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湖畔碎语】文化森林,文学之魂 文/陈应松

[复制链接]
查看2328 | 回复2 | 2007-4-8 17: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神农架是一块在湖北仅存的神奇之地,这不仅仅指它在北纬30°文化圈中的神秘。所谓楚国,被称为蛮夷之地,可如今荆楚大地人稠地密,已经被开发、被耕耘得无寸土清静了,而神农架却是最后一块真正具有楚地蛮夷特征的地方。因此,这是历史和自然赐给我们的一份遗产,楚文化的真正谜底,可能就藏在神农架。而且它雄厚的文化底蕴将会有力地滋养现代的我们。现代都市肯定不是我们人类文化的终点,更不是我们人类肉体与精神的最后归宿。我认为,人类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他最后将会回到森林中去。我们的文学也在古老的森林中,因为它有许多祖先的珍藏。
神农架地域神奇,它在三省交界,又处在巴楚文化的沉积带上,巴、楚、秦、中原文化在此发生了奇妙的碰撞和糅合,形成了神农架独有的、带着森林气息的文化现象。它被称为“中央山地”,又被称为中国“大地的深处”。在成都平原和江汉平原的夹击挤压下,它具有通透性,又具有顽强的密封性。通透性,这是指它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它的民歌和传说,据胡崇峻研究,有南北各种特征,与周围如荆湘、四川、江浙等地的民歌、传说都有部分相似之处;密封性,是因为这里并非通衢大道,川鄂古盐道其实是一条秘密的私盐运输小径,或者说就是一条半公开的走私路线。在这条路上行走的各色人等,许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都留了下来,也把他们的文化留了下来。换一种说法:是把他们各自的文化悄悄地保存到了深山老林里。而在这僻远老林之地,既是土匪啸聚的窝巢,又是难民、灾民、犯事者避祸藏身、休生养息之处。无论是贩盐,是剪径,是占山为王,是逃难避险,这里都充满着一种冒险性,使得这里有了一种归宿地和家一般的温存,又有一种神不管,庙不收的放荡野性,它组成了神农架独有的生活情调,生存风格,文化氛围。这种对神秘地域的探险,给我们文学的强烈刺激是显而易见的。文学需要这样独特的地域所展现的神奇生活,来冲击文坛的平庸。
这块地区的风俗习惯、生活场景、生存方式都与众不同,作为一种书写对象,一种书写方式,神农架有着无穷的魅力。原因就是它的历史,它的历史痕迹。比方说:我们在平原看不到废弃的老屋场,那些屋场旋即被做成新房或改成田地了。而在神农架深山老林里,可以看见很多很多的废弃的屋场,被森林湮埋,在苍苔之中,断壁残垣,没人理会。这些屋场都是因为曾经繁荣过,而后来遇兵匪、洪水、泥石流、兽害,或是田地种薄而被遗弃。就是这些东西,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间,让书写者尽可能发挥。
我们还可以在深山里看到许多古老的墓碑,这些在平原地区和其他山区也是很少看到的。因为它的封闭和山大人稀,破坏极少,这些墓碑蕴藏着更多的故事,包括神农架先民的迁徙史、奋斗史、文化史。它就是神农架的一页页散落在森林中的斑斑驳驳的历史书。我们在但汉民这位“神农架读碑人”的《神农架边游边话》一书中可以看到他为此付出的努力。在他的文章中,在戴铭、陈人麟、易伟等人的大量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神农架人独特的生活方式,独特的习俗,独特的人生表现。无论是婚丧嫁娶、兵匪祸乱,还是耕作狩猎,都留下了明晰的和大量令人费解的遗存、故事、传说。这对文学都是极好的滋养,它甚至就是文学,是文学之魂。它的民歌、传说,有着极高的艺术品质,我认为胡崇峻搜集的《黑暗传》,可能是屈原《九歌》、《离骚》的源头,它的想象力完全不比屈原那些作品差。华丽飘逸、灵动飞扬,神奇浪漫,都具有楚文化的强烈特征。神农架的民间故事中,笃信人一天有两个时辰是牲口,这样的人兽相融,人兽混杂,人兽一体的生命观,也是闻所未闻的;野人的传说,野人是介乎于人、鬼之间的一种东西,它叫山鬼、山精、山混子等等,这正是这块土地、这片森林所孕育的神奇思维现象;它的一百零八种酒规,也是这块高寒山区生活的人为了对抗大自然的严酷,所创造出来的风俗奇迹。将喝酒的仪式变成了精细的、复杂的一种生命体验,它对文学的启迪是深刻的。它让文学变得十分丰厚和深邃。因为,你要描写这儿的人们,你必须有十分丰富的笔法,才能写出他们的真实面貌。所以,你的笔要真正深入神农架,并不是一件易事。
森林使我们拉近与神灵、与自然的距离,并使我们融为一体。森林文化在许多地方都有,在东北也十分发达。但是,森林文化的特质一旦与巫楚文化相撞,就会发生剧烈的异变,使它更加风情万种,奇诡动人,也为文学廓开了一片璀璨的圣地。曾经作为楚地的中心,我故乡的江汉平原,当然是巫鬼文化盛行之地,可它是有局限的,在那儿并没有诞生足以震惊世界的大文学家。可是森林中的山川草木、烟云雾瘴、珍禽异兽和它诡谲残败的地质地貌,参差的峰峦峡谷,多有人迹罕至之境,无数不解之谜,这些在巫楚文化的晕染下,更显出一片深厚的神鬼氛围,加之生存的艰难,路途的遥迢,森林更成为了这种文化的聚集地、肆虐场。我突然想到,为什么是屈原写出了《九歌》和《天问》、《离骚》等篇章———他正是神农架人,是大神农架地区人,秭归正在神农架的南坡。只有他在神农架这种森林文化的熏陶下,才会有如此神奇的想象力和飞扬灵动的语言驱遣能力。这证明,神农架的文化是能哺育大作家大诗人的一种文化,它对中国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一口深深的古井,我们应在其中汲取它无穷无尽的、源源不断的养分,浇灌饥渴的现代人,饥渴的文学!
楼主热帖
《澳洲彩虹鹦》(获澳洲国家元首贺信高度评价的季刊征稿中)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index.php?c=3
《森林文学》(每天在本论坛选稿 )
http://lzy.5d6d.com/bbs.php
黄叶舟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4-10 17: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
痛苦是灵魂升华的必经之路,孤独是诗歌启航的最佳时辰!
宋百岁 | 2007-6-3 08: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想到神农购一间小房,在清风青山的云海中让思想休息浮沉

我去过武当山,印象极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