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倾城之旅〗古都、石窟与牡丹-2006年洛阳行记

[复制链接]
查看10193 | 回复4 | 2007-5-21 08: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洛阳在我没有去之前,最多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只记得它是河南的一个城市,是武则天将牡丹花流放的地方,并隐隐约约知道它曾经是中国的古都,至于其他,就所知不多了。
了解洛阳,是因为一次军校同学聚会。2006年4月7、8、9三天,我们空军军医学校第五期军医班的同学聚会洛阳,同时浏览了号称“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在24届洛阳牡丹花会观赏了被称之为国花牡丹花,石窟的古朴与牡丹的新鲜在我的脑海交织、辉映,在沉淀的历史中感受现在的新鲜,使觉得洛阳其实并不简单。


千年古都


说到洛阳,不可不说中国的古都。
说到中国的古都,不管是说“六大古都”也好,“七大古都”和“八大古都”也好,在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以及安阳、郑州这些城市中,尽管西安、南京、北京作为古都广为人们知晓和认可,但是,要说悠久和悠长,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我觉得还是要算洛阳。
先说悠久。大家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洛阳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它最早成为中国古都奠定了必然性。还是在远在中国夏商时代,洛阳就是中国的都城。早在周朝,在洛水北岸、瀍水之东营建了成周城。成周城建成后,周人把东征征服的殷顽民迁到这里,又驻扎了八师的军队防守,每师二千五百人。周人称成周城是“中国”、“中天下”,说它位居天下的中央,从这里向四面八方征伐都很方便。成周的名字就是成就了周王朝的意思。
说到悠长,从最早夏商时代洛阳成为中国的都城,历经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十五个王朝在洛阳建都,在洛阳建都的有15朝,105帝,历时1650年。洛阳是中国六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一座举世闻名的古代都城。其中最长的是东周,长达515年。所以洛阳有“九朝古都”之说,这里所谓的九朝是指众多的王朝。中国古代,为最大、最多。
在洛阳作为古都的悠远和悠长的历史中,有许多故事传说着它对古中国的重要性。洛阳北有大河横绝,南有伊阙之险,可进可退,自古为英雄用武之地。史称洛阳为“四战之地”。范仲淹曾说:“洛阳险固,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洛阳城刚一崭露头角就和周公东征连在一起,这就意味着它所建立的文治武功将是独具一格的。
洛阳在中国古代极其重要的地理地位,从楚汉相争来看,再也明显不过了。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刘邦明焚桟道,暗渡陈仓,从西边的汉中、三秦杀出来,所率有五诸侯的兵马五十六万人。项羽则从东边的彭城迎击,两军就在中间的洛阳一带相持,旷日持久,长达三年。开始时两军相持在荥阳东南的京、索之间,后来战线一点点向西移动,到了荥阳、成泉之间,最后到了巩县,马上就要到洛阳了。洛阳居天下之中,如果楚军攻下洛阳,那么后来的历史很可能就不是刘邦建立汉朝了。偏偏就在这关键时刻,项羽缺乏远见,急于求和,而刘邦却在和盟之后忽然从后追击,以至楚军全线崩溃。洛阳之战之惨烈,恐怕甚于现代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莫斯科战役”,洛阳之战,洛阳周围的百姓被屠杀了很多,连关中的男丁从老人到孩童也都被拉上了战场。战争结束的时候,汉高祖刘邦自己出行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为他拉车,将相大臣们有的乘坐牛车。
洛阳作为古都,不仅仅在于它的悠远和悠长,更在于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洛阳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起步点。


龙门石窟


走在洛阳街头,看见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你根本无法察觉这里曾经是中国的千年古都,似乎古都的辉煌已经随着岁月流失而消逝,似乎古都的一切都已经荡然无存,抚摸现在我们无法寻觅历史,这种中国现代化摧残历史的通病在洛阳也毫不例外,好在还有一个龙门石窟,让我们在春色中来阅读历史,感悟中华民族融合与文化。
我一直以走遍中国天南海北而欣慰平生,但在欣慰也有不少的遗憾,没有到过中国的三大著名石窟就是之一。提起这三大著名石窟,大家都知道是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洛阳的龙门石窟。当我静静的站在龙门石窟一座座无言的佛像前,感触远古和现在,感触历史沉积和文化的变迁,觉得龙门石窟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确实是恰得其所,这不仅仅是因为龙门石窟如金字塔一样象征一种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和文明,而更重要的是它演绎了几千年中国历史基本走向:无数次外来民族因为武力征服的胜利导致的不是中华民族消亡,而是外来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融入;无数外来文化在中国广播导致的不是中国文化湮灭,反而使中国文化更加灿烂和丰富……


三大著名石窟尤其是龙门石窟产生、发展和保存于今就是一种有力的见证。
翻开沉寂的历史,让我们省察几千年洛阳和龙门石窟的变迁,历史就会在我们眼前鲜活地动了起来:
镜头慢慢的推远,在黄河的中心也就是中国的中心洛阳,富饶的土地和发达的生产,造就了生活的繁荣和文化的璀璨。而远在洛阳、远在古中国之外边境活跃的少数民族由于其落后而被称之为“胡人”,在这些“胡人”中,最有名的是“五胡”,这就是匈奴、羯、氏、羌、鲜卑这五个少数民族。他们对中原的繁荣无时不刻倾慕着、窥视着,最后就是铁骑侵入,兵冲刀扬,选择了人类历史最古老、最原始的占有方式-武力掠夺。
鲜卑拓跋部族对中原的入侵和中国古代史上的北魏王朝的建立就是其中的一个典例。
鲜卑拓跋部族是“五胡”中最有起色的一个部族。隋朝和唐朝的开创者都是这个部落中涌现出来的人物,后来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鲜卑拓跋部的祖先居住在东北的大兴安岭地区,到拓跋力微为首领时,迁居到了盛乐(今内蒙古托克托)。公元398年,随着鲜卑拓跋部在中国西北的强盛,不断向南侵入,建立了北魏,并在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时期将督促迁往平城(今山西大同),近100年后,到494年北魏孝文帝时期,北魏继续向南扩展,进入中原并迁都洛阳。
始于北魏时期的三大石窟,就是这一历史的见证。从地理位置和时间走向来看,从公元366年建造的甘肃敦煌莫高窟,公元439年建造的大同云冈石窟,到公元494年建造的洛阳石窟,是北魏从北向南侵入、统一的时间相印证,而有趣的是后两个石窟都是北魏建造在它的新都城。

为什么北魏在武力的胜利后都要在它的都城建造石窟呢?一般都认为是和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原的传播有关,因为三大石窟其主要内容就是石刻的佛像以及相关文化。
佛教在刚刚传入时首先在洛阳生根,洛阳白马寺始建于公元368年,相传汉明帝夜梦金人,顶有白光,因此派蔡愔和秦景等人西行求佛法,在月氏遇到来自天竺(即印度)的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将他们迎还洛阳,回来时还用白马驮回了佛像和佛经,于是就仿造天竺式样在当时洛阳城的西门外,今洛阳市东9公里的地方修建了白马寺。带回的佛经就是中国最早的《四十二章经》,而白马寺也成为中国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经历代不断修葺,至今犹存。到北魏时,洛阳城内的寺庙已多达一千三百多处,大的寺庙都拥有富丽的神殿、曲折幽邃的园林、高达十余丈以上的佛塔和高数十尺重数万斤的铜佛。
而在北魏孝文帝定都洛阳后,在洛阳龙门山上开凿的石窟,仅仅开凿的宾阳洞中洞就用了二十四年时间,洞内十一尊大佛雕刻精美,富丽堂皇。
北魏为什么要化如此的精力来建造三大石窟尤其是龙门石窟?当然要让历史学家来回答这个问题,恐怕答案会很多。我认为主要是出于统治文化的需要。
北魏定都洛阳以后,拓跋族就不得不改变以往游牧的生活方式,接受汉族农耕方式,在平原地区定居下来。他们很快接受了汉族的风俗习惯,改汉姓,取汉名,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和汉人通婚,死后葬在汉地。比如北魏的皇族拓跋氏就改称元氏,丘穆陵氏就改称穆氏,除皇族外门第最高的八个姓氏穆、陆、贺、刘、楼、于、稽、尉都改了。孝文帝自己非常仰慕汉文化,他带头把公主嫁给汉人,又娶汉人女子入宫,又让他的六个弟弟都娶汉人之女为正妃,原来的拓跋族正妃都降为侧室。他下令凡是到了洛阳的都要称自己为河南洛阳人,死后就葬在城北的北邙山上,不得还葬平城。
一边是仰慕汉文化,一边又担忧汉文化成为统治文化。这是每一个外族统治者无一例外的共同,北魏是如此,以后的元朝、清朝都是如此。作为只有强大武力而没有悠久文化的外族统治者就必须寻找一种非中华传统文化来加以推广,因此佛教文化便因运而生,而成为主流。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三大石窟这无一不是巨大的工程才能产生。
尽管是佛,但是佛的形象却融入了统治文化的需要,据有人考证在北魏建立后建造云冈石窟的佛像中,最宏伟的五尊巨佛是依照北魏前期五位皇帝为楷模进行刻制的,洛阳龙门石窟中,在武周武则天建都洛阳后建造的最为壮观、传神的石佛也是以武则天为楷模而刻制。这些,也例证了三大石窟是统治文化的需要,印证了外来文化在中国流传必然被汉化的这一结论。




(以武则天为楷模建造的佛像)


佛教文化的兴起,并没有湮灭中国一脉相承的文化,这就是中国文化神奇的地方,尽管有许多外来文化在中国曾经成为统治文化,尽管在短暂的历史时刻中国传统差点窒息、湮灭,但是最终又起死回生,将他们融入其中,这就因为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如果不进行汉化的改造,无法为中华民族真正接受。就是连三大石窟的佛像造型也是如此,有人曾经仔细揣摩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造型的区别,发现从形象、服饰到神态,龙门石窟的刻象都基本汉化了,大佛姿态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石窟的温和可亲了
文化远胜于武力在于它的长期影响。龙门石窟一旦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就必然产生长远的影响。从北魏孝文帝开凿龙门石窟,到唐朝、北宋的继续建造,先后历经600多年,建造了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用600年的时间来制作一项工程或文化,仅就这一点,龙门石窟也是旷世空前了!
站在龙门石窟,我无心去一一品赏那些栩栩如生的佛像的艺术精美,而更多的是翻阅历史,感触现在,一个信念似乎从我的脑海慢慢的跳出:文化不灭,则民族不灭!当我们又一次谈振兴中华民族的时候,千万别忘了让我们的文化一路同行。


洛阳牡丹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李白是赞美牡丹还是杨贵妃?牡丹花是中国国花,是否同白居易的《牡丹》的“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有关?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牡丹是否就是洛阳的最好?这些我觉得无须考证。



在牡丹花众多的传说中,尽管牡丹花据说是一个住在洛阳的叫英哥年轻人为治好母亲的病而到天庭偷仙丹被王母娘娘发现,将仙丹撒下人间变成,但是关于牡丹花更多、更为人所知的的传说却是牡丹花与武则天的故事
据说,一个冰封大地的寒冷天气,武则天到后苑游玩,只见天寒地冻,百花雕谢,万物萧条,于是便下诏令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 希望一夜之间,百花齐放。
众花仙不敢违命。只见后苑中,五颜六色的花朵真的顶风冒雪,绽开了花蕊,但是只有牡丹花没有开放,武则天因此大怒:马上把这些胆大包天的牡丹逐出京城,贬到洛阳去:谁知,这些牡丹到洛阳,随便埋入土中,马上就长出绿叶,开出花朵娇艳无比。武则天闻讯,气急败坏,派人即刻赶赴洛阳,要一把将牡丹花全部烧死。无情的大火映红了天空,棵棵牡丹在大火中痛苦地挣扎,呻吟,然而,人们却惊奇发现,牡丹虽枝干已焦黑,但那盛开的花朵却更加夺目。牡丹花就这样获得了焦骨牡丹的称号,牡丹仙子也以其凛然正气,被众花仙拥戴为百花之王。从此以后,牡丹就在洛阳生根开花,名甲天下。
如果没有武则天这个传说,洛阳牡丹会不会这样著名,我无从推测。但是我认为这个传说其实是“千古奇冤”,因为牡丹花不是被武则天“贬”到洛阳而是请到洛阳来的。武则天是一个极富感情的人,并且尤好牡丹。据舒元舆《牡丹赋》说:天后之乡,西河也,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则天)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这正说明了武则天的家乡,早就种有许多牡丹,而且品种特异,已超过京城许多品种,因此,将家乡的珍稀品种移到洛阳来。后来,武则天在洛阳建立武周神都时将长安的一些牡丹带到洛阳来,是合乎常理的事。

牡丹花来到洛阳,于是赏花便成洛阳人的古老习俗。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等脍炙人口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人们倾城观花的盛况。
当龙门石窟随着岁月流失而日渐消磨的时候,而洛阳牡丹却越来越新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洛阳人种花、赏花的热情与日俱增。每年谷雨牡丹花开时节,中外游人蜂拥而至,为洛阳的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契机。1982年9月21日,洛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命名牡丹花为洛阳市市花,每年4月15日至25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从1983年起,洛阳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二十多届牡丹花会。二十多年来,洛阳人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洛阳搭台,全省唱戏,将牡丹花会办成了一个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
生活中往往有许多巧事。洛阳人83年举办牡丹花会,我们空军军医学校第五期军医班的同学正好毕业。当我们经过23年打拼,觉得要拾起那昔日的回忆的时候,偏偏又选择了洛阳。
鲜活的牡丹与沧桑的我们,相聚的欢悦和回忆的感慨,面对这娇美无比的洛阳牡丹,面对洛阳牡丹这生生不息的活力,面对同学久后重逢的场面,谭咏麟的《人面桃花》似乎又一次响起: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是对人 常带三分笑
桃花也盈盈含笑舞春风

烽火忽然连天起 无端惊破鸳鸯梦
一霎时流亡载道庐舍空
不见了卖酒人家旧芳容

一处一处问行踪 指望着劫后重相逢
谁知道人面 漂泊何处去
只有那桃花依旧笑春风(笑春风)

无须将这首歌中的“桃花”换成“牡丹”,也无须将去年换成23年,心境相同那么共鸣自然就会有了。
人海苍茫,人生无常,有许多事情一旦时过境迁就很难回到从前,我们要感谢上天对我们的厚爱,毕竟我们能够在牡丹花下重逢。
古都不古,石窟再怎么修复也无法再现昔日的辉煌,只有牡丹花依然娇艳如新,而我们呢?
(仅以此文献给参加2006年洛阳聚会的同学和同行人)
楼主热帖

相关帖子

狐说八刀官方服务团队 | 2007-5-21 09: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落入时间的海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5-21 18: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编入13号征文,谢谢阿图支持,回头再看文
我抱紧心灵的伤口,还有表面的一点点红。桃花在我的身体里一茬茬开,一茬茬落。
芷晴 | 2007-5-21 23: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后面收尾的时候有点伤感,
吕金刚 | 2007-5-24 21: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牡丹为中国国花,只是不知从何时开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主题

3

回帖

1万

积分

八星报喜

精华
1
猫币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