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被传销大学生:不认为是传销

[复制链接]
查看10169 | 回复0 | 2017-8-9 23: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天津静海传销十余年为何屡打不绝?
  屡见屡打却又难见成效
  "天津静海传销为何屡禁不止?"这种问题甚至直接提到了国家级网络媒体上,在人民网的"地方领导留言板"同样有一个题为"天津静海传销"的问题,内容为"为什么静海的传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屡禁不绝"。
  对此,静海的回复称:"近年来,静海对打击传销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坚持把依法严厉打击非法传销作为一项构筑和谐社会的民心工程来抓,保持了对非法传销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
  然而7月6日,静海公安发布,6月份成功将盘踞于静海地区的传销组织"蝶蓓蕾"连根拔起。仅仅过了一周,7月14日,李文星的尸体被发现。早在2006年,"蝶贝蕾传销案"就曾轰动全国,是当年公安部挂号的传销大案。根据法制日报报道,当时涉案者多达50余万人,涉案金额达20亿元。
  今年4月24日,京华时报报道了一位名为童亚萍的平面模特被禁锢在静海传销组织11天的故事。3天后,北方网报道了静海分局端掉传销窝点5个,查获65名传销组织者的消息。
  5月末,北京青年报报道了被静海传销团伙殴打,勒索至身无分文后放逐的青年郑某,他告诉记者:"窝点内还有被骗的100余人。"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反而证明了当地传销组织的屡打不绝。



  被抓获的"蝶蓓蕾"传销组织成员
  屡打屡现传销人员学会反侦查
  反传销人士蒋德胜接触的传销组织人群里,大学生和退伍军人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人群。蒋德胜介绍,大学生和退伍军人没正式步入社会之前,都生活在固定的一个圈子里,有其固化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传销组织根据这些特点,量身定做了一些素材,对他们进行洗脑。
  本报在2014年采访泰安传销组织时,曾接触过一名在传销组织里担任讲师的大学生,虽然他被泰安警方解救,但其拒绝返回老家,并坚信他所做的是"伟大"的事业,并会继续坚持。老板许诺每个月给他银行卡里打5000元,但事实是他银行卡里1分钱也没有。面对这样的事实,该大学生依然相信,老板答应给他的,一定不会少。不少传销人员不愿面对事实,是屡打不绝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传销组织危害大、组织严密,但其实也不是太难发现。如果基层群防群治工作做到位,可以消灭在萌芽,防患于未然。然而,由于多年的打击,一些传销组织也具备一定反侦查经验,甚至借助高科技手段来遮掩非法行为,这就要求打击传销的手段不断升级,用更新更好的技术手段来压制不法行为。



  骗术升级"微传销"加速扩张
  "尽管媒体做了大量相关报道,传销窝点被端的新闻也屡见报端,但由于人们对传销的认知还停留在以前,认为它离自己很远。"蒋德胜说。
  现如今,传销骗局的形式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骗术不断升级变异,欺骗性更强。传统的异地操作传销模式的传销发展空间已越来越小,传销模式正在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方式转变。
  蒋德胜介绍,网络传销借助一些科技手段,将新闻视频、图片,经过特殊处理,制作成传销组织的一系列宣传素材,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很多人对网络上的一些内容,缺少辨别能力,一旦被打上政府扶持、新项目投资等标签后,将会降低大家的防范心理。"
  由于网络传销隐蔽性强、取证难,打击难度大,使传销人员的犯罪侥幸心理增强,借助互联网的便捷,使传销组织洗脑更具威力。这些都是网络传销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据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一种主要依赖于微信、QQ等网络社交平台的"微传销"正在加速扩张,成为监管的"灰色地带"。



  反传销人士:遣散“治标不治本”
  做反传销十多年,据反传销人士李旭观察,从传统传销到网络传销,这种违法活动不仅没有消减,反而愈来愈猖獗。
  “现行法律规定,对参与传销的人以批评教育为主,顶多就是遣散。遣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他被洗脑了,执迷不悟,打不散赶不走。”在李旭看来,打击传销的法律门槛比较高,处罚偏轻,取证困难,这个地方打击厉害,就从东跑到西,从这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仅仅遣散治标不治本。
  (北京时间综合澎湃新闻、新京报、法制晚报等报道)
楼主热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9

主题

20

回帖

351

积分

双瞳剪水

精华
5
猫币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