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首发】消费时代的写作——兼论80后的RMB写作

[复制链接]
查看10142 | 回复8 | 2004-10-17 16: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消费时代的写作
——兼论80后的RMB写作
文/月千川
panyunbin2002@yahoo.com.cn

文学的本质正在退化,个人化的经验已经成为文学赖以生存的土壤,它不再可能有力的影响人们的精神价值选择,也不可能在艺术表现方面创造新的经验,一切都变的通俗易懂,一切都变的流行。
                                                      —— 丑话在前

首先声明我是学经济学的,而以下我所有的言论必将被经济学所唾骂,因为在经济学范畴,任何形式的获取利润都是神圣而光荣的,但我要做的却是唾骂“为人民币写作”。

随着GDP与GNP的蓬勃生长,中国快速跨入了消费社会,整个社会在围绕消费重新组织生产,商品变的极大丰富起来,消费理直气壮的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和目标,于是经济价值与生产也具有了文化的含义,而这个时代的文学也正不遗余力的成为一件超级商品,他以本能式的敏感,表达着这个时代最生动最光亮的景观,作为意识形态生产的图书,也在半推半就中被市场华了,文学从生产、传播的阅读都消费化了,人们以从未有过的轻松自如去读书,作者也以从未有过的舒适去批量复制、生产文字。

如果说70后的写作是消费主义在文学生产中的一个变体、是对消费主义的一个回声的话,那么80后的商品写作简直就是把“市场的走向”当成了至高无上的大能天神的意旨。他们小心翼翼的敲打着有限的文字和更加有限的意义,试图利用价值规律、消费曲线等经济工具排列组合出最有效益的篇章,这期间郭敬明、春树、孙睿等80后作家对“为人民币写作”作出了有力量的开拓。

在这场消费主义的闹剧中,郭敬明依靠自己单薄的身躯居然也扛起了巨大的钱袋子,他很有目标的把消费者定位在了13—15岁的少年群体身上(其中以正在发育中的少女居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可以获得充足的零用钱了,而他们的消费需求却相当的狭窄,在文化消费领域,图书、音像一般会占据他们大部分的零花内容。而郭敬明以绝对的优势成功占领了这个市场,并建立起了超级巨大的fans群(这些虔诚的孩子都是他最坚定的消费者),那么剩下的工作只有坐而数钱了,之后郭又召集人马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以完全市场化的放纵来肆意摧毁文字的纯净,在《岛》中,我们只是看到了纯物质和廉价伤感的叫嚣,《岛》其实是一个消费符号堆砌起来的充满物质铜臭的垃圾之岛。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性是消费社会最活跃的中心,它以一种奇观的方式从多方面决定了大众传播的整个旨意领域,在那里所展示的一切都回荡着性的强劲颤音,一切供以消费的东西都同时包有性的因素。”在此意义上,春树有力的把自己的写作定位在了这个概念地图之中,而这次定位有效的笼络住了消费社会的活跃因素——性。她把自己有限的个体经验和稀薄的个人情感千方百计的穿插上“身体”的符号意义,在她的写作资源里被反复利用的朋克、酒吧、大街、纪梵希、抽烟、出走、网络以及作为点缀的书籍、诗歌等,全部都指向都市物质,并最终被“性”串联起来,这种写作其实没有任何新鲜意义,他对消费主义的符号体系没有丝毫的抵制和破坏,而是以消费的姿态为人们描绘了一个物质的生活美景,并使自己成为其中最闪亮的符号。当然,春树也会由此获得中产阶级体面生活所必需的大把人民币。

在我刚来武汉的时候,有人告诉我如果你有心,在江汉路上你常常能够碰到在购物的池莉。江汉路步行街是这个城市最著名的消费场所,我想在这种场所遇见“新写实主义者”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这只能说明“新写实”们的生活过的很舒坦。而作为80后写实主义者孙睿能够大发“青春”横财就更加不以为怪了。随着高校的疯狂扩招,大学生数量越发变的无边无际了,据说在武汉每10人里就有一个是大学生,而大学生群体已然成长为这个国家最庞大最纯粹的准消费群体,《草样年华》正是迅速而精准的牵住了这个消费群最为敏感的神经——生存与个人发展,才得以迅速的走红,并理所当然的得到了这个消费群体金子般的追捧。孙睿也籍此解决了自己的“生存与个人发展”问题,但是他却把这个问题抛向了全国的苦闷大学生们。

青年写作者们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者RMB写作的时候,中老年写作者也并不是在坚守艺术贞操,他们更加急切的投入了进来,总之消费社会的兴起使真正的文学难再有藏生之地,消费性的符号、行为和所有象征之物以其新奇怪异的形式而独具魅力,从而处于潮流的前列,它们引领了时尚的趋势,意指着未来的方向,它们迅速被复制随后消失,而另一轮流行又潜伏其中,消费时尚就此取代了文学先锋,同时文学又正在努力加入到消费时尚的行列,文学的本质正在退化,个人化的经验已经成为文学赖以生存的土壤,它不再可能有力的影响人们的精神价值选择,也不可能在艺术表现方面创造新的经验,一切都变的通俗易懂,一切都变的流行,当我们下很大力气把一本书读完,才发现它是垃圾;而作家的本质更接近文化商人,他们所有的企图在金钱面前都无可藏匿……

生产、采购、销售、流行而后被遗忘,这已
楼主热帖
风轻花万里, 础润月千川。 集古圆私爱, 分丝补蠹编。
小的 | 2004-10-17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
本人始终相信最先盛开的花最早衰败
呵呵 这句话存在嫉妒也存在真理  [s:12]
因为老的,所以我叫小的
徐云飞实名认证 | 2004-10-17 1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月千川对八十年代研究地真是透彻
也风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4-10-17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作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是13-15岁,还是正在寻求出路的大学生等,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是 ,至少是这个时代必然的产物,不管文字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它都是反映了当前的一种社会现象。文学的本质应该是真实的反映生活本色,而不是像很多人说的  文学 来源于生活“绝对”的高于生活,作为文字,作为人们的精神产品的“代言者”(姑且叫文字是精神产品的代言者),内容是绝对或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生活,文字的背后,通过某种修饰手段所引领出来的 引申 含义或说是 文字背后的  精神  现象要能更高的反映“当前”(文字所描述的)的事实。

在深圳读书月活动中,著名作家杨争光 在《论道》曾今有段这样的阐述:中华民族文化是伟大的,也是源源流长的,但其优秀的、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相对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来说是不匹配的,在胜唐300年中,其文化产品是最丰富的,但我们现在在整理其诗歌中,就只整理300首,对这么一个伟大的古老的文化国度来说,一年能产生一首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就很不错了。

想想这是个什么样的对比,50年代左右,每年出书是70本左右,相当于一个月出两本,现在是每年出700本左右,翻了10倍,现在的科技水平,现在的生产功效是无可比拟的,当前也是中国近200年来最繁荣的时候,书的生产已经不是问题,在这个时候如何写好一篇作品,如何写好一本书,才是我们应该更多谈论的问题,而不是批评、指点某些作品如何的不合时宜,这是我们现在更应该做的。

大家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
捷报频传:运筹帷幄,成竹在胸;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月千川 | 2004-10-18 1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人看过《岛》
那就多我的看法毫不怀疑了
风轻花万里, 础润月千川。 集古圆私爱, 分丝补蠹编。
月千川 | 2004-10-18 1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写好一本书,才是我们应该更多谈论的问题,而不是批评、指点某些作品如何的不合时宜,这是我们现在更应该做的。”——也风


私人以为  维护文学的生态平衡
             保持文学的独立品格    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文字是有尊严的      写作也是有尊严的
风轻花万里, 础润月千川。 集古圆私爱, 分丝补蠹编。
非非了 | 2004-10-18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的本质正在退化,个人化的经验已经成为文学赖以生存的土壤,它不再可能有力的影响人们的精神价值选择,也不可能在艺术表现方面创造新的经验,一切都变的通俗易懂,一切都变的流行。



有道理!
也风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4-10-18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不合我的年龄段的作品是很少读的
捷报频传:运筹帷幄,成竹在胸;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月千川 | 2004-10-21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情况拉
风轻花万里, 础润月千川。 集古圆私爱, 分丝补蠹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

主题

31

回帖

1万

积分

八星报喜

精华
0
猫币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