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吃醋,不是因为争风[连载至(22)性史]

[复制链接]
长风卷地 | 2007-11-19 09: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和弦 于 2007-11-14 23:33 发表
老兄,刚刚读过《圣火》一文的前半部分,由“火”谈到“活”,既合理又很有意思。
不过这文掌太长了,老兄可否想想办法,分成两篇呢?不然总觉得委屈了后面的文字。
先去休息,明天有时间继续学习后半部分:)


长就长些吧,只要朋友认为不是乱凑数就行!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长风卷地 | 2007-11-19 09: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安子昕 于 2007-11-17 19:17 发表
字音,字义确实有相通之意.
火 伙 活 祸

汉字是美的,大有学问可究啊.至于用火啊,不排除祖先的顿悟,或者下雨打雷引起的火.火山爆发?


汉字不仅是符号,更是中国的大百科全书!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别后经年 | 2007-11-19 10: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这偷偷地学习一下哟!:)
雪白狐狸 | 2007-11-21 20: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可否写一篇文言文?
长风卷地 | 2007-11-22 10: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雪白狐狸 于 2007-11-21 20:43 发表
先生,可否写一篇文言文?

有一个旧贴,先凑个数如何?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和弦 | 2007-11-27 21: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何故不上朝;P
长风卷地 | 2007-11-28 12: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长风卷地 于 2007-11-22 10:14 发表

有一个旧贴,先凑个数如何?



这几天脑子很僵,挤不出东西,人也懒了很多,就像口中无味一样。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别后经年 | 2007-11-28 15: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噢,看见理解的倩影了!:IZ_30
安子昕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11-28 18: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嘴中没味道,可以吃醋的.

醋,解百味.
一 花 一 世 界
长风卷地 | 2007-11-29 09: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安子昕 于 2007-11-28 18:03 发表
嘴中没味道,可以吃醋的.

醋,解百味.


好象最近没醋可吃,怎么办?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长风卷地 | 2007-11-29 09: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别后经年 于 2007-11-28 15:07 发表
噢,看见理解的倩影了!:IZ_30


别后的倩梦,看到的自然是倩影^_^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花街小树 | 2007-11-30 08: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厉害,写得这么好,景仰一下.
长风卷地 | 2007-11-30 17: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街小树 于 2007-11-30 08:28 发表
楼主真厉害,写得这么好,景仰一下.


谦虚三下:) :) :)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长风卷地 | 2007-11-30 17: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和弦 于 2007-11-27 21:26 发表
老兄,何故不上朝;P


眉头一皱愁百生,
三千世界无颜色!^_^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和弦 | 2007-12-1 22: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长风卷地 于 2007-11-30 17:32 发表


眉头一皱愁百生,
三千世界无颜色!^_^

我儿子特喜画画,让他画个多彩世界送你如何?
安子昕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12-2 20: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IZ_23
一 花 一 世 界
雪白狐狸 | 2007-12-4 22: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何以不写了
冬雪无语 | 2007-12-10 18: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长风卷地 于 2007-10-3 09:17 发表


造谁的反呢?


李姐:吃醋当然不是因为争风啦,俺争风的时候都是大碗的喝醋,嘿嘿
:IZ_22 :IZ_7
安子昕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12-10 19: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IZ_30
一 花 一 世 界
长风卷地 | 2007-12-11 11: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雪白狐狸 于 2007-12-4 22:02 发表
先生何以不写了
正在写着,只是进展缓慢!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长风卷地 | 2007-12-11 11: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和弦 于 2007-11-27 21:26 发表
老兄,何故不上朝;P

今日来画卯^!^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长风卷地 | 2007-12-11 11: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和弦 于 2007-12-1 22:25 发表

我儿子特喜画画,让他画个多彩世界送你如何?

画来看看?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长风卷地 | 2007-12-11 11: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冬雪无语 于 2007-12-10 18:59 发表


李姐:吃醋当然不是因为争风啦,俺争风的时候都是大碗的喝醋,嘿嘿
:IZ_22 :IZ_7


俺喝醋向来是先要把醋坛子打翻的^_^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长风卷地 | 2007-12-11 11: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安子昕 于 2007-12-10 19:16 发表
:IZ_30


看着你的走来
我万分地激动着…………………………………………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长风卷地 | 2007-12-17 14: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酸雾(20)漫长的童年•知识

  一些初为人父或初为人母的人,望着怀中肉团似的新生儿,喜悦中常常透着些许忧愁:“这样一个小不点儿,什么时候才能抱大呢?”想一想,父母们有理由如此忧愁,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需要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因此许多父母只好自我安慰:“有苗不愁长”!

  人类不仅刚出生时软弱无力,全无自理能力,而且出生以后很长时间基本上没有独立生存能力。这是一个非常奇异的现象。据生物学研究,在现有的哺乳动物中,包括人类的近亲猿类在内,所有动物都是从婴儿期几乎稳定地进入成年期,而且较早长到成年体型。其他哺乳动物稳定快速生长的现象可以说俯拾即是,不用生物学家介绍,任何人都可以举出许多例子。一般来说体型越大的动物,生长期越长,牛的生长期为四年,马的生长期为五年,骆驼的生长期为八年。相对于这些动物来说,体型要小很多的人类生长期却长达二十至二十五年,比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大象的生长期还要长。不仅如此,在从婴儿到成年生长过程中,人类的生长速度也是不均匀的,表现为从婴儿到青年期的缓慢生长,青年期初期加速生长。青年期初期加速生长在女孩子中表现得稍微弱一些,也开始得比较早一些,在男孩子中则表现得极为明显,常常见到十七八岁的男孩子,只一年的功夫,就长高二三十厘米,转眼之间就从一个纤弱少年长成气宇轩昂的大小伙子。据统计分析,人类从青年期到成年,身体尺寸猛增达四分之一,这是任何其他哺乳动物都没有的生长特点。因为这种加速生长,不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饭量都猛增,似乎永远吃不饱一般,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杀老子;半大丫头,吃穷家里”,说的正是这个奇特现象。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生长发育包括三个特点。一是婴儿期的柔弱无力,二是从出生到青年期的漫长而缓慢生长,三是青年期明显的加速生长过程。速生期是人类个体发育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由于体型体力均较小,基本上不具备在野外独立生存的能力,需要成年人的抚育;在此之后则基本具备了独立生存的能力。考虑到从婴儿直到青年期,人类的每个个体都离不开成年人的抚育,为简便起见,把青年期之前统称为儿童期。即使是这个儿童期也远远超过同等体型的其他哺乳动物的生长期,所以第二个特点也可以称为“漫长的童年”。

  关于第一个特点,即柔弱无力的婴儿期,前面的贴子已经分析过其原因。

  关于第二个特点,很明显,绝不是因为人类体型巨大才需要如此之长的儿童期。毫无疑问,每个人都会意识到,因为人类是靠智能求生存的,儿童期如此漫长,一部分是体型体力增长的需要,更大部分则是智力增长的需要。智能的基础是知识。没有知识,智能就是一辆没有燃油的汽车,寸步难行;没有知识,智能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知识越多,智能的马力越强劲。

  智能所需要的知识存储在大脑中。人类的大脑中拥有一千亿个神经细胞;另有资料称是一百四十亿个神经细胞。神经细胞是记忆、处理、运用知识的神经单元,有人估计,正常人脑可贮存一千万亿字节的信息;还有人估计,人脑的贮存容量相当于六亿本书,足以装得下六十座千万册藏书量的大型图书馆。二零零六年,更有人惊人地宣称,计算得知人脑可贮存的字节数是十的后面跟着八千四百三十二个零。在长风卷地看来,这些估计可能都偏大,否则人类进化史上就不会存在脑容量持续增大的现象。美国知名学者奥图博士说:“人脑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我们均只用了不到百分之一的脑力”,这个估计可能比较接近实际。通常条件下,动物的大脑是和身体大小成比例的。动物长得越高大,它的大脑也就越大、结构也越复杂。但是人类的大脑却不符合这个规律。我们的大脑出奇的大,和身体的比例完全失调。人类的大脑比其它灵长类动物的大脑要大得多,也大大超过了人类最近的“亲属”猩猩。二零零五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基因学副教授布鲁•斯莱恩研究指出,人类脑容量的发展并不是仅仅依靠几次偶然的、零星的基因突变,而是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大量基因突变,通过有利于复杂认知能力发展的密集选择过程获得的。

  无论如何,我们的大脑几乎是一个容量无限的知识贮存罐。日常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已经记下多少知识,对于新知识仍能如饥似渴地笑纳,从不会感觉半点儿的脑胀,也从来没有发生过因为学习了新知识而立刻忘记旧知识的现象。计算机硬盘贮存信息时,会用新内容改写旧内容,但我们的大脑并不存在新知识改写旧知识的现象,甚至越想忘越忘不掉。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心理学家佩尼发现,情绪记忆是最难忘掉的,尤其这种记忆源于视觉线索。主动忘却是一种适应性表现,比如人们要忘掉错误的认识旧电话号码,以便更新大脑的记忆存储系统。但实验发现,即使是轻微而温和的情感记忆事件,比如考分不理想,或受到批评,都是很难被忘记的。佩尼认为,刻意忘却一件事情的前提是要从精神上和与事件相关的信息完全隔离开来,他说:“人们的情绪记忆在形成时,与自身生活的许多部分都发生了关联,因此,要隔离它们很困难,一旦人们要刻意忘却这些记忆时,情感因素就会使它凸显出来。因而更加难忘。”当然,对于如此超级容量的大脑,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充满知识的燃油后才启动,只需向其中充入能够维持个体生存所需的基本知识即可,此后大脑就可以在生存实践中自己制造并贮备知识燃油,这正是知识驱动的大脑有别于能量驱动的物质引擎的奇妙之处。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仿照这句话,大脑可以如许说:“给我一个启动,我可以挥洒世界。”

  学习掌握生存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国古籍《礼记•内则》记载:“规定女子十岁后不再迈出家门,在保姆的教导下学习织麻纺丝、缝制衣服的技艺,并参观掌握有关祭祀的礼仪程序,十五岁时挽起头发表示已经成年,二十岁就要出嫁。”“男孩子长到八岁就要离开父母住到学宫里,学习礼仪、音乐、诗书、射猎、驾御等技艺,二十岁时通过成丁礼,戴上成年帽,表示成年。”其中规定孩提时代要学习的内容织麻、纺丝、缝纫、礼仪、音乐、诗书、射猎、驾御等,都是贵族阶级们所需的技艺,对于一般平民百姓,除部分与贵族相同的学习内容之外,还有打水、砍柴、生火、做饭、耕作、收获、养殖、运输、贮藏等等,当然这些都是人类处于文明社会初级阶段所需要的技能,内容极为丰富,需要的学习时间自然要长达近二十年。无独有偶,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要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学习时间差不多也是二十年左右。实际上,在史前的旧石器时代,一个人要学习掌握的东西同样很多,例如棲栖地周围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丛林泽沼,可以采食、猎食的动植物种类及其采猎季节,可用的隐蔽场所,石器木器、皮制工具的制做及其使用技巧,饮食的储备、管理,火的使用与维护等。不要说这些综合性高的知识和技能,就是一些要求准度、力度和速度的技巧性动作,也要较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据观察,黑猩猩幼仔要用三四年的时间才能掌握用石块、木棒砸开坚果取食果仁的技巧。人类比黑猩猩聪明很多,用不了这么长的时间学习这类技巧,但这些技巧的练习确实是很费时间的事情。比如我们中国人使用的筷子,小孩子从开始尝试用筷子到熟练使用,大概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童年期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生存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以后学习掌握新技能、新知识,乃至创造新知识奠定基础。我们常说一个人心灵手巧,主要是指他掌握新技能、新知识的能力高强,练习时间短。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从小练习使用筷子是中国人心灵手巧的原因之一,因为在学习使用筷子的过程中,锻炼了手眼协调和把握力度的能力,为学习其他技巧奠定了基础。在长风卷地看来,使用筷子至少还有两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一,连筷子这样的难事都办到了,还有什么难事办不到呢?所以中国人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西方人却有一个“不可能任务”的概念;所以中国乐观“车到山前必有路”,西方则相信“世界末日”的存在。其二,筷子之所以成为筷子,就在大它与使用者合二为一,成为使用者身体的一部分。两根小木棍不成其为筷子,是使用者的技巧把两根小木棍儿提升到“物我合一”的程度,这正是中国人的信念:要做好一作事情,必须做到“物我合一”!中国的许多东西都遵循这个原则,小到算盘、独轮车,大到中医、汉字、汉文,及至厨艺,概莫不如此。这个原则上升到哲学高度,就是“天人合一”,意思是说,用技能和知识把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才能进入游刃有余的自由王国。

  从使用筷子这一点上就可以说明,人类已经进化成为一种最适合学习的动物。不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不论是黄种人、白种人,还是黑种人、棕色人,都能学会使用筷子,而黑猩猩聪明到能学会使用刀叉,但永远学不会使用筷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类是一种学习动物。

  人类善于学习的特点几乎达到不可思议的地步,这表现在兽孩现象中。一些被兽类养母抚育长大的人类的孩子,习性完全学了兽类养母,而且再也难以恢复人性,因而被称为“兽孩”。从十八世纪中叶以来,全世界已发现五十多个兽孩,狼孩最多,达到十九人,猴孩有七个,熊孩五个,另有羊孩、豹孩、猿孩、狗孩、鹿孩、猩猩孩、狒狒孩、猪孩等。最著名的兽孩是一九二零年在印度一个狼窝里发现的狼孩,被取名为卡玛拉,是个女孩子。她被发现时约八岁,四肢行走,双手和膝盖着地歇息,舔食流质食物,只吃扔在地板上的肉,怕水怕火怕光,夜间视觉敏锐,每天深夜像狼一样嚎叫,厌恶穿衣,即使天气寒冷也会撕掉衣服。这些都是卡玛拉跟着狼妈妈学习的结果,竟然达到了改变物种习性的程度。后来经过悉心照料与教育,卡玛拉用两年的时间学会了站立,用四年时间学会了六个单词,到十七岁死去时,只具有相当于四岁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2004年英国《独立报》报道,在西伯利亚偏远的贝斯帕洛夫斯科亚山区发现一个狗孩,名叫安德烈。安德烈的父母居住的房屋过于偏僻,离山里仅有的八户人家也相距甚远,几乎没有往来,所以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安德烈的存在。安德烈出生三个月后,他的母亲离家出走,把他留给了酗酒、有残疾的父亲,但不久后,安德烈的父亲也遗弃了他,不见了踪影。在这以后的几年里,小安德烈身边唯一的活物就是他家的看家狗,就这样他和小狗相依为命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到人们发现时,安德烈不会说话,举止行为都与狗无异:走路四肢着地,用牙咬人,吃东西前先用鼻子嗅,因此被俄罗斯一些媒体称为“狗孩”。目前,安德烈已被送到他家附近小镇的一所孤儿院。其他兽孩的情况与卡玛拉和安德烈相似,可见人类的学习能力竟然达到达到改变物种习性的程度。

  与兽孩相对应的是神童现象。在人类历史上,神童的例子不胜枚举,《三字经》就有:“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最著名的神童故事,一个是王安石在著名散文《伤仲永》中记录的方仲永,另一个是天才音乐家莫扎特。

  方仲永世代是农民,家中从没有发过读书人。仲永五岁时,并未曾见过文具之类,一时忽然哭着要笔要墨,父亲感到奇怪,便向邻居家借来交给他。仲永接笔在手,立即写下四句诗,并拟定诗名。从此以后,指物作诗立马就成,而且文通理顺。

  莫扎特七岁时被父亲带着到萨何特奈家作客。萨何特奈是宫庭乐师,有一把小提琴,音色轻柔圆润。莫扎特试拉以后对萨何特奈称:“您的琴比我的琴音调低八分一。”萨何特奈开始不相信,认为一个七岁孩童决没有如此精准的听力,但将两琴比较后发现果然像莫扎特说的那样。还有一次,一个贵妇人要唱一首意大利歌曲,请小莫扎特伴奏,但莫扎特并不知道曲调,便试着用低声部伴奏,当贵妇人再唱时莫扎特已经能够准确地演奏其曲。贵妇人反复唱了十遍,莫扎特每次都能即兴改变伴奏特色与方式,决无重复。

  二零零四年,《科技日报》报道,黑龙江男孩何智卓年不足三周岁,能在地图前一一说出世界各国的名称、首都名以及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旗帜。据智卓妈妈介绍,小智卓十八个月大时,有一天哭闹得很厉害,玩具不玩,食物不吃,但抱到地图前时却立刻静下来。几天后,再次抱小智卓到世界地图前时,小家伙竟手指地图含混不清地说,中国的首都是北京,俄罗斯的首都是莫斯科。智卓妈妈大大地惊讶,这些仅对小家伙说过一次。此后智卓妈妈便指着地图指点告诉小智卓国名、首都、国旗,以及国际组织旗帜,哄其玩耍,不料小家伙竟然全部记了下来。据专家介绍,小智卓的超常记忆识别能力是正常人的特例,大量实验发现,人类刚出生的时候,具有许多本能的天赋,如游泳、计算、音乐、绘画等多方面的超常能力,但由于后天的开发和培训不足,这些能力一般在二三岁时就消失、遗忘;形象的绘画、图形与单调的数字及文字,对儿童来说,都是一样的,无所谓枯燥与形象,他们的世界是白纸一张,父母和外界在上面画什么,孩子就会记录下什么。如果在天赋消失之前,一个儿童某方面的天赋被某种因素激发强化,到一定时期就可能表现出来,成为某一方面的神童。

  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属于幼儿的天赋。例如,一个成年人如果沉下脸来吓唬两三岁小孩子,孩子就会对那个成年人产生畏惧心理,每次见到那位成年人时都会老实许多。长风卷地的女儿刚会走路时,一次对着正在忙活的长风卷地调皮地叫长风卷地的名字,长风卷地立即虎下脸低声呵道:“爸爸的名字怎能乱叫?”女儿吓得转身跑开。从那以后,女儿再没有说过长风卷地的名字。而且,现在问起女儿为什么不敢口称爸爸的名字时,女儿并回答不出来。说明在强烈的刺激之下,那次经历给女儿留下的印象之深刻,已经深入其潜意识之中。看来,幼儿的这类天赋同样是人类善于学习的表现,只需一次经历就能牢记在心。

  一九一零年,动物行为学家奥斯卡•海因洛特报道了一个有趣的发现:刚刚破旧壳而出的小鹅会跟在它第一眼看到的活动物体后面走动,不管这个物体是小鹅的妈妈,还是人类,甚至是诸如气球之类无生命的其他任何东西。这一现象说明小鹅把它来到世间看到第一个活动物体天然地认作妈妈,从此就天天跟在“妈妈”后面亦步亦趋,海因洛特称这一现象为“铭刻作用”。一九三二年,海因洛特的学生、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康德拉•洛伦兹又进一步研究该现象,定名为“印刻效应”,并认为印刻效应的意义在于将幼仔与其学习对象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因为正常情况下,这一学习对象就是幼仔的母亲,从而通过模仿学习掌握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这种模仿实质上是启动了幼仔的某些习性行为,一旦之后便终生有效,因而被称为“印刻效应”。洛伦兹发现,印刻效应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第一印象一旦印刻下来,成为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就会持续终生,不可被逆转,也不易被消除。二是印刻效应发挥作用具有一个关键期,又称为敏感期,在这个时期,一种特殊的学习出现了,并且假如某个动物个体不能在这个关键时期学习某种生存技能的话,那么它就永远地失去对该技能的学习机会。在哺乳动物甚至灵长类动物的行为的研究中,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被隔离的动物会丧失许多生存技能,超过一定时期,这些丧失往往变得不可挽回。动物行为学家还发现,让狗脱离与人的接触,在旷野或与野狗撒野惯了,会丧失被驯化的可能,再也不能变成可爱的狗狗了。二零零四年,《科技日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克努森等人发现一个印刻效应相似的现象,早期学习对大脑的结构能产生持久的影响。克努森等人在试验中,给幼年猫头鹰戴上一副特殊眼镜,使之看到的世界都偏向一边,在其边上放置尖叫的老鼠,但透过镜片看时,鼠在正前方,幼鹰很快就能熟练地抓住老鼠。然后摘去眼镜,使其视觉恢复正常,幼鹰很快又能回到正常的生活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如此这般的反复实验,试验鹰成年后,能熟练地在不同视觉世界中“转换”。研究人员发现,幼年经过训练的猫头鹰的大脑已经发生变化,因而,幼年经过“眼镜训练”的猫头鹰成年后能轻松“复习”掌握早先的技能。上述理论同样可以应用于人类身上,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在幼儿期某个特定阶段上没有学会某些特殊技能,如语言,我们就将失去掌握种技能的机会;如果我们跟错了对象,错学了不正常的东西,我们也将很难回到正常道路上。

  印刻效应理论可以圆满地解释神童和兽孩两种极端现象。神童是印刻效应触发了对某种技能和知识的本能性的学习行为,使大脑对相关事物变得极度敏感,一旦遇到相关信息,便自动地、如磁石吸铁一般地将之吸收进大脑中,并对其进行有效地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有关技能或知识的一部分。因为这一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完成的,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学习过程,当这种技能或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被个体表现出来之时,就成了天才般的神童。兽孩现象则是在印刻效应发挥作用的关键时期,跟错了对象,从而全盘接受了兽类养母的习性,并被印刻在大脑中,因而再也难以更改。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神童,这突出表现在语言的学习上。二零零四年,《科技日报》报道,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系统学家安德列亚•梅凯利及其同事发现,与只会一种语言和十至十五岁开始学外语的人相比,在五岁之前学外语具有双语能力的人的大脑中,负责语言部分的灰质量更多,而且这些人学语言越早,其灰质越多,大脑中灰质的量与他们掌握外语的熟练程度相关。这一发现印证了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儿童学语言的能力比成年人强,而且一个人学外语的年龄越早,他对这门外语越容易掌握。在两三岁时,我们并没有表现出刻意的、明显的学习过程,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就掌握了母语。语言原本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知识体系,包括数不清的发音技巧、词汇和变化多端的语法技能。因此当我们长大以后学习外语时,尽管努力百倍,许多人仍不能熟练掌握外语。由此可见,我们在幼儿时期学习母语的神奇之处。我们每个人之所以并没有像方仲永、莫扎特那样成为神童,一方面是,在语言方面的神奇,大家都差不多,谁也没有突出表现;另一方面,我们人类是要求全面发展的,印刻效应的关键期要在本能的基础上掌握多方面的技能和知识,为以后的更为慢长的学习过程奠定基础。

  在正常情况下,幼儿经常与母亲待在一起,幼儿因此印刻的主要是母亲的一行为方式,成为其以后固定的行为模式。所以母亲素质的高低深刻影响着一个人长大之后的能力。母亲的优秀是子女优秀的基本前提。据报道,自幼被母亲遗弃的老虎,长大以后表现极差,不仅不善于与同伴交往,甚至雄虎都不懂得追逐异性,不会婚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在重男轻女的意识作用下,许多父母只将男孩子送入学校,女童失学率居高不下。长风卷地读过几篇有关的文章,一些教育学者对此深表忧虑,疾呼要千方百计提高女童入学率,认为母亲们的文化素质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写到这里,长风卷地意识到,是印刻效应决定了母亲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在印刻效应的关键期,也就是两三岁之前,母亲的作用就在于在子女面前全面展示,用自己正确的有效的行为方式和行事方法,把子女的那些对未来生存有用的本能恰当地启发出来,或者说启动各种各样的本能,便之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动物。母亲们的文化素质越高,其行为展示得就越全面,自然越能启动子女更多的本能。

  人的脑子不是先天成熟的,而是在出生之后在生活中通过不断学习而发展成熟的。人脑的重量,初生婴儿只有三百九十克,九个月大时达到六百六十克,三岁时达到一千零十一克,七岁时达到一千三百八十克,成年时达到一千四百克。如果没有正常的生活,没有正常的学习活动,大脑的发育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十九世纪初,欧洲巴登大公国王子豪瑟由于宫廷政变,四岁时被关进地牢,到十七岁被释放,与世隔绝达十三年之久。在他二十二岁被害身亡后,结果解剖发现他的大脑发育很差很小,沟回很少。所以说,大脑是学习的物质基础,学习活动反过来又促进大脑的发育,两者的作用是相互的,是双向的,尤其对人类这种主要依靠智能求生存的动物来说,这种相互作用更加突出和持久。

  在长风卷地看来,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学习,大致可分为五个比较明显的阶段。一是本能性学习阶段,二是趣味性学习阶段,三是意识性学习阶段,四是思维性学习阶段,五是生存性学习阶段。

  本能性学习阶段从出生到三四岁左右为止,相当于前面所说的印刻效应发挥作用的关键期,与之相适应的是,在心理上形成基本定型的个性特点,俗话说“三岁看小,五岁看老”,说的就是这种心理发展规律。这种有别于他人的心理个性,是下一个学习阶段的基础。

  趣味性学习阶段从四五岁到七八岁,表现为好奇心重,由于个性的不同,每个人感兴趣的事物各有区别。在好奇心驱动下,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把注意力集中于好奇的事物上,通过观察了解从中学习某些知识和技能。就长风卷地观察,这一阶段的孩子特别爱看电视广告和几乎所有的动画片,喜欢游戏,这些事情的共同点是结构简单,趣味性强,即使是同样的内容,无论重复多少次,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们都乐此不疲,百看不厌,百玩不厌。到该阶段后期,孩子们的参与性更加强烈,对见到的一切事情都跃跃欲试,一眼看不到,就会惹出祸事来,有“七岁八岁万人嫌”之说。与此相适应的是,在心理上形成基本完整的自我意识,调皮捣蛋正是自我意识的表现。自我意识是下一阶段学习的心理基础。

  意识性学习阶段从八九岁到十二三岁。意识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心理活动,有自觉性和能动性两大特性。意识的自觉性是人对自身心理活动的觉察和了解;意识的能动性使人能够对自身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抽象概括,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还能调节控制自身的行动,使行动带有目的性。人类凭借语言实现的对外部世界的心理反映就是意识。在这个学习阶段,孩子们正是主要通过语言和抽象概括能力学习的,能够觉察到自己的学习过程,是意识驱动的学习活动。到该阶段的末期,与之相适应的是,在心理发展上出现较强的逆反心理,故意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说东,他们偏向西,父母说赶狗,他们偏去撵鸡。逆反心理实质是独立思考欲望的表现,正是下一阶段学习的心理基础。

  思维性学习阶段从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表现为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思考得到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能力,甚至开始从事一定的生产活动。到这一阶段末期,通过一两年的身体加速生长,基本具备成年人体型,大多数人开始走向独立,自主地决定做什么、如何做等,父母的话因而被降格为参考意见。与此相适应的是,在心理上具备了完全的独立意识,从而奠定了下一阶段学习的心理基础。

  生存性学习阶段从十八九岁到二十四五岁左右,结婚较早的人则大致到第一个孩子出生为止。在这一学习阶段,首先是具备了独立生活能力,但由于经验的欠缺,能力的发挥还受到一定限制,因此需要在成年人的带领下积累生活生产经验,逐渐演变为在实践中学习的方式。实际上,这个阶段并没有明显的结束,因为学习是一个人终生的事业,而在实践中学习正是成年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个阶段中有一个明显的心理跃变期,这就是第一个孩子的出生,自此以后,大多数人开始脱去孩子气,变成了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年人,跃变之前是以自我和自由为核心的青年心态,跃变之后就变成以家庭和责任为核心的成年心态。相对说来,女性这种心理跃变期可能更早一些,提前到妊娠反应时期。受结婚年龄的影响,每个人由青年心态跃变为成年心态的年龄各不相同。中国传统认为,没有结婚的人即使到了三十多岁,仍然被长辈们视为孩子,正是针对这种由心态跃变而言的。

  巴甫洛夫认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各种纪律训练,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系列的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例如,火烫作用于手的皮肤引起神经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通过中枢神经,再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官,引起效应器官的缩手运动,整个过程如同光线反射一般。反射一般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无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如食物进入口腔引起唾液的分泌。在正常情况下,人类的无条件反射也受高级神经中枢,即大脑皮层的调节。条件反射是后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反射,这是巴甫洛夫发现的心理运动规律。例如,人闻到食物香味后,会引起分泌唾液的生理活动就是一种典型的条件反射的结果。因为气味对唾液分泌来说是一种无关刺激,巴甫洛夫发现,在吃食物时,一方面食物通过无条件反射途径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兴奋中心,并直接支配唾液的分泌;另一方面,食物的香味作为另一个刺激源,在大脑皮层引发另一个兴奋中心。这同时出现的两个兴奋中心由于神经过程的规律性运动,就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这种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就是条件反射的过程。有了暂时神经联系之后,原本与唾液分泌无关的气味刺激,同样可以通过两个兴奋中心之间的神经联系,把兴奋传递到唾液腺,引起唾液分泌活动。巴甫洛夫认为,如果这种条件反射反复作用,就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之为动力定型,从而导致即使没有食物,只要闻到气味,就会引起唾液的分泌,气味就具有了“食物即将来临”的意义,成为一种信号。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动物正是通过这样的信号来预测外部世界的变化的,以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后来,美国心理学斯金纳又发现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例如,关的实验箱中饥饿的小白鼠,当偶然踏在箱内标杆装置时,便得到食物,一旦再踏便会再次得食,如此反复几次,便形成了条件反射,这种通过自身的活动或操作形成条件反射的现象,就叫做“操作性条件反射”,对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动物的生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机制。一般说来,如果机体有所行为活动的同时,得到了某种回报而强化,那么这种行为动作就可能重复出现,最终发挥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作用。处于第二阶段的儿童的学习活动,明显带有上述条件反射的特点,所以,他们喜欢重复听看情节简单的故事,喜欢反复参加简单的游戏,其强化回报就是各种各样的愉悦感。

  物体、声音、色彩、光线、气味等具体事物或事物的属性,都能引起条件反射。对人类来说,言语、词汇同样可以引起条件反射。例如,“谈虎”与见到老虎一样也可以引起“色变”,听人谈酸论醋,同样会舌底生津。正因为如此,曹操“望梅止渴”的妙计才能得呈。对于人类来说,大概从吚呀学语起就开始了以语言作为条件反射刺激信号的学习过程,到第三个学习阶段,即意识性学习阶段达到顶峰,大致相当于小学阶段,开始大量接受新概念和基本思维技能。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所谓概括,就是找出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反映事物的运动规律。我们人类拥有语言,语言的单元是词汇。安德列布雷认为:“知识源于命名,没有词汇就无所谓知识。”“词的创造产生知识,这不仅表现在知识的认识过程中,而且也渗透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命名就是对一类事物的概括,最终形成词汇的过程,这样的词汇就是概念。所谓思维的间接性,指大脑不是直接地而是通过其他事物作媒介来反映事物的。贺知章的著名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就是通过风雨声来推想风吹雨打导致花落这一现象的。一般说来,思维分为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种形态。直观行动思维是依据实际动作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两三岁前的小孩子只能在动作中思考,动作一旦中断,思维过程就告终止。成年人也大量用到直观行动思维形态,肢体技能或技巧的掌握就属此类。比如筷子,中国人用得都得心应手,但要说明如何使用筷子却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长风卷地使用郑码输入汉字,已经实现盲打,但要说起某个汉字的编码来,却往往不能应口而出,必须坐在键盘前敲一遍才能正确回答。具体形象思维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过程。小孩子板着指头做算术题,搭积木游戏,就是具体形象思维的典型。前贴提到的“狼怕弯腰”这一知识也是古人通过“弯腰捡石块准备投击,结果狼被吓跑”这一具体现象逐渐总结出来的。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的运动规律,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中学生对数理化习题的解答和证明,大多属于此类思维形态。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几乎所有解决问题的过程都离不开抽象逻辑思维,因此人们说到思维时,常常指的就是这种形态。十二三岁开始的人类的第四个学习阶段,大致相当于中学阶段,主要是通过抽象逻辑思维来学习的,因此可以简单地称之为思维性学习阶段。

  至于第五个学习阶段,即生存性学习阶段,地球人都知道,就是在生存活动中边实践边学习的方式,无需长风卷地再卷舌头。

  在生物进化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这就是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发现的“生物重演律”。生物重演律表明,一个生物个体的发育过程简单而快速地重演着该生物类别各个重要的进化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个体发育就是其所归属的生物类别进化史的缩写版或摘要。例如,人的个体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就相当于人类进化史上的单细胞生物阶段;受精卵反复分裂成细胞团,相当于进化史上的多细胞生物阶段;以后出现头身尾的分化,并有腮裂和脊索,相当于进化史上鱼类阶段;不久出现四肢,相当于进化史上的爬行动物阶段;此后便越来越像哺乳动物,浑身长毛,称为胎毛,到出生前才脱去胎毛,有些早产儿胎毛还没有脱尽。与生物重演律非常相似,人类的知识也存在这样一个重演律,个人的知识积累过程,即成年之前的学习过程,重演着人类迄今为止的知识积累历史。毫无疑问,在人兽未分之时,人类的祖先依靠本能生存,还谈不上什么知识,有的只是一些身体技能,相当于个体的第一个学习阶段。石器出现之后,以及用石器加工制造的棍捧、骨器、兽皮等工具的出现,再加上身体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人类祖先获取食物、饮水、隐蔽场所等生存资料的能力大大提高,并有一定储备,因而有了比较充裕的空闲时间,能够从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有意无意地从中了解积累知识,相当于个体的第二个学习阶段。旧石器时代后期,人类发展出语言,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制造出陶器,开始了改变自然物质特性的历史,同时发明了农业、牧业以及果树种植等,这些都是目的明确的发明,当然更需要有意识地去改进提高,相关知识得以丰富起来,相当于个体的第三个学习阶段。进入文明史之后,人类开始了对世界本质的认识,特别是在距今二千五百年后,以中国、印度和古希腊为代表的三大文明圈相继出现老子、孔子、孙子、墨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思想巨匠,奠定了各大文明圈的思想基础,被德国史学家称为大轴心时代,与个体的第四个学习阶段极其相似。十六七世纪,现代科学体系创立以来,人类更是越来越大规模地从各个方面进行科学探索和实践活动,开创了数以百计的学科,尤其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知识的人类又成功地生产下知识的新生儿,即电子计算机,一如人类个体的第五个学习阶段。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知识体系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前贴提到的衣服、棍棒武器、火、熟食,都是旧石器时代具有革命意义的伟大发明,对此长风卷地都给出了一自己的解释,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我们的远古祖先知识贫乏,难以进行有效的抽象逻辑思维。二是许多技术发明,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往往最终严重偏离其最初功用。例如,电子计算机最初确实是用来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的,而现在却变成主要用来处理信息的工具,名称也逐渐向“电脑”靠近。

  衣服的起源及原始功用,有保暖说、装饰说、羞耻说等多种假说。羞耻说认为,远古祖先穿衣服是为了遮羞,毫无疑问,羞耻说是假定古人通过抽象逻辑思维思考的结果,也就等于假定古人在懂得穿衣服之前先曾有了羞耻概念。问题是大家都赤身裸体,谁也无法耻笑别人,何来羞耻概念呢?既然假设前提不成立,其推理自然就失去了基础。装饰说认为,古人先是将兽皮披在身上装扮成野兽的样子,以模仿狩猎场面;或者进行狩猎前的演习,以明确各人的职责;或者庆祝狩猎成功,在游戏中向处于学习期的孩子们传授狩猎技巧。由于这样的活动时间短暂,难以形成对身披兽皮的依赖习惯,也不容易进一步发现披兽皮的其他功用,因而装饰性兽皮向衣服演变的条件是不充分的。保暖说首先暗示在寒冷条件下,我们的祖先中某个人偶然把无用的兽皮披在身上,而感到暖和了许多,由此触发操作性条件反射机制,在反复试用中总结出披兽皮保暖的原理,然后在人群中传播开来。这样的推测有一定说服力,但是与长风卷地推测的由携带兽皮而发展为衣服的推测相比,其说服力就显得弱了很多。在长风卷地看来,兽皮首先被我们的远古祖先尝试着取水运水,以解决饮水这一迫切需求和最大难题,从而把兽皮变成一种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然后就是如何携带备用兽皮的问题,由此触发了一个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具体形象思维过程。经过反复尝试,最终确定将兽皮围在腰间是最方便的携带方式。从此,为了保证随时取用兽皮,每个人都会在腰间围一块兽皮,久而久之,古人逐渐发现了这块兽皮的其他功用,如克服父子性禁忌、保暖等,这块兽皮便成了一刻不能离身的衣服。

  由棍捧首先作为防身武器发展到中国桃木避邪的传说,与衣服的起源相似。因为,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不可避免地要在荒野中游走寻求食物、饮水等,随时都有遭遇猛兽的可能,手无长物,便会惴惴不安,只要拿起一段树枝,不安的心情立即得到缓解,由此启动了操作性条件反射机制,在反复试用过程中,通过具体形象思维,逐步改进树枝的形态,最后定型为长短合适、粗细适宜,并且称手合用的棍棒,成为时时不离手的防身武器。由树枝变成棍棒的过程也就是相关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华先民又进一步发现,桃木最适合制做棍棒。另一方面,捕食性猛兽也不是“记吃不记打”的蠢物,它们也会在生存过程中觉察到手提棍棒的人是很难对付的对手,从而不轻易攻击棍捧在手的人。由于猛兽尽量避免偷袭棍棒在手的人,降低了人见到猛兽的机会,即使遭遇到猛兽,只要不是迎面遭遇,也大多是各自相安无事。古人因而就难以通过具体形象思维总结出猛兽怕棍棒的规律,而只能感觉到“有棍棒在手,会较少受到侵害”,这种感觉实质带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色彩。当古人们出于传授经验的需要而要求明确解释棍棒的功用时,原来那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就显现为抽象逻辑思维,最后得出“棍棒能避邪”的结论。在这里“邪”已经是一个抽象概念,指一切暗中害人的东西。在中华民族中,这一结论自然变为“桃木棍棒避邪”,再进一步简化、抽象化为“桃木避邪”。

  长风卷地曾经认为,旧石器时代的古人因为认识到野兽怕火的习性而开始了用火的历史,用火驱逐猛兽,保卫自己,或用火围猎。后来又认为是熟食启动了人类用火的历史。现在看来,这些有关火的知识都是人类掌握用火技术之后的次生知识,并非人类用火行为的第一推动力。在人类用火之前,自然界中并不容易见到火,即使偶而见到正在熊熊燃烧的野火,由于野兽早已逃得无影无踪,我们的祖先只能看到火场,一般很难见到正在被烈火驱赶着的野兽,无法把“火”与“野兽逃跑”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也就无从感知野兽怕火这一现象。当我们的祖先掌握了用技术之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当夜间守在火堆周围休息的人们,因某种原因需要巡视周围环境时,自然会想到手执火把照明,这样就会发现各种夜行动物纷纷避让,逼近一步试验又会发现无论多么厉害的猛兽都毫无叫阵的勇气。当手举与火把相似的棍捧试验时,就会发现野兽们的惧怕程度要差一些,甚至对逼近的人呲牙裂嘴示威。两相比较,古人就能够具体而形象地得出“野兽怕火”这一结论。有了这一知识之后,用火驱兽围猎等技术也就像受精坐胎一样,开始孕育在古人的脑海之中了。

  同样由于野火不常见,没有掌握用火技术的古人们可能一辈子也难得遇到几次捡拾烧死的野兽大块朵颐的盛宴,即使非常幸运地得此良机,由于野兽尸体被烧的程度不一样,有的被烧作焦炭,有的只是被烧烤而死,有的外焦里生,真正恰到火候、软烂可口的部分并不多,再加上烧死后时间长短的因素,尸体还有不同程度的腐败,即便是天纵英才也难以从这些繁杂的现象中总结出熟肉易于撕食的规律来。有了用火技术之后,古人们可以把猎物带回火堆旁安闲地分食,而不必担心其他猛兽前来夺食,这样可能偶而发生兽肉被火烧烤的现象,人们因此发现烧烤后的兽肉较容易撕咬,从而启动了一个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通过直观行动思维反复试验这种烧烤过程,最终总结出“熟肉容易撕食”、“熟内好吃”等知识,从而开创了熟食历史。

  一般说来,知识就是解决是与否的问题,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这样做,不能那样做,等等,实质都是选择的问题。选择问题在走路中表现得最充分,在任何一处,都存在无数个可选择的方向,三百六十度角,每个方向都可以走,但是如果有确定的目标,那么就只能向着目标的方向前行,南辕北辙永远走不到目的地。在走路中,如果遇到障碍就只能绕过去;如果前面是万丈深渊,则绝对不能再跨前一步,否则这一步就将成为最后一次抉择。总之,要走路就要正确选择,行不择路是要犯错误的。

  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错误和失败的后果和影响远比成功深刻得多,一个人在错误和失败中学到的知识也比在成功中学到的多。可以说,人们基本上是在错误中学习的。一次错误和失败的教训往往就使人牢固地记下“不能这样做”,因为教训就意味着肉体上的创伤,或心灵上挫折。教训的意义就在于“既要记吃,更要记打”!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而这些风俗习惯中,大部分内容是由各种各样的禁忌组成的。禁忌的实质就是“不能做什么”。例如,在中国逢年过节,最忌讳说诸如死、凶、完等不吉利的字眼,船家更是忌讳说“翻”字。其原因就在于,可能曾经有人遇到诸如翻船之类的凶恶之事,联想起事前恰巧听到过“翻”字,认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因果联系,从此后便“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以免再陷恶事,因为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深挖细究两者之间否则真的存在因果关系,这样就形成了个人禁忌。其他人同样没有空闲思考“说翻字”与“翻船”之间的因果关系,听到后这样的事情后,也会“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纷纷效仿,便形成全社会性的禁忌。不仅风俗习惯规定了为数众多的“不能做”,法律同样也规定着众多的“不能做”,只是法律规定的“不能做”确实不能做。总之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学习中,除了掌握“如何做”之外,还要掌握为数众多的“不能做”,没有漫长的学习时间是达不到这一目标的。成功的人更需要在此基础上掌握区分“能做”与“不能做”的原理和技巧。

  按理说,学习知识并不影响身体发育,知识的增长与身体的生长并不矛盾。例如,现今处于速生期的半大孩子们基本上都正在读高中,学习任务相当繁重,但他们每年十几厘米、二十几厘米的速度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也没有证据表明学习吃力的孩子比别的孩子长得慢。因此,人类个体完全可以较早地长到成年人体型。可见,人类因靠智慧求生存而导致学习期的延长,并非是人类个体在童年期生长发育缓慢的原因。参照与人类体型相近的牛马等动物的生长期,以及在青年期的加速生长表现,即使考虑到人类大脑发育的需要,人类个体完全可以在四五岁时长到成年人体型。如此说来,如果人类个体采取早发育生长方式,在四五岁时就成为拥有成年人体型的“早发育大个子儿童”,较早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完成全部必要的学习过程,岂不是更好,父母们岂不更轻松一些?人们的这一良好愿望为什么得不到满足呢?也就是说,人类的个体发育何必有一个青年期明显的加速生长过程呢?

  这其中包括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知识的增长要与身体发育相协调,一个拥有成年体型,却只有四五岁儿童智力水平的“早发育大个子儿童”,让人看起来总有一些怪怪的感觉。由于低级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以兴趣和好奇心驱动的学习过程,身强力壮往往更自信,在好奇心驱动下,这种低智的“早发育大个子儿童”更容易做出冒险举动,那将是极其危险的。只有一把蛮力气,却不知道如何使用的“早发育大个子儿童”冒险到荒野之中,无疑成为送到猛兽口边的大块肥肉,而且这样的蛮力在交往中也容易给他人带来意外的严重伤害。

  其次,学习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而犯错误又是牢记教训必不可少的代价,特别是身体技能方面的学习,几乎就是在错误中逐步改进的。越是身高体壮,犯错的后果就越严重,代价越高昂。所以儿童期缓慢生长,身材短小,是降低学习成本的重要机制。例如,小孩子互相打闹是练习搏斗技巧的有效途径,互相之间一般不会造成严重伤害,即使假打变成真打,大多也只会带来一些皮肉之伤。但如果让一群“早发育大个子儿童”随意打闹,结果可能就是非死即残。另外,儿童由于身小力弱,许多事情是无力去做的,因而能够避免许多意外伤害。有人说孩子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如果孩子在四五岁时就长到成年体型,那么在他接下来的生长发育和学习中,怕就不是磕磕碰碰而是命运多舛了。

  其三,儿童身小体轻,对食物饮水的需求量自然就少,抚育成本因而较低;如果四五岁就拥有了成年人的体型,其饭量也将与成年人不相上下,要填满这张嗷嗷待哺的大嘴,无疑会加大父母们的负担。而且,在接来的十几年里,要天天如此填饱这张大嘴,父母们将不堪重负。在靠采集、渔猎为生的旧石器时代,一对父母可能很难将两个这样的“早发育大个子儿童”抚育成能独立生存的成年人,人类的数量就只能一代比一代少,最终走向消亡。

  其四,儿童身材矮小,就会对作为师长的身材高大的成年人产生敬畏心理,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于更好地听取成年人的教诲。如果儿童的身材与成年人不相上下,那么就不容易听进成年人的话,教育的效果就会打折扣。敬畏源自仰视,因为人们交谈时,一般总是要互相对视的,要从对方的眼神中观察更多的有助于理解谈话内容的东西。小孩子仰视会不由得敬畏成年人,成年人也会因仰视而敬畏权威,领袖人物或发号施令者往往站在高处,就是利用的这个原理。从幼儿到成年有几个明显的心理变更期,都是不好管教的时期,其中以两个心理变更期最令父母们头痛:七八岁时自我意识强烈,喜欢自行其事;十二三岁时出现逆反心理,十七八岁时独立意识强烈。处于这两个心理变更期的孩子,虽然他们的体力还不足以与父母抗衡,就如此地令父母们头痛不止;如果他们早早长得人高马大,岂不是要闹翻天?现今的中学老师经常感叹高中生难带,原因就在这里。

  其五,儿童体小力弱,自理能力差,时时离不开成年人的照顾,有利于加强与成年人的联系。这样,他们就不至于在好奇心驱动下满山遍野去撒欢,不至于远离成年人的视野,从而减少成年人找寻孩子们的次数,降低营救孩子们的风险,这在生存能力低下的的旧石器时代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上述原因,可知儿童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知识,过早的身体发育并没有多少意义,而弊端却是多多。儿童期身体的缓慢生长发育,是与学习阶段相适应的,只要能满足不同学习内容对体型和体力的要求即可。到基本具备独立生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之后,再通过加速生长迅速具备成年体型,以便发挥其所学,致其生存之用,这是人类的最佳选择。

  人类这种以漫长儿童期与青年期加速生长相结合的独特生长曲线,还导致人类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请见下一贴《家庭•爱情》

  [长风卷地]2007年12月15日初稿,17日定稿于兰州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长风卷地 | 2007-12-17 14: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抱歉,这一贴拖的时间比较久。敬请各位朋友多多指正!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和弦 | 2007-12-21 15: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有价值的文章,需要慢慢品味。先看到““七岁八岁万人嫌”一段吧!
刚才把“印刻效应”和同事们介绍了一下,受益匪浅呢!呵呵,代大家谢谢老兄^_^
长风卷地 | 2007-12-21 15: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和弦 于 2007-12-21 15:25 发表
这么有价值的文章,需要慢慢品味。先看到““七岁八岁万人嫌”一段吧!
刚才把“印刻效应”和同事们介绍了一下,受益匪浅呢!呵呵,代大家谢谢老兄^_^


这一节拖得太久了,以后可能每节都会拖很久,也会较长!让朋友们忍受了!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和弦 | 2007-12-21 15: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长风卷地 于 2007-12-21 15:37 发表


这一节拖得太久了,以后可能每节都会拖很久,也会较长!让朋友们忍受了!

没关系,一般速成的东西都会显得浮躁,慢慢酿出的酒才更醇香呢!
长风卷地 | 2007-12-21 18: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和弦 于 2007-12-21 15:52 发表

没关系,一般速成的东西都会显得浮躁,慢慢酿出的酒才更醇香呢!


此贴将来会有酒的!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和弦 | 2007-12-21 21: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醋该如何转成酒呢?思考与期待中:)
长风卷地 | 2007-12-27 11: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
任何人都不受不了唠叨呢!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和弦 | 2008-1-5 18: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一喝饺子汤,就想起“行不择路”,现在是一看到“醋”字,就想到“长风卷地” ,这个也定是条件反射了:lol
长风卷地 | 2008-1-7 15: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和弦 于 2008-1-5 18:09 发表
原来是一喝饺子汤,就想起“行不择路”,现在是一看到“醋”字,就想到“长风卷地” ,这个也定是条件反射了:lol


别为“长风卷地”而吃醋:lol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安子昕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8-1-9 09: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原来如此。

现在,我一看到小行,嘴里就酸得很。
一 花 一 世 界
安子昕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8-1-9 09: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不仅刚出生时软弱无力,全无自理能力,而且出生以后很长时间基本上没有独立生存能力。

是的,所以,人刚一生下来就敢不上畜生哈。西西。
一 花 一 世 界
安子昕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8-1-9 09: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的优秀直接影响子女的素质的高低,这么说,我们女的,还挺重要的嘛。
一 花 一 世 界
安子昕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8-1-9 09: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有些母亲总觉得自己的子女比自己差远了。无奈。
一 花 一 世 界
长风卷地 | 2008-1-9 09: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安子昕 于 2008-1-9 09:21 发表
呵呵,原来如此。

现在,我一看到小行,嘴里就酸得很。


别人扯淡我扯酸,
吃醋由来不自然。
为言吃酸身需闲,
穷根问底不辞远。
^_^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安子昕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8-1-9 09: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穷根问底不辞远。

小行好,这精神,我就很少有呢。跟你比起来,我总太爱放弃。
一 花 一 世 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