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原创)文明的取舍---《贵池傩》

[复制链接]
查看592 | 回复2 | 2004-8-12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这些天的生活太过凌乱,似乎有太多的记忆一股脑的展现在眼前,可是细细想来,任何的细节都化为泡漠一滩。任何事情都在似有若无之间感到一份莫名的烦躁。

点开网址寻找到了余秋雨的那本《文化苦旅》,其中一篇散文吸引了我,只因为它的名字《贵池傩》,其中的“傩”让我琢磨了半天,在那里看见过却有想不起来,更记不得它具体应该是怎样的发音。搜索,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寻找着这个字的涵义与发音,只因它早已进入生僻字的行列,不定什么时候,还会从现代青年的知识词典中完全消失。

傩(nuo)是以驱鬼疫祈吉祥为目的的,并以带面具为表演特征的一种祭祀性民间戏曲表演活动。在中国安徽省贵池的小山村,已对“外面的世界”不再陌生的村民仍珍存着老祖宗沿袭了上千年的祭祀仪式。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子孙满堂”的渴望就像穿过家家户户门前的溪流,流淌在祖祖辈辈的心中。

傩仪是中华民族文化戏曲的一个活化石,山坳里空旷的大地,喧嚣躁动着的人群。平凡的人带上面具,便成为村民眼中的神。在农历新年到来的时候,带着面具的人掌控着整个村子的命运。而傩祭在历朝历代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正如文中所提到的在一次傩祭是牵动朝野上下的全民性活动,有千人以上参加,观看时的气氛则是山呼海动,现过万余人齐声呐喊的场面。

神灵,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灵吗?神灵潜伏于傩的每一个角落,傩却也潜伏着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几个文明侧面。记得这里的斑竹“千里夫”说过:“作为中国的传统的文化,自古以来没有真正的能一统天下的主流宗教,尤其是没有实在的一神宗教,所以导致了中国人对于神灵的态度是双重的态度。这种双重的态度表现在对于神灵的敬畏方面就是有的情况下是一种无端的敬畏,可以通俗的说成见泥胎就拜,对是不是有圣灵的力量,有没有形而上的价值,根本不做任何思想。另一方面因为我们的文化里没有真正的宗教的超验的理论体系,所以当人们急了的时候,就会起来打碎神灵的泥胎,这样的无畏精神并不是中国人不打算敬畏神灵,而是对于神灵的敬畏是要求有明确的回报的,否则,就走向另一极端――造反。”

人们对神是敬畏而又恐惧的,当人们违背道德或者更确切的说当劳动人们违背于剥削者的意志的时候,神灵就会呈现出来,劳苦大众就会遭到天大雷劈,这其中有着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傩也是如此,人们扮演着神灵、跳着属于神灵的舞蹈、抒发着自己的想象,在村中领袖的带领下将一切所谓的“恶魔”驱除于村外,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排斥的。

余秋雨在《贵池傩》中很明确的一个思想主题就是:“对文化遗产的盲目崇拜,全盘吸收甚至于全面复古的倾向的批评”。因其中的许多表演着有不少年轻人,是在国内外考察者来过之后,才走进傩仪队伍中来的,本来血气方刚、手脚灵便的他们,来学这般稚拙动作,看来更是牵强,而那些平日皆是农民、工匠的人们腿脚更是生硬了。人们为什么要将傩舞再现?这些对神灵不再真诚的青年农民却戴着面具扮演着神灵,还有那小学校长在反对迷信的同时列举着条条理由保存“傩”的文明?

作者指出,对于传统文化遗产,我们既要“追索属于我们的古老灵魂”,但“心底珍藏的”却应该是“痴想着月球的旋转和风的形成”,追求的应该是那种科学的理性精神,一切“左”的右的倾向,都是不合时宜,或是愚昧的子孙,或是虚荣的产物。傩舞作为一种人类初街道段原始生命力的舞蹈自有它的认识价值,但是在它的基本内容中毕竟包含了浓厚的迷信因素,这与现代文明精神是格格不入的。

但我却很体谅那些青年和那名校长,“傩”是一种文化,傩舞更是一种议事,那是一种经历了太多时间流传下来的文化!我们不能忘记它的存在,正如“傩”这个字将被我们所遗忘一样。傩是我们这些现代人了解社会发展的途径之一,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顾问王兆乾已是76岁高龄,他已经连续23年在山乡田野里过春节,观傩仪。在他眼中,傩比任何东西更具有凝聚和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另外在非洲、在澳洲、在世界的很多角落都流传着远古的气息,都流传着远古的习俗,这是一种很神秘的事情,其中很多道理并不是现代科学可以解释的。

我想说的是对待任何一种“文明”都不可以单单从一个侧面去看它,其综合的价值对社会的发展是无限的。

水边儿写于被遗忘的日子
楼主热帖
徐云飞实名认证 | 2004-8-14 1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后偶真的又长知识了
蒲公英 | 2004-8-28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 [s:10]  [s:10]  [s:10]  [s:10]
希望给我一次机会, 能让我追让我去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