”
  嘿嘿,这话听起来倒也很有道理啊,公主和皇帝,都是一个爹生的儿女,凭什么皇帝后宫美女嫔妃上万人,公主却只能有一个驸马?
  刘子业听了姐姐这番说话,立刻“知错就改”,拍胸保证要让山阴公主心满意足。
  刘子业虽然对政事毫不关心,但是对这件事却是雷厉风行----立马就在禁军侍卫中挑出了三十名英俊少年,送到了公主府,让山阴公主一体纳为男宠,即“面首”。“面”,指的是面貌俊美,“首”则是指头发黑亮----发主肾气,头发生得好,自然这个……嗯……
  总之,山阴公主对这份礼物是笑纳了。
  驸马都尉何戢看着家里凭空多出的这三十个男人,心里怎么想的,史书不载。不过想来是不爽的了:这位何戢,出身名门世家,生得眉清目秀,身材挺拔,一举一动都风采翩翩,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却娶到了这样的老婆,真是无可奈何。
  这还没有完。
  年青的男人有了,山阴公主又打起了成熟男人的主意。
  南宋朝廷有两大美男子。一位是娶了山阴公主的何戢,还有一位则是娶了南郡公主的褚渊。论辈份,褚渊是山阴公主的姑父。此人风仪俊逸,成熟稳重,魅力四射,再不拘小节的男人,在他面前往往都自惭形秽。
  现在,山阴公主打主意的对象就是这位褚渊了。
  她再次向刘子业提出要求,让褚渊陪自己开心几天。
  刘子业知道褚渊一向行止端正,没有明目张胆地要求他陪姐姐寻欢作乐。只是下诏让他去公主府。至于到府以后如何,就看山阴公主的本事了。
  山阴公主打起精神,每日梳妆打扮,施展浑身解数,百般引诱褚渊。
  可是褚渊却象块木头,对千娇百媚的山阴公主毫无反应。公主着了急,不禁拉拉扯扯起来。褚渊高大健壮,力气又大,山阴公主压根不是他的对手,连靠近他都办不到了。
  山阴公主拉下了脸,责备褚渊:“你看起来倒是个男子,怎么却没有一点阳刚之气?”
  褚渊笑笑,文质彬彬地回答:“回虽不敏,如此违反情理的事却是不做的。”
  山阴公主还不死心,褚渊却早就铁了心,干脆放出话来:你是公主,我不能对你怎么样,但是你再这样逼我,我自杀总是可以的。
  事情到了这一步,山阴公主只得收手了。将褚渊好好地送出公主府去。
  
  哎,褚渊身为国家重臣,又是山阴公主的姑父,都得用出这一招才能保住清白,那三十个莫明其妙就离家弃侣,成了她面首的少年没有褚渊这样的身份,恐怕更是苦不堪言。
  
  不过褚渊在公主府羁留的这段时间里,驸马何戢与他同吃同住,友情真挚,倒是特别之好。
  嘿嘿,都娶了这家的女儿,同病相怜啊。
  
  褚渊是史上少有的表里俱秀的男子之一,个人操守如此,政声也很卓著:南宋灭后,他又在南齐任职,直至宰相一级(司徒),以清廉公正闻名,很得时人敬重。
  
  关于刘子业刘楚玉这种惊世的行为,恐怕跟他们的家教很有关系。
  他们的祖母路太后,住在显阳殿,经常有命妇宗女来殿里拜见。而他们的父亲孝武帝刘骏,经常趁这个机会跑到显阳殿去,将其中有姿色的女人强纳入宫,丝毫也不顾及亲缘关系,更不在乎朝臣妻女被夺的感受。
  更离谱的是,刘骏还诱奸了自己的几个堂姐堂妹。气得叔父刘义宣起兵造反。刘义宣后来兵败,父子俱被诛。刘骏没了后顾之忧,干脆将几个堂姐妹纳入后宫,将她们改名换姓,其中一个特别美丽的,还被封为殷淑仪,宠爱备至。
  而他和生母乱伦的事情,我们恐怕光用“离谱”已不足以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的公主,是很值得大写一笔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唐朝的公主,相对来讲,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的自主权,也是最多的。李唐王朝虽然出于关陇一带,但是却有鲜卑血统,在男女关系上,不如中原的一些世家大族那么严格。但是它毕竟是成为了中原的封建王朝,因此,伦理道德也是不可抹杀的。
  在唐代的公主里,度道出家者屡见不鲜。
  其实,当时这些入道的公主,并不是当真落发出家修行的。她们一般都是带发出家的,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宗教因素,但是更多的时候,公主们主动入道,还是为了能够享受自由的男女关系。
  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八岁的时候,曾以“为外祖母杨氏积福”的名义出家为道士。但是她还是仍旧住在宫中的。直到十六岁时,因拒婚吐蕃,而正式入住太平观为观主,等到和婚事息,二十岁的太平公主就如愿以偿地嫁给了驸马薛绍。
  唐睿宗的八女儿金仙公主、九女儿玉真公主,是以“为祖母武氏祈福”的名义出家为道的。出宫以后,两位公主住进豪华的金仙观和玉真观,常常召集名人雅士饮酒作乐,不少男子拜倒在两位公主的石榴裙下,两位公主虽然似乎确实终身未婚,但绯闻却是层出不穷。
  有这两位公主开风气之先,后来,玄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几乎每代帝王都有女儿成为女道士。甚至达到一朝有四位公主出家为道的。
  这些尊贵美貌的皇家女道士,其实是随时可以还俗嫁人的。假如她们无心为人妻的话,就更可以享受到更多、更自由的两性关系。
  上行而下效,唐代的女道士,几乎因而成了一种贵族风气。达官贵人家的女子,也有不少去做女道士的。李白曾经为女道士李腾空做诗,这位李腾空就是宰相李林甫的女儿。还有骆宾王,也曾经代女道士王灵妃写诗给她的情人。至于到民间,女道士香艳传奇更是层出不穷。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要数鱼玄机了,她写的“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传颂至今——诗倒真是好诗,不过由女道士写来,就别有滋味了。杨玉环改嫁公爹玄宗之前,也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女道士。可见当时的公主道士,她们入道后的生活之丰富多彩。
  做为公主,她们的婚姻,往往也还是要遵从皇家的颜面和政治需要的。但是,嫁出去之后,公主们的所作所为,就往往不是夫家能够控制得了的了。
  高阳、襄阳、太平、安乐、郜国、永嘉等等公主,都有一大群的情人。其中也不乏与情人两情相悦的例子。比如高阳公主与辩机。再比如襄阳公主甚至还曾经向情人的母亲行儿妇的礼仪。
  唐代公主的自由,还表现在她们寡居之后,还可以再嫁。整个唐代,再嫁的公主多达二十多人。其中还有嫁了三次的。
  唐代公主,最特出的表现,还在于她们热衷于参与政治,在刀光剑影中,她们的表现甚至比男人还要冷静狠辣。这个,也许是受了武则天的影响吧。
  当然,在这样的背景下,最离谱的公主故事也就毫无疑问,要发生在唐朝了。
  
  
  
  爱上和尚的公主
  
  这位公主,当然就是李世民的宝贝女儿高阳公主了。
  高阳公主是太宗最宠爱的女儿,在她十五岁的时候,李世民就精心挑选了宰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作她的驸马。
  但是房遗爱虽然是当朝宰相的儿子,却一点也不合高阳公主的胃口。公主喜欢的是温文儒雅的书生,对这位高大雄壮的驸马是一百个不满意。洞房花烛夜之后,房遗爱就再没有被宣进公主闺房的机会了。
  婚姻不美满的高阳公主,唯一的消遣,就是纵马郊外,游山玩水了。而担着个驸马虚名的房遗爱,当然也不得不陪伴在左右。
  
  就在一次出猎的途中,豆蔻年华娇美任性的高阳公主遇到了当时不过二十出头、文雅俊秀的辩机和尚。
  这位辩机,虽然正史没有详载,但是从其它的一些资料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凡的出家人,自小就好学发奋,品行高洁,十五岁正式出家为僧,师从道岳法师。贞观19年正月,玄奘大师求经归来,奉旨在弘福寺主持翻译取来的经文,辩机以渊博的佛学、飞扬的文采、出众的仪容,被玄奘法师选中,参与撰写青史巨著《大唐西域记》。这年,辩机只有26岁。
  
  我们无从知道辩机和高阳公主是怎样相遇的。只知道十七岁的公主和二十岁的辩机从此一见钟情,一个忘了皇家身份,一个忘了佛家戒律,如胶似漆地痴缠在了一起。
  而空头驸马房遗爱,不知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思,一直在为公主和辩机遮掩此事。甚至还常常出面将辩机召入府中,自己亲自为这对偷情的人儿做放哨的卫兵。
  当然,房遗爱的忠心耿耿也得到了高阳公主的报答。公主容许他与府中的侍女明来暗往,还常在太宗面前为他说好话。这对奇异的小夫妻因此倒也相处得和睦。
  
  时间过得飞快,几年过去了,公元645年,在举国选拨译经人的考核中,辩机被选中了,成为九名译经僧人中最年青的一个。(实在忍不住要说,高阳公主的眼光实在是相当的不错。)
  作为译经人,辩机将要去弘福寺长住。临别的时候,高阳公主将自己的玉枕送给情人,让他带在身边。
  灾难就随着这个玉枕,被带进了弘福寺里。
  
  在两地相思的几年里,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倒也相处得平平安安。
  648年夏天,宰相房玄龄去世了。他的长子房遗直继承了父亲的爵位。高阳公主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
  
  纵观中国公主史,称得上这个头衔的当然只有太平公主了。
  太平公主的父亲唐高宗李治,从史书上的资料来看,他只有四个女儿。年长的两位公主称义阳、宣城。她们的生母是萧淑妃。萧淑妃与武则天争宠失败,死于非命,她生的这两个女儿从此被幽囚在深宫里,直到三四十岁才得到出嫁的机会,当然更谈不上受宠。
  武则天也为李治生了两个女儿。长女还在襁褓中时,就被亲生母亲掐死,成为亲娘争宠的牺牲品。
  在这样的情形下,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当然就成了他们的心肝宝贝。
  
  太平公主八岁的时候,武则天向李治请旨,要女儿出家为道士,为外祖母杨氏祈福。“太平”其实是她的道号。但是小公主并没有离开皇宫,还是一直住在父母的身边。
  直到她十六岁这年,吐蕃向大唐求婚,要求迎娶唐帝的女儿太平公主。直到这个时候,太平公主才正式入住她的太平观,以此向吐蕃拒婚。
  被这么一耽搁,太平公主直到二十岁,才得以顺利出嫁。她的第一位驸马是薛绍。
  作为“二圣”的独女,太平公主的婚礼是空前的盛大。点燃在路两边照明的火炬,居然把一路的绿树都烤焦了。而装着嫁妆的车子规格超大,因此,连县府的墙都被推倒了。
  不过,无论如何,薛绍与太平,应该是一对恩爱夫妻。——短暂的七年姻缘生育了四个孩子,不恩爱恐怕不太可能。
  但是这段本该美满的姻缘中途却夭折了。
  说起来,灾难的制造者还是身为母亲的武则天。
  早在太平公主出嫁以前,武则天就对准驸马的两个哥哥的妻子大为不满,说这两个嫂子出身寒微,怎配做自己女儿的嫂子呢?便逼着薛绍的大哥二哥休妻。幸亏有人力劝,说她们也是出身世家大族的,只是不够豪贵而已。武则天方才作罢。
  后来,武则天将冯小宝纳为男宠,为了给情人长些身份,又硬逼着薛绍认冯小宝为叔父。这个窝囊气就更让薛家的长子受不了了。于是他密谋造反。结果事泄。
  薛绍虽然没有参与此事,但是武则天由于他认冯小宝为叔父很勉强这件事,早已对这个女婿心有怨气。此时趁机一并发泄出来。结果薛绍被关进大牢,被活活饿死。
  
  太平公主被母亲关在宫里严密监视,只有每天以泪洗面。
  事过之后,武则天也觉得自己有点过份了,于是把太平公主的封邑大大地增了将近十倍,甚至超过了亲王的规格。但是即使如此,太平公主也不肯向母亲表示谢意。
  武则天知道女儿是哀伤驸马的惨死,为了弥补,她又大张旗鼓地为女儿重选丈夫。
  选来选去,武则天看中了侄儿武攸暨。在武氏男儿中,武攸暨是才貌俱佳的人选,但是他是有妻子的。
  这对武则天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她派人把从前的侄媳毒死,强行把女儿嫁到了武攸暨的身边。
  
  这样凄惨的初恋初婚结局、这样荒唐无稽的第二次婚姻,处身其中的太平公主会如何想?
  从前闭处深闺中陶醉于爱情的太平公主消失了,热衷政治、沉泯色欲的太平公主从此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
  
    大约在四、五年后,那个间接造成薛绍惨死的假和尚薛怀义,终于失去了女皇的欢心,武则天想要除掉这个骄横放纵的旧情人了,却又苦于这男人知道太多宫闱秘事,兼且耳目众多,一时不知如何下手。
  太平公主听说要杀掉这个连累驸马的家伙,大力赞成。自告奋勇将这件事揽了下来。
  她在宫人中选了几十个身强力壮的中年妇人,由专人领着训练了一段时间。然后让自己后夫的堂兄武攸宁另选一批勇士,埋伏在瑶光殿。
  然后,太平公主让一个从前与薛怀义关系不错的心腹出马,去宣薛怀义入宫。
  薛怀义听说女皇宣召,大摇大摆地就入了宫。
  刚刚踏入后宫,几十名壮硕的妇人就一拥而上,将这个假和尚按倒在地上,捆得动弹不得。几名随丛也被武攸宁的勇士们制服了。
  太平公主想到自己心爱的驸马,再看看面前这个狼狈的假和尚,不由冷冷一笑,下令将他乱棍打死,尸体烧灰之后,和在泥里烧砖修庙。
  ——如此干脆利索的处理手法、如此残忍的处置,从这件事上,太平公主显露出与她的母亲如出一辙的手腕与毒辣。
  
  薛怀义原是李渊幼女千金公主的男宠,由她推荐给武则天的,现在这个家伙死了,女皇枕边寂寞,太平公主自然看在眼里。于是她效仿姑母,把自己的男宠张昌宗推荐给了母亲。
  张昌宗为了巩固女皇的宠爱,再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又推荐给了女皇。
  年已七十四岁的武则天,对这两兄弟百般宠爱,言听计从,不停地给他们加官晋爵。
  太平公主很快就发现,由自己推荐上去的这两个小男人,成了自己的劲敌。这两个家伙甚至还杀害了她的情郎杨戬,令她伤心、头痛不已。
  无奈之下,太平公主只好和哥哥李显李旦联名上书,请封张昌宗王爵。这个马屁正中武则天下怀,遂封张昌宗为邺国公。太平公主这一着棋果然高明,张氏兄弟立即对太平公主态度大为转变,对太平公主的话也不再多所违拗。——后来,太平公主想要拥立哥哥李显复位太子,也是由二张办成的。
  来俊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酷吏之一。他以“请君入瓮”的办法,消灭了另一位酷吏周兴之后,越发的忘乎所以,甚至想要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兄长李显李旦、诸武。这可惹毛了太平公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死后哀荣至盛的公主
  
   这是永泰公主。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
   她只活了十七年。
  
   至盛的哀荣与早逝的生命,都不会是没有原因的。所有的一切,构成了这个少女不幸的人生。
  永泰公主,其实在她活着的时候,她只是永泰郡主。她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名叫李仙蕙。
  十五岁的时候,永泰郡主嫁给了年纪大约在二十上下的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妇。
  武延基的父亲武承嗣虽然与李氏家族有过节,但是武延基与永泰郡主却情好甚笃。因为小妻子的关系,他与李显的世子邵王李重润也很友爱,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饮酒谈心。
  其时,正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把持朝政的时候。二张在朝中胡作非为,对李、武二家也毫不客气。李武二氏皇族,为了平安活命,甚至为二张牵马执鞭。
  李重润与武延基对二张的嚣张十分不满,聊天时,便常有忿忿不平的话语。
  本来,在自己的家里发几句怨怼之词,实属平常的事,可是,不知怎么搞的,这么私人的谈话,居然也被二张的耳目打听到了。
  
  其实,背地里抱怨二张的武李皇族应该极多,但是李重润和武延基作为最小的两家成员,不幸成了二张认为最合适下手的对象。
  
  张氏兄弟将李重润与武延基的议论加油添醋,报到了武则天那里。武则天一听,两个内孙外孙,居然对自己视同心肝宝贝的张氏兄弟如此诽谤,立即勃然大怒。
  李重润和武延基、永泰郡主都被召入宫中,武则天不容分说,就下令将他们毙于杖下。
  三个少年,就此含恨逝世。此时永泰郡主刚十七岁,她的丈夫武延基和哥哥李重润大约都在二十四五左右。
  这年是公元701年。
  
  但是《新唐书》又说,他们是被武则天缢杀的。
  《旧唐书》说得更为惨烈。武则天将三个孩子交给他们的父亲李显处置。李显胆战心惊,想到两个哥哥被亲生母亲灭门的惨景,咬着牙齿,将儿子、女儿、女婿一起勒死,向母亲交差,以保全其余家人的性命。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三个少年少女,都是由于二张的原因,而丧命在自己的祖母手上的。
  
  仅仅四年之后,二张便被含恨已久的“五王”大臣与武李二家合力诛灭了。
  
  中宗李显复位登基。
  四年前爱子爱女夭逝的一幕,对懦弱敏感的李显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伤痛。这年的四月,李显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追封李蕙仙为“永泰公主”,并且空前绝后地特许他们的坟墓尊称为“陵”,规格与帝王等同。
  永泰公主墓,从此成了“永泰公主陵”。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永泰公主陵被发掘。
  出土的墓志铭上却有着“珠胎陨月”的字样。这样看来,永泰公主并不是被乱杖打死或缢杀的,而是死于难产。她的骨骼,也确实纤细柔弱,尚未发育成熟,生育对她确实是有一定困难的。
  但是有困难并不等于生不出来,更何况早产的胎儿很小?
  再一研究,她难产而死的日子,离她的兄长和丈夫被杀的日子,前后仅相差一天。
  这样看来,十七岁的少女李仙蕙,是在惊悉丈夫的死讯后,惊吓早产,以致难以产育而死在血泊中的。
  这是更凄惨的一幕:忽然失去了丈夫的永泰郡主,胎气受惊而早产,却因为无人敢于陪伴帮助,一个人在血泊中孤零零地呻吟惨叫之后,带着她的孩子一起追随着丈夫而去。
  
  难怪中宗李显对这一幕如此伤感自责,至死都念念不忘。
  
  无论是郡主,还是公主,无论是墓,还是陵,十七岁的李仙蕙都不会知道,假如死后有灵,她也只愿和丈夫孩子厮守在一起。
  扫开所有大张旗鼓的追封鼓噪声,千年之后,我们只能看到,李显作为父亲暗淡哀伤的心情。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最不孝的公主
  
  其实,生为女皇武则天的儿女,是世上最不幸的事情之一。
  比如中宗李显,在他成长的时候,不得不亲眼看着与自己手足情深的两位兄长李弘、李贤,一位尚在襁褓中连名字都还没有的妹妹,死在亲生母亲的手下。做了母亲向皇位前进的垫脚石。
  在这些刺激之下,李显的性格不象他的两位哥哥那么豪爽洒脱,而是懦弱敏感,精神脆弱。
  但是他的人生悲剧这才刚刚开始。
  
  公元685年,李显与妻子韦氏一起,被母亲派人押到房州流放。
  这年的3月,在去往房州的途中,韦氏在押送的车里痛苦地生下了一个女孩。
  穷途末路前任皇帝皇后,此时心酸地发现,他们连一张多余的被毡都找不到。
  李显急得没有办法,只好将身上穿的衣服脱了下来,将冻得有些发青的女儿裹在里面。
  这个小女婴,因此被他称为“裹儿”。就是我们要讲的故事主角:安乐公主。
   生于困苦中的李裹儿,从此和父母兄姐一起,在房州生活了下来。
  虽然没有记载,但是同样做为韦后的亲生孩子,这时仅有几岁的李重润与李仙蕙没有理由还能留在长安,应该是跟着父母,一起被流放了。
  对于血统高贵的她来说,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固然是一种悲哀,但是,她也因此享受到了绝大多数公主不可能享受到的家庭生活。对女儿心怀愧疚的李显和韦氏,自然不必说,是对她百般呵护;而哥哥姐姐对这个小妹妹,更是友爱疼惜。
  对于这个如此生不逢时的孩子,家人都给予了尽可能多的关心和爱护。因此,尽管条件艰难,又时时面临死亡威胁,李裹儿还是顺利地长大了。
  
  到她十三岁这年,事情忽然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武家兄弟终于在皇位继承人的争斗中败下阵来,武则天最后还是决定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于是派人将李显一家接回了长安。李裹儿被封为安乐郡主。
  破衣败絮一下子变成了锦绣绸缎,蓬头垢面却原来是金枝玉叶。李裹儿立即被如此金碧辉煌的生活强烈地吸引了。
  为了与武氏家族维持关系,不让储位之争重演,老谋深算的韦氏将自己的两个亲生女儿的婚事也安排得滴水不漏:长女永泰郡主嫁给了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幼女安乐郡主则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然而不久,就发生了李重润、武延基、永泰郡主死于非命的事件。
  武承嗣与李显争位失败,又突然失去了心爱的儿子和尚在胎中的孙儿,这个晴天霹雳震得他神魂俱失,不久就死去了。
  李显一家人悲悲戚戚,更加小心谨慎地生活。
  
  四年后,李显终于登上了帝位。
  终于彻底翻身的韦氏成了皇后,立即开始弄权享乐,誓要将失去的美好年华都补回来。在这方面,安乐公主跟母亲是有同感的。
  李显共有八女四子,其中,只有李重润、永泰公主、长宁公主、安乐公主是韦皇后亲生的。其它的公主皇子是:李重福、李重俊、李重茂、永寿公主(她早死,追封永寿公主)、 宜城公主、新平公主、定安公主、成安公主。
  现在,嫡出的李重润与永泰公主都死了,做为嫡出的小女儿,安乐公主自然享有极度的尊荣。其它的公主皇子根本不能与她相比。
  
  安乐公主看不起庶出的现太子李重俊,常对他指手划脚,嘲弄讥讽,如对仆役。
  李重俊终于忍无可忍,于公元707年七月,发动兵变,杀死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但是安乐公主这天正好回了皇宫,逃过一难。
  闻听变乱,李显、韦氏与安乐都吓得抖成一团,上官婉儿却非常沉着应变,请求中宗亲临城楼督战,果然平定事态。
  李重俊被杀。
  此时,被父母宠得无法无天的安乐公主,早已忘了亲哥哥姐姐当年对自己的友爱礼让,更不记得他们的惨死了。她反而暗暗庆幸,幸亏他们早死了,否则,哥哥为皇太子,姐姐为嫡长女,几时才轮到我安乐出头呢?
  于是,她赖着父亲,要求让自己顶上哥哥李重润的位子,当“皇太女”,韦氏也大力附和。但是太平公主自然是不会让她们得逞的。于是最后,还是李重茂接任了皇太子。
  一样不成,再弄第二样。
  安乐公主的驸马武崇训死在兵变中,安乐公主趁机向李显提出,自己与驸马情义深重,日后定会与驸马合葬,因此,现在就要让武崇训的坟墓尊称为“陵”,自己身后才好也葬在里面。————总之,她安乐公主可不能让永泰公主独得这高人一等的待遇。
  永泰公主的为人与惨死,朝中大臣们基本都是了解的,因此,并不反对李显疼爱并尊崇她的行为,但是由此及彼,也要给予安乐公主、甚至给她的丈夫,大臣们就不干了。
  由给事中卢粲出面,再三上书,坚决地反对李显的这一行为。
  李显本就觉得此事不妥,此时也就收回了对安乐公主的承诺。
  安乐公主大怒,不久,硬是逼着李显将卢粲贬到河南去当一个州官。
  
  至于她是不是当真与武崇训夫妻情深呢?
  事实是:老公武崇训于该年七月死于非命,安乐公主连百日都没过,就跟前夫的堂弟武延秀私通上了。(这个武延秀,倒是个很漂亮的小白脸,因此曾经被武则天送到塞外去和亲,结果人家嫌他不是正宗的李家子弟,给退了回来。)
  这年的十一月,尚在新寡中的安乐公主便再次穿上了嫁衣,与武延秀成婚了。
  
  李显与韦后亲自出席这场婚礼,并在皇宫里设宴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

  醉打金枝的公主
  
  这位公主的名字没有确切的传下来,但是她的封号:升平公主,恐怕很多人都知道,因为她的婚姻故事,被好事的后人编成了戏剧,到处传唱。剧名就是《打金枝》。
  不过,真正的“打金枝”是怎样的过程呢?
  
  升平公主的公爹,是唐中期最著名的大将军郭子仪。郭子仪战功赫赫,在平定安史之乱中,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因此重得天下的李唐王朝,将他封为国公,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此后朝政变迁,郭子仪经历三起三落,总能逢凶化吉,最后晋封“汾阳王”,并获唐代宗颁发“铁券”,立誓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处分加罪于他。为了表示诚意,代宗将自己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六儿子郭暧。郭暧因此受封为侯爵。郭家的荣贵,至此已算是一个高峰。
  
  这时的郭暧与升平,都只有十三周岁的年纪。
  十三岁的少男少女,正是反叛倔强的时候,而这对小夫妻,都出身在顶极的富贵权势之中,各自的脾气就更是好不了。
  在最初的新婚燕尔过去之后,两个人骄傲的个性便开始发生了冲突。
  导火索是郭暧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妈行礼。
  公主是什么?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在名分上,她是“君”,而驸马一家都不过是“臣”,由于驸马与她“夫妻敌体”,所以驸马也沾光升级。即使在成亲的喜堂上,婚仪都要倒过来,由公婆向儿子媳妇跪拜叩头。
  现在郭暧居然要升平公主向公婆行民间的儿妇礼仪,升平公主可受不了啦,常跟驸马过意不去,争吵不休。
  在一次家宴之后,回到房里的郭暧再次指责升平公主,在家宴上没有履行儿媳的义务,居然高坐在公婆之上。升平公主对丈夫的愤怒嗤之以鼻,反唇相讥。
  郭暧两三年来一直压着的怒气终于借着酒劲发作起来。他抬手就给了公主妻子一个耳光,恨恨地说:“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的话,还轮得到你家?”
  升平公主没想到郭暧居然敢动手打自己,更没想到一向温文尔雅的驸马居然说出这样无法无天的话来。顿时气得脸色都变了,立即乘着公主的辇驾,直奔回皇宫去向父皇哭诉告状。
  代宗李豫毕竟还是一个有些头脑的帝王,听了女儿的控诉,他沉吟良久,将事情轻重反复掂量,然后对正在气头上的女儿说:“驸马说的,可全是实话呀,假如当年你公爹有心要做皇帝的话,谁也挡不住他,这天下,早就不姓李而要姓郭了。”
  升平公主只有十四五岁,对父亲这番奇怪的话摸不着头脑,但见父亲不为自己出气,她还是哭闹不休。代宗便将升平公主的生母崔贵妃喊来,让她开导女儿。
  
  皇宫里闹得不可开交,郭府则自公主冲府而出那一刻起,就已乱成了一团。
  郭子仪追问儿子及侍婢之后,得知方才儿子与公主大打出手,而且还说了一句要命的大话,顿时吓得手脚发抖。这句话的后果可轻可重,皇帝完全可以借这句话的由头,把郭家满门抄斩。
  大惊失色之下,郭子仪把这个不懂事的儿子捆了起来,直送进宫中,向皇帝亲家请罪。
  
  代宗看见这个场面,不禁哈哈一笑,亲自起身,为小女婿松绑,并向郭子仪说了一句至今令人感叹的话:“不痴不聋,不作家翁。”他宽解郭子仪道:“小儿女们在闺房中几句戏言气话,我们作长辈的,何必当真?又何必去管这种夫妻闲事呢?”
  
  皇帝亲家居然能这么轻易就放过自己,倒真是令郭子仪大松了一口气。但是为了警戒少年无忌的儿子,回到家里,郭子仪还是拿出大棍,亲自动手,要将郭暧家法处置一番。
  领军打仗的郭子仪力气可不小哪,何况这一顿棍子其实是打给皇帝看的,更是又狠又准。打得郭暧几乎昏了过去。
  毕竟还是自己的丈夫,郭暧自己硬着不求饶,一边的升平公主可吃不消了,只好红着脸求公爹罢手,不能再打了。郭子仪当然顺杆而下,立刻放下了手里的家伙。
  
  代宗对这场夫妻吵闹如此了结,女儿最后能够体恤丈夫,还是很满意的。因此,对升平公主和郭暧越发宠爱,每有赏赐,总是远远超出其它的女儿女婿。
  等到升平公主的哥哥德宗继位之后,他吸取了这场“打金枝”的教训,下令修改礼仪,公主还是应该向公婆行礼恭让。
  
升平公主经过这场“打金枝”的事件,成长了不少。
  后来,长安城附近闹起了水荒,代宗因此想要拆去权贵豪门在泾渭二河上架设的石磨房(这些磨坊是用来打磨脂粉用的)。
  权贵们都不愿意,最后,还是升平公主和郭暧站了出来,尽管“撤脂粉坊,而面无颜色”,升平公主还是遵照父亲的意愿,第一个拆掉了石磨房。
  在升平公主的影响下,泾渭之上的八十多座属于权贵的石坊都拆去了。
  长安附近的田地,终于又得到了灌溉的水源。
  
  在三十岁左右,升平公主和郭暧还经历了德宗年间的朱氵比之乱(讨厌,尽是些怪字,偶不愿意查了)。
  从战乱中死里逃生的升平公主,性情更是变得和顺谦让。
  这种转变直接影响了她和郭暧的一双儿女。
  她的独子郭纵,尚顺宗女汉阳公主,以礼让贤德闻名,广得人缘,更得皇帝的喜欢,因此一生富贵平安。
  她的独女自然就是郭氏。郭氏大约是升平公主二十来岁出生的,公元793年嫁给皇孙李纯为妃,论辈份,丈夫还得叫她表姑姑。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

  夭折的小公主——华阳公主
  
  她是代宗李豫的另一个女儿。她的生母独孤氏,册为贵妃。
  华阳公主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非常漂亮妩媚,而且聪明灵悟,十分乖巧。她和升平公主是代宗最疼爱的女儿,姐姐升平出嫁以后,才开始呀呀学语的她就更成了代宗的掌上明珠。
  看着心爱的女儿渐渐长大,代宗开始操心,该怎样物色一个配得上她的驸马呢?
  可是,正是父亲满心欢喜、又万分不舍地筹划这件事的时候,774年,十三、四岁的华阳公主却突然患上了重病。宫庭、民间的医生都对小公主的病束手无策。
  心急如焚的代宗只得将华阳公主舍入道观,取名“琼华真人”,希望出家为道能够让华阳得到上天的垂怜。
  但是,华阳公主的病情仍旧一天天地变重,直至垂危。
  如果用现在的医学观点来推测,华阳公主可能是患上了癌症。因为她在整个病中,都疼痛难忍。弥留的时候,可怜的小姑娘痛得连话都不能说了,只能勉强抬眼看看自己的父皇母妃。
  女儿如此痛苦,自己却无能为力,这令代宗伤心欲绝。他只能不停地咬着自己的嘴唇和手指,以至手指出血不止。
  太聪明漂亮而完美的生命,只怕真是不能在世间长留的吧?民间有一种说法,这样的人,是仙灵贬谪而来,短暂历劫之后,便要离去的。
  华阳公主病故之后,代宗不思饮食,不能入睡,也根本无法上朝理事。以至文武官员不得不联名上奏,请求皇帝要节哀顺变,以国家大事为重。
  然而独孤贵妃却始终不能从失去女儿的悲伤中解脱,忆女成疾的她第二年就去世了。
  
  再次遭受打击的代宗精神恍惚,抱着独孤氏的遗体,坚决不肯放手。
  朝中的元老重臣没有办法,一个个老泪横流地跪着哀求他,好不容易才让代宗同意将独孤氏收殓。
  装殓之后,代宗还是没日没夜地守在独孤氏的灵柩前,食宿不离,长达几个月之久,以至形销骨立。
  如此长达九年之后,独孤氏的遗体变坏,实在不能不下葬了,代宗才下旨为她治陵。
  最初,陵址选在宫中就能看见的长安城东,但是几年下来,朝臣都对皇帝的痴情既感且叹而且吃不消了,于是力劝:“皇上天天都看得见她的陵墓,怎能有心情治理国家、休养身体呢?而且城边噪杂,泉下人也不能得到安宁的。”
  群臣轮班进谏之下,代宗只得改变主意,将独孤氏葬入庄陵。
  出殡时,代宗白马素衣,紧随在灵车之后,满朝文武则步行相送。
  独孤氏追封贞懿皇后。
  独孤皇后入葬以后,华阳公主也随之迁葬,在那个世界里,继续陪伴她的母亲。
  
  代宗李豫确实是一个深情的人啊,早在天宝年间,他的结发妻子沈氏就在安史之乱中失踪。妻子失踪以后,李豫几年都对后宫十分冷淡,直到遇上独孤氏。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封独孤氏为皇后,而是继续追寻沈氏的下落,虚后位以待,并册沈氏的儿子李适为太子。关于升平公主的生母,另一种记载是:她是沈皇后的女儿,沈氏失踪以后,由崔氏抚养。崔氏并不得宠,只是李豫看在她抚养升平的份上,才将她升为妃的。
  偶不得不叹息,这样痴情的男人,莫说是皇帝,就是普通人里也不好找。
  如果不是一个这样的皇帝,升平公主当年的“打金枝”之后,郭暧以及整个郭家会有怎样的结果,恐怕还真是不好说。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

因爱成灾的公主
  
  唐朝的皇帝,疼爱孩子的并不少,比如前面的代宗李豫。但是爱到懿宗李凗那个份上的,还真是独一份。他那超乎寻常的爱法,使得最受他疼惜的女儿同昌公主,成了世间的灾难。
  李凗虽然是宣宗李忱的长子,但是李忱也是终身没有正式立后的皇帝,而且,他对这个长子没有多大的好感.因此,李凗在做皇子的时候,一直都是战战兢兢的.
  郓王李凗困在自己的王府里,只有沉泯在美人怀里,他才觉得可以暂时忘却这令他恐慌、却也充满希望的前途。
  在所有的姬妾里,最能体谅、抚慰他的,是一位美丽温柔的郭姬。郭姬深爱李凗,甚至愿意代他品尝可疑的食物。李凗对郭姬的感情因此与日俱增,直至情深意长。
  同昌公主就是郭姬的女儿。
  她和母亲一样,生得修眉秀目、温柔恬静、多才多艺,而更让李凗念念不忘的是,她会说的第一句话,居然就是安慰父亲的话。
  据说,同昌公主长到三、四岁都不曾开口说一个字。有一天,她忽然叹息着向父亲说出了她人生的第一句话:“今日可得活了。”
  父母被女儿这句话弄得糊里糊涂。
  正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迎接李凗即位为帝的仪仗就到了郓王府门前。
  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们不加考证,总之,大喜过望的李凗从此把女儿看成是自己的福星,当作心头肉一样,爱得不可开交。
  
  说起来,同昌公主也确实值得父母的疼爱。她不但貌美如花,而且心灵手巧。除了琴棋书画,她还擅于裁剪刺绣。据记载,她能在一张普通大小的锦被上,绣出三千彩色鸳鸯来。这种世间罕有的巧手功夫,不但需要出色的审美与技巧,更需要沉静柔顺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在中国的公主群里,更是寥寥可数,属于珍稀的特质。
  如此出色的女儿,怎么不让父母宝贝万分呢?
  
  时间渐渐过去,同昌公主长大了,李凗和郭淑妃千挑万选,终于选中了新科进士韦保衡,做同昌公主的驸马。
  这位韦驸马不但英俊非凡、风度翻翻,而且才华出众,因此,同昌公主应该是满怀期待地登上宝辇,做一个新娘的。当然,在她活着的时候,她永远也不会知道,藏在那美好外表下的究竟是些什么。
  跟着这位新娘前往公主府的,是长得看不到头的送陪嫁宫使队伍。
  李凗为了同昌公主出嫁,几乎把大唐王朝的国库翻了个遍,把所有他能看得上眼的东西都送进了同昌公主的新府里。
  《太平广记》记录下了这些稀世珍宝中的一小部分。
  纹布巾:洁白柔软的手巾,无论怎样用,用多少年,你在它上面都看不到一点脏腻的痕迹。
  连珠帐:完全是用滚圆光亮的珍珠串起的帐子。
  澄水帛:长约一丈,薄如蝉翼,但是假如将它淋上水再挂起,所有在场的人都会感觉到凉爽舒适,即使三伏夏日、拥挤不堪的场所,人们都能身轻无汗。
  瑟瑟幕:轻薄柔软,透明得象空气一样,透过阳光,可以看见它上面有青绿色的纹路。但是即便天下大雨,它也不会湿一点,,更不可能渗过幕帘,幕中人可以放心安坐。
  火蚕棉:用它絮棉衣,一件衣服用一两棉就足够了,如果用多了,穿衣服的人就好象被火蒸烤一样,即使数九寒冬,也热得无法忍受。
  蠲忿犀:佩带它,能令人烦恼忿怒尽消。
  如意玉:小如桃核,但是其上有七孔,光线同时往复折射,璀灿无穷。
  香烛:据说是由一种奇异的蛤蜊油所制,虽然长仅尺余,却能点很长时间。而且点的时候异香百步,烛烟缓缓上升,形成亭台楼阁的形状。
  除此之外,还有金麦银米数斛、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龙脑香、辟尘犀等等等等。
  
  而李凗为同昌公主营造的公主府,更是旷古未有的奢华,就连打扫用的簸箕,都是用金丝编织的。这个恐怕连安乐、太平公主都难以望其项背。
  几乎送光了国库中的珍宝之后,李凗还怕女儿的现钱不够花,又另送了五百万贯给她。
  在女儿出嫁以后,李凗心疼女儿不能保持从前做闺女时的享受,因此还不停地往公主府里给女儿送珍奇的食物。比如其中有一道灵消炙,一头羊里只有四两肉符合它的用料标准,而且做成以后,能够长期存放,经历一个酷暑都没有问题。还有一种肉干红虬脯,蓬松盘绕,高达一尺,如果用匙筷一压,能把它压得很低,但是一松手,它又能恢复原来的高度。此外有一种逍遥炙,做法与原料不知是什么,但是装它的居然是九龙食具,想来滋味一定很好。
  别说是给同昌公主吃的珍肴,就是为公主送食物的宫使,他们所吃的酒羹,都令人羡慕。
  有一次,一群权贵子弟在广化里饮酒,忽然闻到了一股异香,一开始以为是龙脑的香气,后来发现香气浓郁,世间少有,于是循香追寻,找到一家酒铺,才知道是为同昌公主送赐物的宫使刚刚经过,并在酒店里设过酒宴。
  这群平常以骄奢闻名的纨裤子弟为食物的香气吸引,居然争先恐后地抢食宫使吃剩的残羹,并且赞叹不己。想象同昌公主所享用的美食,更是无比欣慕。
  
  然而处身其中的同昌公主,却对所有的这一切都厌烦得很,找不出什么特别吸引她的地方。
  但是虽然娇贵无比,同昌公主的为人还是很贤让和婉的。
  她经常宴请韦氏族人和韦保衡的朋友,并让他们共同分享自己的珍宝。
  有一次,韦家人想要连夜看戏,同昌公主就让侍丛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

 宋哲宗赵煦是一个好色的君王。
  1092年,赵煦十七岁,太皇太后高氏为他挑选了祖籍四川乐山的孟氏做皇后。
  孟氏这年十六岁,温柔贤让,足以胜任皇后的职责。然而她的姿色并非美艳绝伦——或者说,不符合赵煦的标准,因此,赵煦很快就把她撇到一边了。
  年轻的孟氏无奈,只得静静地守着空房。幸好在和赵煦那短暂的夫妻关系里,她有了一个女儿,总算在寂寞的岁月里,有一丝慰藉。
  这个女儿被封为福庆公主。
  福庆公主是孟氏生活的全部希望,曾有道士说过,这个女儿是她命里的救星,她牢牢地记着这句话,在女儿身上倾注着她全部的爱。
  
  然而,老天似乎在跟这句预言唱对台戏,1096年九月,不到三岁的福庆公主生病了,而且多方医治,都没有好转的迹象。
  眼看着药石无灵,孟皇后的姐姐着了急,将道士用的符水带进了皇宫,要孟皇后给福庆公主喝下去。
  由于不得宠,孟皇后一向小心谨慎,这时看到姐姐居然将触犯宫规的符咒带入皇宫,吓得脸色都变了,连忙将符咒藏起来。
  过了几天,赵煦闻讯来看望女儿,孟氏害怕符咒的事情走漏,于是自己将这件事情向丈夫详细说明了一番,并要当着赵煦的面将符咒烧掉扔弃。赵煦对妻子的行为表示赞赏,但也觉得不妨一试,扔弃也没有必要,说:“此乃人之常情,又何必大惊小怪呢?”
  但是孟氏仍旧坚持将符咒烧弃了。
  
  后宫有一位刘婕妤,美貌绝伦,但是心地恶毒,她一心想爬到皇后的位置上去。然而赵煦虽然不喜欢孟皇后,却对女儿福庆爱怜有加,看在女儿的面子上,一向也不与孟氏为难。刘氏因此早将福庆公主看成是眼中钉。
  现在刘氏听说孟氏烧弃福庆公主护身符的事情,她不禁暗笑,随即派人对福庆公主使邪术,在她的小床边偷偷洒上纸钱,诅咒她快死。
  
  不知是不是烧符与下咒的关系,还是巧合,福庆公主两天后就夭折了。
  
  刚刚会绕着小舌喊娘的女儿居然就这样死了,孟氏痛不欲生,她懊悔自己过于小心,早知女儿病至不治,当初为什么不试一试巫祝呢?
  为了求得安慰,孟氏一反常态,让道家佛门一齐做法事佛会,为女儿往生祈福。
  
  这个正中刘婕妤的下怀,她向赵煦诬告孟皇后,说孟皇后所做的法事佛会,都是在诅咒赵煦,要将孟氏身上不吉利的运气转到赵煦身上去。
  赵煦勃然大怒,下令调查。
  刘氏的亲信逐将孟皇后的侍丛宦官及婢女抓起来严刑拷打。孟氏的侍从们不愿诬陷主人,被打得遍体鳞伤,甚至割舌断肢。
  刘氏又让人向负责调查的御史董敦逸施加压力,董敦逸害怕自己死于非命,只得将这些人主笔的“调查报告”呈交给皇帝。
  当时的宰相章淳一向痛恨高太皇太后,高氏故去后,他迁怒于高氏挑选的孟皇后,听说此事后,一力鼓动赵煦废后。
  赵煦被宠妃幸臣一吹风,立即下旨,贬孟皇后为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出居瑶华宫。
  
  可怜的孟氏,刚刚失去了心爱的女儿,就被暗箭击中了。
  
  朝臣对孟氏的遭遇深表同情,不满章淳与刘氏陷害孟后,一齐上书劝谏,董敦逸也追悔自己畏缩的行为,上书自责,请求重审。赵煦怒火中烧,要处分董敦逸,经另一位宰相曾布劝说,方才作罢。
  但是,赵煦想到死去的女儿福庆公主,对孟氏被贬也深感不安,因此心有悔意,一直也不肯立刘氏为后。
  直到三年后,刘氏生下了哲宗唯一的儿子,这才被册为皇后。
  奸诈投机的刘氏并没有好结果:她的皇后才当了一个月,独生子就夭折了。赵煦悲痛不已,认为自己没有善待孟氏和福庆公主以至遭此报应,也随之病倒,三个月后就死了。
  
  皇弟徽宗继位,皇太后向氏将孟氏接回皇宫,复立为哲宗皇后,地位高于刘氏。
  然而不久,向太后就逝世了。刘氏再次兴风作浪,勾结蔡京,于1102年再次将孟氏赶出皇宫,贬居宫外的瑶华宫作女道士。
  
  孟氏从此居住在汴京城的小巷弄里,苦苦地度过了二十五个春秋。她唯一的寄托,就是不停地为女儿福庆诵念经卷,希望她能够转世为人,一生圆满。
  有时,孟氏也会回想那个道士说过的话:女儿早就死去了,她怎么会是自己的救星呢?
  
  时间流逝,转眼到了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开封),自徽、钦二帝始,三千多后妃、皇子、公主,以及宗室近戚,都被金兵俘往北国。
  由于被贬居宫外,孟氏在这场浩劫里,奇迹般地得以保全,幸免于难。
  
  由于她特殊的身份,这年四月,她被宋臣尊为元佑皇后,垂帘听政。
  孟氏听政之后,立即派人去迎接因出使而同样逃过一劫的徽宗子康王赵构,请他即皇帝之位。
  赵构对伯母的眷顾之情感激涕零,尊孟氏为隆佑太后,礼之如母。
  
  后来赵构在绍兴立朝,是为南宋。
  赵构虽然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但是颇重亲情,孟氏晚年患病,赵构经常几日几夜衣不解带,在她的床边侍疾。
  孟氏终年五十四岁,谥昭慈圣献。
  
  孟氏晚年,经常回想起与自己仅有两年母女缘份的福庆公主,由衷叹息:“我一生因祸得福,她确是我的救星啊!”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

  她救了母亲——宝庆公主
  
  明太祖朱元璋这个家伙,是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帝王之一。他明明是个穷光蛋兼小和尚出身,登基做了皇帝以后,也居然敢自称是“上古颛顼帝之后”。
  关于朱元璋的凶暴狠毒,从他诛杀功臣,滥用“族诛”的酷刑就可以看得出来。更好的证明是他的儿子成祖朱棣,以及他亲自抚育,“恩逾己出”的侄儿朱文正、侄孙朱守谦。这三个人,长大后的性格都是如出一辙的凶悍好杀、狠毒奸狡。——这个不知道是不是遗传基因的问题?或者,他们从小在朱元璋身边耳濡目染,形成根深蒂固的习性了。纵观整个明前期的历史,我们不得不将这个列为可能性之一。
  
  朱元璋到了晚年,性格变本加厉的怪戾嗜血,他身边的文臣武将是真正的“伴君如伴虎”,动不动就被他送上断头台。
  当唯一他能听得进几句话的原配妻子马皇后,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去世以后(马皇后之死,其实还要归罪于朱元璋,他下令,御医治不好皇后就统统杀头抄家,马皇后为了不连累别人,遂拒绝服药,以至不治),更是连后宫都笼罩在了他制造的血腥气息中。
  有一种记载说,其实朱棣并非马皇后亲生,而是他很小的时候,出身高丽国的母亲贡妃就被朱元璋赐死了,朱棣便归养嫡母。
  这样看来,后宫的女人们,在老皇帝生前,就没有过什么好日子。但是到朱元璋弥留人世的时候,她们更没有想到,这个老头,却给她们安排了更悲惨的下场。
  
  公元1398年,七十一岁的朱元璋终于病倒了。
  在他的病榻前忙碌的,除了太医侍丛,还有他晚年经常召幸的张美人。
  张美人为朱元璋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小女孩这时不过四、五岁的年纪,仅比父亲的曾孙大一点点。
  作为后宫妃嫔,当初怀孕的时候,张美人非常期望自己能生下一个男孩,日后封为亲王,自己得享尊荣。但是没想到天不遂她愿,呱呱堕地的是一个女孩儿。
  做为朱元璋十六位公主中最小的一位,这个孩子被封为宝庆公主。张美人虽然对孩子的性别感到失望,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而且想想总比无儿无女的姐妹们要好些,因此她还是将女儿抚养在自己身边,相依相伴,百般宠爱。
  现在老皇帝病了,张美人自然免不了天天到他的寝宫里问安侍疾。
  从小就没有离开过母亲的小宝庆公主,看见宫里忽然多了这么多人,而每个人的神色都那么紧张,忍不住害怕起来。于是,她每天都紧紧地跟在张美人的身后,只有看到母亲,她小小的心里才不会对这些陌生人感到害怕。
  自知大限将至的朱元璋躺在他的龙床上,浑浊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面前来往的人群。
  他对这些板着脸小心翼翼的家伙感到厌烦透了,恨不得一刀一个把他们全部砍杀干净。
  忽然,他在人群里,发现了小小的宝庆公主。
  小女孩也发现父皇的眼睛投向自己。她走到了父亲的床前,向父亲行了一个礼。站起身来,她好奇地问道:“父皇,你怎么了?”
  朱元璋却没有生气,回答说:“孩子,父皇病了,你看父皇会好吗?” 这个问题把一旁的张美人吓得手足无措。
  小女孩却天真地笑了起来:“ 我生病的时候,睡一觉就好了,父皇好好休息,就会好的。”朱元璋看了一眼脸色发白的张美人,继续问宝庆公主:“如果父皇的病再也不会好了呢?”
  宝庆公主急了,不管不顾地叫了起来:“父皇一定会好的!父皇一定会好的!”
  朱元璋看着宝庆公主涨得通红的小脸,忽然发现,这个自己一向很少注意的女儿,是那么可爱。握住女儿热乎乎的小手,他觉得,这个小小孩子对自己的关心,远远超过所有在自己病床前出现的那些人的总和。
  喝过药,老皇帝累了,他松开宝庆公主的小手,沉沉睡去。
  朦胧中,他看见小公主紧紧地拉着张美人的裙裾,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朱元璋那早已硬如铁石的心,忽然难得地动了一下。
  
  老皇帝的大限终于到了。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的闰五月乙酉日,他终于心有不甘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内侍向跪了一地,嘤嘤抽泣的后宫妃嫔们宣读皇帝留给她们的遗诏:内宫中所有嫔妃,以及曾经侍寝的宫女,一律赐死殉葬。宝庆公主年幼,因此,特留其母张美人,将之妥为养育。
  这个冷酷无情、又无法推翻的决定,令女人们方才多少有些应付场面的抽泣声一下子变成了嚎啕痛哭,有几个妃嫔甚至连哭都没有哭出一声,刚听完宣诏就晕了过去。
  
  看着眼前的场面,仿佛从一场恶梦中醒来的张美人紧紧地抱住女儿,似乎这样就能止住浑身的颤抖。
  小小的宝庆公主不懂发生了什么事,茫然地看着母亲。
  
  三天哭临之后的深夜,南京城的大明后宫,随着一声声绝望的痛哭,朱元璋所有的妃嫔,除张美人之外,共38人被迫自尽殉葬。此外,还有曾经侍寝而未获封号的宫女十多人。
  
  当初曾经因为生下女儿而懊恼的张美人,却因为这个女儿,而成了朱元璋的女人中,唯一幸存于世得以善终的一个。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

清中叶的乾隆年间,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之一。乾隆帝作为盛世的主人,当然享有无上的权威。
  自然,乾隆极重视养生之道,希望能多享有这无上权威一些日子。
  不过,做为皇帝,清心寡欲这最基本的养生之道,乾隆是办不到的。所谓“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寡人有疾,寡人好色。”——这三个毛病,乾隆一样不落,款款俱全,而且登峰造极。
  从我们现在能找到的太医院札录来看,乾隆的养生之道,除了骑射习武的锻炼之外,就是食用药饵。他每天都要噙服少许上好野山参(——这跟他的祖父康熙不同,康熙对参类非但没有好感甚至深恶痛绝,因此,民间传说雍正在康熙常饮的参汤里下毒弑父,纯属胡言乱语。)乾隆还常饮药酒(这些酒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一种酒,制作过程中甚至还要埋在深山古松之下)。常服补品。在他常吃的小食中,很多食物的配方都是遵循养生的原则制作的,其中很多甚至是他亲自配伍的——例如一种八珍糕,其中的八种成份,都是味道又好又强身祛病的东西(莲子茯苓薏米之类)。
  
  作为他养生健身大有成就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在他六十五岁的时候,后宫的淳妃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
  这就是乾隆的十女儿固伦和孝公主。按照清朝宫规,只有皇后的嫡出女儿,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享受的待遇相当于亲王,妃嫔的女儿只能受封和硕公主,待遇等于郡王。
  而十公主居然能被破格封为固伦公主,可见乾隆对这个女儿的宠爱到了何等地步。
 淳妃姓汪,十八岁入宫,封为“永常在”。在同时进宫的少女里,淳妃算是出色的一个,因此很快就得到了乾隆的临幸,封为“永贵人”,不久更得以晋封为淳嫔,正式成为皇帝的六宫粉黛之一。乾隆三十九年,并非宠妃的淳嫔居然怀孕了,这令六十多岁的老皇帝大喜过望——从乾隆三十一年小儿子永璘出生以来,八年里后宫就再没响起婴儿的啼声。因此他久没想到,自己和青壮年男子一样,仍然还有让女人孕育孩子的能力,那就是说,自己定能得享遐龄。
  作为一个花甲老人,六十五岁的乾隆不可避免地已经开始畏惧死神的降临。因此,淳妃有孕的消息让乾隆所感到的欣喜,恐怕仅次于当初即位为帝。
  十公主生在乾隆四十年的正月初三,正是宫内宫外都喜气洋洋地过新年的时候。
  既有如前所述的原因,又选了这么大吉大利的日子降生,十公主的受宠,便有了充分的先天理由。
  她刚刚降世,立下大功的淳嫔便被册封为妃。
  
  乾隆一生,有十七个儿子,可惜,大多数都夭折了。元配皇后富察氏连生两个嫡子,都没有成年,庶长子永璜只活到二十三岁,皇三子永璋死时二十六岁。还有一位皇五子即五阿哥永琪(就是《还珠格格》里提到过的那个),是乾隆十七个儿子中最出色的,生母为愉贵妃,从小聪明稳重,文武双全,一表人材,是乾隆最赏识的,满心要传帝位于他,因此乾隆三十年时,就破格封他为和硕荣亲王,谁知封亲王的第二年永琪就病逝了,年仅二十六岁——说句题外话,这个荣亲王的封号不太对劲啊,顺治的皇四子即董鄂贵妃的儿子早夭,就是追封的荣亲王,现在永琪好端端地落了这么个封号在头上,真是想不夭也难哪。
  到乾隆四十年的时候,乾隆的儿子只剩了七个,其中还有两个过继给了皇室宗亲。剩下的五个乾隆也并不是完全满意,正因如此,甚至曾经有人猜测过,他会不会把皇位直接传给已经成年的孙辈,比如庶长子永璜的儿子绵恩,他年纪比后来的嘉庆帝永琰还要大些,而且文才武略十分超众,称为第一勇士,十九岁就掌管了大清国的顶尖兵力:火器营及建锐营。
  
  不难想象,假如淳妃此次生下的不是公主,而是皇子的话,不但她自己有成为贵妃、皇贵妃的机会,历史都是大有可能改写的。
  
  即使如此,乾隆对这个盼望已久的女儿,给予的关爱也是超过所有其它子女的。经常有世间稀少的珍宝被送入淳妃宫中,赏赐给十公主以及她的母亲。
  倚仗着女儿,淳妃渐渐地被宠坏了,不但不象刚入宫时那么谨慎小心,反而经常会为一点小事,就打骂宫女内侍解气。
  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淳妃一怒之下,居然把一名宫女活活打死了。
  这可闯下了大祸。清宫的宫女制度与前朝不同,宫女都是在八旗自己的眷属里挑选出来的,在宫里如果得到皇帝宠幸,便能得到晋封,即使不能,到了一定年纪也还要送回家嫁人的。并不是就此卖给帝王家的。
  通过正式选秀入宫的女子,一般出身较高,得幸后便能直接封贵人,如后来的慈禧太后,第一个封号就是兰贵人;而宫女出身受宠的才要从常在、答应起封。从淳妃自己曾为“常在”的经历来看,初入宫时,她也不过是宫女子而已。现在她飞上枝头,居然动手打死宫女,行为可谓恶劣之极。
  乾隆得知这个消息,不由勃然大怒。照他的脾气,本来是要狠狠处置的,但是想到十公主的前途,他手下留情,只是将淳妃革去妃位,降为嫔级。
  淳妃既然带罪,自然没有抚养女儿的权力,十公主遂被送到其它的贵妃宫中。
  但是不知世事的小女孩儿,离开了母亲,怎么会习惯呢,于是十公主不停地啼哭,日不能食,夜不能眠。乾隆看着女儿红红的小脸几天工夫就变得苍白起来,不禁心疼万分。只得又将十公主送回淳嫔宫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

  化竹的公主
  
  在中国的历史传说中,只有两个女子,有化竹的遭遇。她们就是尧帝伊放勋的一对女儿:伊娥皇伊女英。她们有一个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华。
  当然,在她们生活的公元前两千二百多年时,还没有“公主”这个称呼。
  
  公主的称呼,似乎直到秦时才正式得到官方认可。在此之间,周天子的女儿,也只是被称作“王姬”而已。但是作为天子的爱女,王姬们有一项特殊的待遇,她们的婚礼,要由“公侯主持”。“公主”便是这一项礼仪的简称。至于战国时,周室式微,诸侯的女儿也用这种礼仪及称谓,则被视为一种谮越,不能算是正式的官式称呼。
  到秦汉时,“公主”的称号系统逐渐形成并成熟。皇族女性所得的封号,以字数多少来定高低:“公主”是指皇帝的女儿,“长公主”则是皇帝的姐妹、皇帝的姑妈们当然就被称为“大长公主”。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为了表示与汉家不同,他把“公主”的称呼改为“室主”,但是这个“室主”到底应做何解,至今没谁能弄得彻底明白。
     宋朝的时候,曾经恢复周朝的古制,把“公主”改称为“王姬”、“帝姬”。等到宋高宗建立南宋时,他恢复了“公主”的旧称。
     最复杂的公主职称恐怕数清朝,同是皇帝的女儿,因为生她的妈地位有高低,所以同为帝女,称呼便有了不同:皇后的女儿是“固伦公主”,等于亲王;妃嫔的女儿称“和硕公主”,等于郡王。
  还有元代,蛮子就是蛮子,一点没有泱泱中华上邦大国的礼乐仪轨观念,皇帝的女儿、各亲王郡王的女儿、只要跟皇族搭上了界的,都统统称为“公主”可也,公主遂泛滥成灾。
  最离谱的是金国,虽然学着样子将皇帝女儿封为公主,可是却出了个皇帝海陵,将小老婆都赐予“公主”封号。这更是大丢“公主”尊号的面子。
     真是,蛮子终究是蛮子,一点没受上邦的教化呀!
  
  不过,不管怎么说,娥皇女英姐妹,从身份的真实意义上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公主。
  但是,为什么两位尊贵的公主却会同时嫁给同一个男人呢?
  那是因为,当时还在氏族社会时期。当时有一种婚俗,娶妻的男人有一种选择权,在岳父母同意的情形下,可以决定是否要将妻子家中无夫或待嫁的姐妹们,也一起娶回去。
  这种制度,在周朝时正式成为一种贵族特有的礼制,写入礼法中,被称为“媵制”。《礼仪 婚礼》中明确地写着:“嫁女必以侄娣从,谓之媵”。充当“媵”的女子,基本上都是男人正式妻子的亲姐妹或堂表姐妹们。“媵”的身份,比妾自然要高得多,但是也低于丈夫的正式妻子,从属于正妻。
  后人推测,尧帝嫁女时,就使用了这种媵制。一般认为,正式出嫁的应该是姐姐娥皇,妹妹女英则是姐姐的媵。
  
  妻也好,媵也罢,总之,伊娥皇伊女英有了一个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华。
  舜帝姚重华,应该是爱上了这对姐妹的,因为与伊部族的联姻,是舜父不同意的事情。而舜在这种情形下,采用了“不告而娶”的办法,这应该是他爱恋的一种表达方式。
  尧帝与舜帝都是中国上古史中,具有美德与智慧的统治者,被后世的人们视为典范。托了父亲与丈夫的名声,娥皇女英也成为中国古代女子最早的表率。
  
  在平平常常相夫教子几十年后,她们跟随着丈夫,一起踏上了“南巡”的路途。
  走到湖南苍梧山的时候,年纪已经老迈的舜帝一病不起,去世了。
  失去了丈夫的娥皇女英姐妹,面对奔流的湘江,痛哭失声。
  流水远逝,正象她们的丈夫一去不返,不能复生。芦蒿无边,江雾苍茫,更添哀伤。
  无力北返、伤痛难禁,娥皇女英在痛哭之后,投湘江自尽了。
  据说,她们的眼泪滴在湘江边的竹子上,泪痕不褪,点点成斑。
  她们死后,人们将她们奉为湘江的女神,依生前身份的不同,娥皇被封为“湘君”,女英则为“湘夫人”。湘江边沾着她们泪痕的斑竹,因此被称为“湘妃竹”。
  
  她们在历史上,没有留下更多的事迹,只有骚人墨客,在诗词歌歌赋里不断哀悼追思她们的身影;只有点点斑竹,至今随风摇曵。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

情人杀手——夏姬
  
  很多人都在质疑公主们的美貌。
  当然,《诗经 硕人》中描绘的齐国公主庄姜,完全可以免去这种疑问。公主是美女,这种比率应该是极高的。至于她们生长的非正常环境,是否会影响她们的光采?我认为不会,因为她们从小就在那种环境里生活,她们认为那就是正常的生活了。
  而她们的母亲,几乎都是大范围选美中的佼佼者,因此,公主们即使不是美得国色天色,至少也是“好看”的女子。当然,性格脾气操行,偶不担保。
  
  这里要讲的一位公主,就是美得出类拨萃,操行却让人无话可说的一位。
  
  春秋时期,公元前七世纪,即约在640年前后,在郑穆公的后宫里,一个女婴出生了。
  这个女婴,史书上没有记载下她正式的姓名,只留下了一个称呼。当时的女子,称呼既有从父的,也有从夫,当然也有从子的。她的称呼便是从子的那一种。
  
  她被称为夏姬。就是因为成年后,她生了一个儿子叫夏徵舒。
 夏姬无疑是一个美得无可比拟的女子。只可惜那个年代没有摄影技术,我们看不到她的姿容仪态。如果换在现代社会,她应该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大众情人”,而且老少通杀。
  哎,真是通杀啊,因为凡是跟她有过关系的男子,几乎都没有好下场,不是死于非命,就是祸及家族,甚至亡国。早死还算是命最好的。
  这位性感尤物,因此被卫道士们认为是“不祥之人”。我们则可以用现代的辞汇,称她为“情人杀手”。
  
  民间对夏姬奇特的身世,以及她的男人们的遭遇啧啧称奇,于是村野怪谈层出不穷,野史中甚至还说,夏姬未嫁时,便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上降下一位“素女”,向她传授“采阳补阴”之术。所以,夏姬才能青春长驻,姿容不衰,而她的男人们,却势必没有好下场。成为采补的“药渣”。
  
  这个纯属屁话。
  且不说“采补”的歪理邪说是否成立,光是考究年代,就足以证明这一点:《素女经》是战国时期的著作,直到两汉年间才真正完成,而且观点在后世中不断被修改。与春秋年间的夏姬能有什么关系?
  
  因此,夏姬可谓天生丽质。而那些男人,只好说是都在走霉运中,命该如此。
  
  夏姬可能并不是郑穆公宠妃所生的女儿,因为美艳不可方物的她长大以后,居然只是被许配给小小陈国的一位大夫御叔为妻而已。
  但是,初婚的丈夫身份不高,并不影响美貌的震撼力。
  
  生下儿子不久,御叔就病死了。成为寡妇的夏姬居住在一个叫株林的地方。
  陈灵公刚刚即位,便打起了这位美艳寡妇的主意。还让她的儿子夏徵舒继承了父亲的大夫职位。
  打夏姬主意的男人当然不止陈灵公一人,成为入幕之宾的,也不止他一个。
  陈灵公很快就发现,和自己一样,被夏姬选中的男人还有两位,都是朝中的贵族大臣,一个叫公孙宁,一个叫仪行父。于是醋劲大发。
  也不知道夏姬是如何居中调停的,最后,这三个男人居然能够和平共处,每当夏徵舒外出,他们仨就轮流跑去跟夏姬幽会。
  夏姬倒也一碗水端平,连自己的内衣,都一人送了一件同样的。
  君臣三人,穿着情妇送的内衣去上朝。
  但是,他们议的不是政,而是共同的情人夏姬。这三个男人,居然不顾满朝文武的侧目,公开讨论夏姬的风情万种,并兴高采烈地赞不绝口。
  
  大臣泄治是朝中的正人君子,终于听不下去了,当场制止了这番对话,并对陈灵公加以劝谏。
  陈灵公对败兴的泄治衔恨在心,暗地里纵容孔宁、仪行父,让他们杀害了泄治。
  朝臣噤若寒蝉。
  三个奸夫于是没了忌惮,干脆公开在夏家摆下酒宴,与夏姬饮酒作乐。
  三杯下肚,本来就没多少脑子的三个家伙,更是满口胡柴。居然当着夏徵舒的面,说他是他们共同的儿子,并议论起他的相貌,到底象谁更多一点?
  
  夏徵舒本来就对母亲的行为隐怒在心,这时又遭如此羞辱,更是怒火中烧。
  气头上的人是不会想前顾后的。于是,夏徵舒让射手埋伏在家中,当三个奸夫再次来找乐子的时候,射手便箭下如雨。
  陈灵公当场毙命,公孙宁和仪行父作为臣子,当然不会与陈灵公走在一起,于是得以脱逃性命。
  这时是公元前599年,正是楚庄王想要称霸诸国的时候。
  公孙宁与仪行父逃到楚国,向楚庄王控告夏徵舒的“弑乱”行为。
  楚庄王闻讯大喜,一喜正好可以攻城掠地,二喜可以一窥夏姬的美色。于是立即以此为借口,出兵讨伐陈国。
  小小的陈国自然不是强大的楚国对手,更何况陈灵公虽然是无耻之徒,总归还是国君。夏徵舒弑君是不争的事实。于是兵败如山倒,夏徵舒死于乱兵之中。
  
  楚庄王如愿以偿地灭了陈国,临走,还没忘了夏姬,将她带回了楚国。
  夏姬的美色,令楚庄王神魂颠倒——咦,楚国可是个出美女的地界,已经生育过的夏姬,这时应该已是三十多岁的妇人了吧,居然能把见惯美色的楚庄王迷得七颠八倒,那定是不同凡响。
  被夏姬迷住的不止是楚庄王,还有朝中重臣子反。
  两君臣为了争夺夏姬,争闹不休。
  
  楚国有一位大臣,封为申公,名巫臣。这时他出来劝架了,说:“这个女人可是不祥的人啊,丈夫早死,情夫、儿子又死于非命,更拖累陈国灭亡。世上这么多美丽的女子,何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九

嫁给病鬼的公主
  
  明万历十年,明神宗决定要为自己的四妹妹永宁公主选一位驸马。
  朱明王朝的皇家,有一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规矩,即驸马须从平民或低级官吏家庭中选取,而且子弟被选中的人家,近亲中便不能再出仕为官,即使已经做着官的也得退休回家。《明世宗实录》中便记载着这样一句话:“至弘治十三年三法司遂以入问刑条例中,沿袭至今,遂为定例。以故诗礼世家、衣冠世胄,俱不愿与王家结亲,惟闾井白丁扳援宗戚,转相诱引。……覆议‘累朝以不许王亲除授京职,盖亦防闲之道宜然’……”
  原来是为了不让王公贵族及大小臣工,借皇家姻亲的身份为非作歹,危害政权。说得倒也头头是道,可是一个家族若有子弟被选为驸马或仪宾,则举族不能应举做官,而所谓的驸马仪宾也不过是做一个领干俸的虚职。这样一来,民间的世家大族、书香门第都视与皇家结亲为畏途。于是,公主及宗女们的丈夫,往往素质参差。
  《明英宗实录》中便这样记着:“……富家子弟投托各主婚官员与议婚阴阳人通同作庇,有钱求嘱或虽人物鄙猥,亦称年命相宜堪与成婚,无钱求嘱者虽人物聪俊,遂称年命相克难以成配,以此多不得人。”“各处王府选择仪宾赴京授职,多有人物鄙偎,礼貌粗陋者。……”
  堂堂公主宗女,居然会嫁给丑陋顽劣的市井小人,真是悲剧。
  陈规陋习下,她们遂成为贪官污吏和市井小民卑劣计谋的最大受害者。
  
  现在永宁公主要出嫁了,太监头子“掌管司礼监”冯保仿佛又听到了银子的敲击声。
  在收受了巨额贿赂之后,他居然为花容月貌、豆寇年华的永宁公主选了一个身患痨病的梁邦瑞为驸马。
  在那个年代,痨病是不治不症。梁家知道儿子命不久矣,巨大的财富不如用来买个名声地位。于是舍出家底,买通了冯保等人,硬是将这个病鬼塞给了公主,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亲。
  对于年青的皇帝万历来说,他从小就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冯保畏惧万分,冯保利用太后压制小皇帝,为所欲为。现在又将脏手伸向了永宁公主。
  
 在婚礼上,情绪激动又劳累过度的梁邦瑞就当众吐了血。为这桩婚事敲响了丧钟。
  但是他没有想到,做驸马,过了选聘的一关,还远远没有完。
  
  明清两朝的内廷,都设有敬事房,对帝王家的私生活予以严密的管理,并为此制定了一套荒诞的管理制度。敬事房里不仅有宦官,也有女官——可以想象,一类是身体残缺的废人,一类是终生幽闭后宫,连正常男人都看不到的老处女,他们的心理变态会到何等程度。这两类人怎么看得惯别人正当的情欲呢?因此他们常串通一气,在后宫作恶。
  皇室的家规里还有这么一条:公主下嫁后,必须派一位这类老女官给她,全权管理公主的大小事务。而名义上已经出嫁的公主,实际上只在公主府里度过大婚的一夜,便要搬回后宫专设的殿宇居住,空荡荡的公主府里便只住着驸马一人,如果公主与驸马要见面谈情的话,驸马必须赶进宫去与她见面。
  然而,这样的老女官,最看不惯的,当然就是公主与驸马之间卿卿我我的场面。因此,假如驸马想要入宫去与公主相会,享受夫妻之情的话,势必要遭到这个“管家婆”老女官的百般刁难。公主与驸马如果不拿出大堆真金白银出来行贿的话,根本就过不了她们的关,见不到自己的丈夫(妻子)。
  
  现在,梁邦瑞将要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管家婆,以及与她勾通一气的太监群。
  管家婆早已知道太监头子冯保在这桩婚事上,大捞了一笔银子,自然胃口大开,对梁邦瑞所送的例行金银不看在眼里,满心希望在这位病驸马身上发财致富。
  梁邦瑞自认已是皇亲,却被小小的女官如此作弄,终于忍不住辩解起来。
  
 管家婆恼羞成怒,干脆喊来太监,将这位驸马爷一顿好打,然后拖出宫门,扔在大街上。
  
  原以为人逢喜事精神爽,也许与皇家联姻,能疗疾愈病的梁邦瑞万万没有想到,做上了驸马,会是这样的遭遇。本就病体支离的他气得浑身发抖,当街便大口大口地吐起了血。
  梁家人将梁邦瑞抬回家中救治,却是药石无灵。
  成婚不过一个月的梁邦瑞就此一命归西了。
  可怜的永宁公主,在这短暂的一个月婚姻里,根本就没有和自己的驸马有过夫妻之实,当然更谈不上孕育儿女。
  而倡导贞节的朱明王朝,后妃都要为帝王殉葬,上好则下效,民间更因此贞女烈妇层出不穷。高贵的公主流着皇帝的血脉,虽然不用为臣子驸马殉节,但是也没有再嫁的可能。
  
  在苦苦地守了二十年寡之后,永宁公主离开了人世。
  二十年中,她唯一的安慰,就是一手制造她人生悲剧的“大伴”冯保,在猖狂了十余年之后,被终于成年掌权的神宗皇帝发配到南京,去看守孝陵,不久自尽。
  
  可怜她连自己的丈夫是什么样子都没有看清楚过,假如死后真有灵魂,她都找不到自己的驸马梁邦瑞的魂魄。
  
  永宁公主的悲剧,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公主选婿的规矩。
  在永宁公主辞世后不久,神宗自己的女儿也到了女大当婚的年纪,依宫规都在婚后返回宫城居住。
  有一位公主曾经召唤自己的驸马入宫会面。当驸马来到时,“管家婆”正在别处饮酒找乐子,没能及时赶回来收取“过路费”,等到老太婆喝得醉熏熏地闻讯赶来时,早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

机智的秃头驸马
  
  公元1527年,即嘉靖六年,明世宗嘉靖皇帝传命礼部,为妹妹永淳公主择婿。
  嘉靖皇帝原是湖北的藩王,只因明武宗正德皇帝一生荒淫,无儿无女,坐天下的差使这才落到了嘉靖的头上。
  嘉靖六年,皇帝自己也不过二十岁,永淳公主应该也就是十五六岁的年纪。
  
  最终确定的人选名单被送到皇帝的御案前,嘉靖认真选择之后,认为陈钊才貌俱佳,堪为公主之配,于是圈定了陈钊的名字。
  然而,有个叫余德敏的官员,向来与陈家不和,于是奏报说,陈家的男丁多数早死,有祖传的顽疾(大既就是现在的遗传病的意思)。而且陈钊虽然才华仪表出众,却有先天的不足:他的生母,不过是父亲的一名小妾,而且嫁入陈家时已是二婚,不是贞节女人。
  世宗听信了谗言,不顾礼部官员的劝谏,退送了陈钊,下令再选驸马。
  
 第二次选驸马,仍旧是照惯例,礼部报上了三个人选,供皇帝选择。
  这一次,为了谨慎从事,嘉靖皇帝让太后、皇后、妃嫔及后宫的太监女官首领一起来品评入围的三人,以从中遴选最优秀的一个,做妹妹的夫婿。
  三位侯选人中,很快就有一位被大家忽略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另两人身上——他们都是河南人,一个名叫谢诏,一个名叫高中元。谢诏较为年长,相貌不错,而且显得最为稳重。而高中元年纪最小,这时不过十六岁,跟永淳公主同年,还显得有些稚气。但是虽然如此,高中元却生得唇红齿白,俊秀得很,一副温存体贴的模样,从相貌来说,谢诏是远远不及的。皇后妃嫔以及太监女官们,都认为高中元应该做驸马,连嘉靖皇帝都对这个俊俏小生颇有好感。
  眼看高中元就要成为驸马,皇太后却有不同的意见。
  这位皇太后,是嘉靖的生母,姓蒋,被封为章圣太后。章圣太后原本只是兴王妃,身份低微,但是由于正德皇帝没有子女,大臣们最后选中了蒋氏的儿子即位为嘉靖帝,这样她才成了太后。
  蒋太后从民间进入兴王府为妃,四十岁不到就成了寡妇,现在又当上皇太后,经历不可谓不丰。她以过来人的眼光在谢诏和高中元之间反反复复地掂量一番之后,做出了一个让在场的人都感到讶然的决定:让较为年长的谢诏当驸马。
  蒋氏既身为太后,她的决定,自然足以让高中元一票否决。
  于是,谢诏成为了永淳公主的丈夫。
本来这倒也没什么,谢诏的相貌风度也还不错,众人也没有太大的异议。
  可是直到入了洞房之后,永淳公主才发现,自己的驸马摘下帽子之后,头发很是稀疏,几乎扎不成髻。
  章圣太后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有想到让侯选人将冠帽取下来瞧上一瞧。
  
  永淳公主早已从宫中人的描述中,听说了另一位侯选人高中元的俊俏聪明,芳心早已暗许,只是女儿家不好意思对母亲哥哥述说。因此,最后下嫁给谢诏,她早已心中懊恼,更没料到自己的丈夫居然还是个半秃子,洞房里的永淳公主不禁目瞪口呆。
  不久,京城里传开了一支“十好笑”的歌谣,其中就有一句“十好笑,驸马换个现世报。”意思是讥笑皇家千挑万选,费尽周折,最后居然为永淳公主选了个秃头驸马。这支歌儿不久就传进了永淳公主的耳朵里,更是把她气得眼泪汪汪。
  此后,不论谢诏如何百般体贴,公主总是没有好脸色回报。
  而高中元呢,他当初满心以为自己要入选驸马,得配花容月貌的公主了,谁知居然大热倒灶,被乡人嘲笑不已。于是更是引以为耻,因而发愤攻读,一心要出人头地,洗雪耻辱。
  果然,才几年的功夫,高中元便成了科举试中的经魁人物,又过了数年,更是高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以才华横溢闻名于世。
  永淳公主听说了高中元的事情,更是又悔又恨。她不能向母亲哥哥发作,便常常向丈夫大发脾气,数落不已。
  ——这可真是冤枉,谢诏既成了朱家的女婿,就不能去应科考,当然无法成就功名向妻子证明喽。
  
 谢诏很清楚公主的心事。于是,他以中秋节家宴的名义,广邀同乡好友赴宴,特别还邀请了高中元也来家中,并有意将这个消息告诉给公主知道。
  永淳公主心中好生欢喜,想要趁机一偿宿愿,看看自己仰慕多年的俊俏才子,究竟是何模样。
  于是永淳公主隔着窗棂,向宴席中偷看。
  这一看不要紧,原来……
  高中元成年之后,非常发福,不但胖得离谱,而且还长出了一脸连腮胡子,连面貌都变得十分怪异起来。不但不算是美男子,简直是丑得可以。而站在一边的谢诏虽然头发不能长得浓密,但多年养尊处优,身材样貌保养得十分之好,而且身份高贵之后,更是神气与众不同,一比之下,高中元要逊色得多。
  永淳公主一看之下,对遐想多年的意中人不禁大失所望,转而对自己的驸马另眼相看。并终于解开心结,与驸马相亲相敬。
  
  
  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因此对谢诏大加赞誉,认为当年章圣太后果然眼力不差,谢诏确是侯选人中最为机智,最适于做丈夫的人选。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一 清朝的汉家公主——孔四贞

大清王朝在建国初年,曾经分封了四位汉族亲王,其中一位封地桂林的,称为定南王,名孔有德。
 当然,作为汉人,孔有德投靠满清,是被汉家所不齿的。因此,他最后死在南明王朝的反攻之中。
  但是,孔有德毕竟是一代悍将,他死得还是很有英雄气慨的。
  
  “顺治九年六月二十九日,定南王亲率铁骑出兴安,次严关。酉时回省,下令紧闭城门,王邸四门亦闭。……王仰天叹息。初四午,武胜门破,王单骑入邸,自焚死……宝南擐甲胄,挟弓矢,身不离鞍,口不咽食,盖六昼夜。力竭扃邸,聚其宝玩,挈其图书,阖室自焚。与王妃白氏相对死。不忍贰乃心,不肯膏人刃,亦伟然烈丈夫哉!”

跳出民族的圈子,孔有德不愧是有胆气有担当的汉子,他的妻子也算得是忠贞的女人。
  
  从定南王府里逃出来的,只有孔氏夫妇的女儿四贞而已。
  孔有德夫妇的死,令孝庄皇太后深为感触,她收养了尚未成年的小四贞,并认为义女,封固伦公主。
  
  孔四贞从此生活在紫禁城里。
  长成后,她和从小青梅竹马的顺治皇帝产生了刻骨铭心的爱情。
  
  然而,孔四贞出生不久,就已经订下了亲,未婚夫是孔有德手下将领的儿子孙延龄。
  一个难题摆在了孝庄太后的面前。
  孝庄太后很清楚孔四贞乃是有主的名花,也不愿她影响自己科尔沁王族女人在后宫的地位,夺自己侄女们的皇宠;更不愿因为儿子与她的情缘,得罪朝中的汉官汉将。
  因此,为了分儿子的心,孝庄太后巧妙地将孔四贞和顺治帝分开了。
  
  然而,孝庄太后做梦也没想到,看不到孔四贞的顺治帝,将一腔情意转而投向了弟弟博穆博果尔的福晋董鄂氏身上,惹出了更大的麻烦。
  
  无计可施的孝庄太后于是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传旨礼部,商议孔四贞立妃的事宜。
  但是这时已经迟了,顺治深陷与董鄂氏的情网而不能自拨,并且已经让董鄂氏怀上了自己的孩子。博穆博果尔狂怒之下,痛殴董鄂氏,造成了她流产。
  顺治闻讯,将弟弟唤入宫中,几个耳光挥了过去。
  博穆博果尔不堪羞辱,回府便自刎了。
  董鄂氏入宫遂成定局。
  
  但是这样一来,孔四贞封妃的事宜也就中途阻绝了。
  孝庄皇太后只得接受这个事实。
 其实,孔四贞是非常反感自己那个从小订亲的丈夫孙延龄的。
  清史稿是这样描述他的:“骄纵不臣……纵兵殃民”。而且他野心极大,之所以再三重提自己与孔四贞的婚约,原因只是想将孔家的旧部全数收归自己管辖,扩充势力而已。他对自己呆在北京城无所事事的处境十分不满,到处惹是生非,犯下了不少罪。
  
  顺治虽然沉湎于与董鄂氏的恋情中,但还没有忘记孔四贞。听说她的未婚夫将被治罪,顺治法外开恩,赦免了孙延龄,并让他提前返回广西任将军之职。
  
  没有了孙延龄的干扰,孔四贞和顺治之间,自然就发生了一些超乎兄妹的关系。
  孙延龄自然也很明白未婚妻与皇帝之间的明来暗往。在前往广西的路上,他沿途散播孔四贞被皇帝强占的流言,以泄心头之气。
 一面赶路,一面散布流言的孙延龄来到广西之后,看到了定南王府中的孔氏旧部兵将,更是产生了一个狂妄的念头。
  他居然宣称顺治帝污辱了孔四贞,使得孔四贞屡寻自尽。以此向孔氏旧部招揽,想要拥兵自重,自封王爵,继承“老丈人”的权势地位。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京城中孔四贞的耳里。为了制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更不愿忠于孔家的兵将掉入孙延龄的陷阱,孔四贞决定,赶到桂林,消弭越传越离谱的谣言。
  
  孝庄太后与顺治帝不得已,同意了孔四贞的计划。
  
  但是,当孔四贞赶到桂林以后,她发现孙延龄不仅仅是因为妒忌而胡闹那么简单,他正在与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三王筹划自立为王、造反叛乱。
  孔四贞原本想设局杀掉这个猖狂自大的孙延龄,但是孙延龄此时有老奸巨滑的三藩王指点,居然从孔四贞设的局中脱了身。
  
  在这种情形之下,孔四贞只剩了最后一个办法,也是她最不情愿用的办法——她匆匆决定下嫁孙延龄,以婚姻的形式控制他。
  远在北京城的孝庄太后及顺治帝得知这个消息,惊得目瞪口呆。太后等不回自己的养女,顺治帝从此失去了自己的红颜知己,孔四贞更从此深陷虎穴。这若大的代价,只是为应对“三藩之乱”争取回了一段宝贵的时间。
 孝庄太后只得假戏真做,封孔四贞为和硕公主,品位相当于郡王,并派专人前往桂林,为和硕公主孔四贞主持了婚礼。
  
  孔四贞恐怕是明清两朝公主中,唯一一个对公主驸马分居,驸马“非召不得入”的陋习额手称庆的一个了。她身边的宫女,利用这一宫规,理直气壮地将惹人讨厌的孙额驸拒之门外——孔四贞此时已相当于广西王,如果她愿意亲近自己的丈夫,恐怕一百个、一千个女官也不敢拦着。而女官们竟然敢将孙延龄赶出王府,唯一的理由就是此举出自公主的授意。
  自以为从此可以掌控广西军政大权、财色兼收的孙延龄,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原来太小看这位外表温婉的小女子了。
  婚礼举行之后,正式获得封号的孔四贞很快就顺理成章地重整了父亲的余部,并将军政大权全部牢牢地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孙延龄不但连一点权力边儿都沾不着,甚至连
惜惜的阳光 | 2004-10-2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方家指教!

这个好象已经出版了吧
但是很多人都说有错误
我也感觉总会有百密一疏的地方
但是指不出来
有高人在能说个几点就好了
铁玫瑰 | 2004-10-3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完……

等我打印下来在睡前看。呵呵
这是镇坛之宝呀。
请点击图片进入铁玫瑰博客

老帅 | 2004-10-3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公主演义?还是公主志?
http://www.lshuai.com
铁玫瑰 | 2004-10-4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是少女关于公主的白日梦

玫瑰也做过这样的梦呢
请点击图片进入铁玫瑰博客

惜惜的阳光 | 2004-10-4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有耐心看完呀

呵呵,不过有没有看出毛病呢?
铁玫瑰 | 2004-10-5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惭愧,找不到

看不出什么疑点,查历史书只是大海捞针呢
请点击图片进入铁玫瑰博客

铁玫瑰 | 2004-10-6 1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我带这两篇过来支持你呀

把这一篇标题亮色变成蓝色吧,你们底子是黄的,金黄色不醒目。
请点击图片进入铁玫瑰博客

虚掩的门 | 2004-10-6 16: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这么长的典故让人汗颜,谢谢大力支持。。。


扑嗍迷离轻捻尘

飘洒意

谁人识几分
惜惜的阳光 | 2004-10-6 1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的话,我还去转一篇女皇的

可惜那边没有写完,作者就丢下了
闲听落叶 | 2005-7-27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了三次看完这贴:)
历史有过这样的一些女子
喜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

主题

32

回帖

1万

积分

八星报喜

精华
0
猫币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