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夸奖、批评及其它

[复制链接]
查看6440 | 回复0 | 2005-5-30 1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前两天忽然发神经,翻了一下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没有什么新收获,倒是德行第一里面的第二小段让我颇生感慨。文曰: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窃以为,这实在是一句极其高明的夸奖,其高明之处就在于,周子居先生用自己做梯子,轻轻松松的把黄叔度送到了一个令人敬仰的高处,而且,显得如此的真诚,任谁听了都会情不自禁的对黄叔度生出些仰慕之情。

  周子居在整个《世说新语》中总共只出现过两次,一次,就是上面他夸奖黄叔度的,另一次,是《赏誉》之一:陈仲举尝叹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国者器。譬诸宝剑,则世之干将」。这是陈仲举在夸奖他,说他堪任治理国家的大才,如同宝剑里的极品“干将”一样难得和稀少。这句话比起周子居的那句,明显就差了很多,至少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很不以为然,干巴巴的句子,直白而无力。幸好这话是从陈仲举的嘴里说出来,分量着实加重了不少,好歹陈先生也是一名人,《世说新语》开篇讲的就是他礼贤下士的做秀故事。

  同为夸人,高下立判,说明夸奖也不是随便夸的,是要讲方法的。说高深一点,这是一门艺术。周子居夸黄叔度,其实明显是马屁,但是能够流传千古,还能让人认同,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它讲究了夸奖的艺术,拐了一个弯,而且是一个不露痕迹的弯儿。

  直接的夸奖虽然受用,但是永远都落于下乘。和珅夸了一辈子乾隆,而且此人才大如海,夸起人来头头是道,无论从什么角度,在什么场合,都能变这法门哄乾隆开心。按说,艺术性和欣赏性都是极强的,但是,留下来的全是笑柄和骂名。

  和珅就是太过直接。是人都有虚荣心,都希望听到顺耳的夸奖自己的话,但是在旁人看来,夸奖绝对有性质的不同的本质的区别。和珅夸乾隆就像现在下属夸领导一样,随便你的言辞如何的天花乱坠,别人都会觉得肉麻,是别有用心。幸好领导们不会管他肉不肉麻,只要夸得自己高兴,自然会给夸自己的人些许好处。像唐太宗般,宇文士及才迎合了两句就警觉而至变脸的领导毕竟不多,再说,宇文士及还不是一样得宠多时。

  领导既然都如是,旁人自然不会不知道。那些鄙视和珅之流的人,其实也未必是不想夸,只是那张脸,还是不够厚实,或者觉得自己本事比天大,犯不着用这一招。殊不知这一招为必学秘笈,再爱才的领导都有小心眼,陶渊明只能去种菊花,李白一辈子颠沛流离,都是明证。要想当好官,马屁先拍穿,放心,任你怎么拍,它都不会穿地,但是你是收益无穷呀。

  话扯远了。夸奖,除了艺术性,还有身份的讲究。比如钱迩若要夸奖金庸,就算我写个十万八万字,也不会有人在意,金庸的成就摆在那里,钱迩算哪个葱啊。但是如果金庸夸我,就算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钱迩不错。保管会有无数人上下打听:这钱迩是谁啊?我就立马成名,著书立说不在话下。再然后,自然就会有好多人夸奖我。

  这个时候的夸奖,一般都来自媒体,比起上面的几个来,就又落了下乘,多数就是两招,庸俗得很:横向一比,人中龙凤不是一般的强。直向一查,原来祖宗八代都很强。这些招数俺们村的那些叔叔婶婶老太太们最擅长了,到现在居然都还是被奉为经典,可见咱民族文化还真是源远流长。

  不过也有例外的。中国足球队打进世界杯的时候,我们明知道运气成分很大,明知道其实中国队并不咋地,但是高兴啊,一高兴,对那帮国脚就拼命的夸,死劲的赞。这个,是例外。

  例外也好,庸俗也罢,被夸奖总比没人夸的好,比起挨批评,那更是怎一个爽字了得。

  但是,俗话说的好,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活在人组成的社会里,谁能不挨批评不被骂呢?而且,实际上,从人性的角度上来讲,每个人的骨子里面都是有些自大的,如果彻底的抛开利害关系,恐怕我们每个人都难得听到一声夸奖,成天围绕着自己的,都是批评,或者说是,骂。

  批评也是一种艺术。有一个成语,就是专门为批评造的,叫做冷嘲热讽。四个字,就已经说明了批评的基本手法,也说明了批评天生的不受欢迎。说的是非我而当是吾师,谄谀我者是吾贼,其实任谁听到批评的时候都会不高兴,即使表面上高兴,即使打着哈哈说是啊是啊你见教得是。所以先哲劝我们说,永远,永远不要轻易批评他人。

  但是,我觉得这是一句废话,瞎话,即使他用“轻易”两个字留了余地。因为…低劣一点讲,批评的话,或者文字,或者其他,比夸奖更精彩也更耐人寻味。夸奖的确容易留下千古佳话,比如李白之于崔颢。但是批评更能推动进步,包括人,包括人的思想,以及其它。

  话又说远了,看来最近脑袋秀逗很严重。批评与身俱来的属性,使得它总是没有夸奖受欢迎,市场占有率始终上不去。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批评要比夸奖来得更有艺术性。

  不知道是谁说的,批评的最高境界是,甲对乙说话,而汗颜的却是丙,也就是所谓的冷嘲。简单的说,就是指桑骂槐,或者含沙射影,总之,都是很阴的词汇。

  这一招的确充满了艺术感,而且力道十足。但是有了阴的属性,就容易被指责为不厚道。在《手机》风靡之后的现在,这个评语实在是具有太大的杀伤力。因此,更多的批评倾向于直接,热讽也逐渐进化成热骂,虽然
楼主热帖
身   貌 穷   瘦 不   长 坠   怀 凌   济 云   世 志   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主题

77

回帖

1万

积分

八星报喜

精华
0
猫币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