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一部《随想录》可以代表中国的良心吗?

[复制链接]
查看10086 | 回复0 | 2005-10-22 0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br>??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后的大师级人物巴金先生于2005年10月17日19时6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了.对于这样一位为中国文学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人的死去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表达方式,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真实的评价老人的一生更有意义的事情了,然而直到现在我还很难看到这样一篇字.<br>  <br>  某知名人士透露,以作家名的巴金老人自己最喜欢的文章不是“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也非“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而是晚年创作的散文集《随想录》,这并非老人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中国的很多文学史教材中,《随想录》的地位也都远远超过了前面所提到的六部长篇和《寒夜》,笔者试问这部40多万字的散文集对于中国文学创作真的和现在所受到了盛赞相匹配么?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很多人会强调我在这里偷换了概念,也就是说《随想录》在中国的散文史上未必是一部颠峰之作,但确实应时之作,它为中国文人对文革的忏悔,反思起到了相当深远的影响.但单从作品出发,我断定其中没有一篇散文可与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相媲美的,虽然我没有看完全部的《随想录》.这与鲁迅无法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最伟大的文学家是一样的道理.<br>  <br>  这些天来很多的报纸媒体在称呼巴金老人时都喜欢用“中国的良心”这个字眼,或许这个字眼自《随想录》问世的那一天就已经伴随着巴金老人了.很多人喜欢这个词,已经无法得知巴金老人对这个用语的看法,在笔者看来这个词用在巴金老人身上是万万不合适的.虽然在这个时间说这样的话有伤感情,不过我还是想说,说真话,把心彻底地交给读者,这是中国文人的责任与义务。如果没有在监狱中依然大声疾呼民主与自由而惨死的北大女学生林昭;如果没有因为勇于说真话而被割断喉管后枪杀的辽宁省委干部张志新;如果没有在监狱中依然大声疾呼民主与自由而惨死的北大女学生林昭;如果没有敢于批评姚文元并写下一万多字《出身论》的工人遇罗克;如果没有在文革期间敢于与四人帮斗争的千千万万个真的猛士,那么也许在巴金老人刚刚去世的今天我们可以将“中国的良心”的字样安放在巴金老人的头顶,让无数的后来人知道在文革后的中国文坛有还有这样一位敢于自我忏悔,讲出真话的老人,他的文字代表了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之中华的良心,然而这个假设在张志新等人的出现后成为了永远的假设,因为巴金老人无法代表“中国的良心”,即便非要加上良心二字也是部分中国人的良心.<br>  <br>  好了,我要说的话就只有这么多.在巴金老人逝世几天后,作为一位儿时就受巴金老人的文字影响的中国青年,我以如此的文字来纪念老人,总算对的起自己的良心.愿老人在天堂可以安息。
[此贴子已经被徐云飞于2005-10-21 20:50:11编辑过]

楼主热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0

主题

19

回帖

10万

积分

八星报喜

精华
2
猫币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