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新周报》的猛

[复制链接]
查看4990 | 回复2 | 2004-12-6 1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东辛


关于《新周报》这份新兴报纸,老早就想写点东西了,却迟迟没有动笔,一则是因为早先对其有些成见,再则也是因为自己的懒惰。看到这期《女播音员死在副市长床上》的新闻后,觉得心底某种力量在推促着我,让我不得不记录下此刻心底的一些感受。


《新周报》出现之前中国的期刊市场,尤其是各种时事新闻类“周刊”,竞争虽然还称不上白热化,至少也是短兵相接了。


一纸风行二十年的《南方周末》,尽管现在大有被招安的迹象,但好歹一大把年纪了,还是有一些感情颇密的读者;有着浓厚的知识分子情怀的《三联生活周刊》,在知识分子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已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读者群;以创意策划见长的《新周刊》资味十足,角度新颖独特,做人之未做,也是深得一撮“知道分子”和大批小资喜爱;依托国内唯一非官方通讯社——中新社的《中国新闻周刊》更是走了一条不同于新华社的路子,颇有国际通讯社风范,在市场上也是雄霸一方。还有撑着新华社大旗的《了望东方周刊》、上海文新报业下的《新民周刊》、《外滩画报》等等强势媒体虎视耽耽。


在“各路诸侯”已经杀成一片的情况下,又崩了一个《新周报》出来加入混战,而且一出来就叫嚣着要做“中国第一新闻周报”,架势确实有几分吓人,尽管其头上的知音集团在新闻界并无甚口碑。


说实在的,《新周报》为自己创刊在西祠上大张旗鼓地造势时我并不看好它。虽说《知音》发行上是很强劲的,但它的品味和格调我却不敢恭维,也许我不在知音的读者定位之中,这里就暂不评头论足了。但话说回来,知音这种和新闻基本上搭不上界的集团,就算是财力物力再怎样,要想办“中国第一新闻周报”,只要是多少了解些新闻界的人都会觉得它是在吹牛皮撑架子。


筹备创刊期间就将新闻理想主义者王甘霖招至麾下,还从上海新锐《外滩画报》挖走了韦洪乾、鞠靖等人。对外打出《新周报》十大牛人,铺张声势。场面确实搞得很大的。


创刊一个多月以来,从南师大女学生停课陪跳舞事件调查开始,记者胡利、刘启明湖南邵阳调查采访被当地警方留置问话,控制多天,安徽师大近6000名欠费学生被网上曝光展览,段平著作权问题和叶辛抄袭,到最新的马啸死在副市长床上。6期过去了,《新周报》应该说每期都能抖出一些猛料。尤其是南师大和马啸的事件调查,使得这份报纸显出了媒体少有的“猛”。


鉴于“猛”,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份报纸。因为“猛”蕴含着一个新闻人的良知和责任,以及一份刊物的新闻态度。


自南方周末沉寂许久后,我觉得很难再用“猛”这个近乎神圣的字眼来称呼一份刊物了。而才出生一个多月的《新周报》确实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猛”字的分量。猛,绝不是仅仅一个字那么简单。因为很多时候“猛”是要顶住巨大的压力,而且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一份新创刊的报纸想要打开市场,它就必须抖些猛料出来吸引读者,而且猛的还必须是能赢得读者认可的料。《新周报》最近的抢眼可以说和它想急于拓开一片市场有关。但正是对眼球效应的追求,使得它有了一些黄色新闻的苗头:从警察嫖娼案、人造处女膜等新闻中我们能看出一些端倪。另外还炒了一些其他媒体做过的冷饭,如文革中的余秋雨、牛群蒙城、国人海外安全等,这些都是被媒体翻来复去炒过的话题。


但不管怎样,单单它的“猛”就足够其他很多媒体自惭形秽了。希望它的“猛”不是为扩影响的权宜之计。


猛,不容易,坚持猛则更不容易。和《南方周末》曾经的“深猛”相比,《新周报》似乎还只是“生猛”,多少稚嫩了些。要想与南周相提并论《新周报》还有很长的路。


2004.12.3半夜
楼主热帖
我的博客:http://blog.daqi.com/wuqing/
芜晴 | 2004-12-6 1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网看啊。
我的博客:http://blog.daqi.com/wuqing/
徐云飞实名认证 | 2004-12-7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王小山和悠晴都在那做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3

主题

99

回帖

1万

积分

光彩陆离

精华
2
猫币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