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引用文学奇才于2004-11-13 15:53发表的〖奇才原创〗小议--《"80后”の盛宴》:
〖奇才原创〗小议--《"80后”の盛宴》
前一阵子,我去上海书城,看见一本名为《我们,我们——80后的盛宴》的书,看完以后只给我一个感觉"概念抄作".此书号称汇集了74位80后作者、总计90余万文字,分上下两册出版,阵容强大,影响广泛,前所未有。个中囊括了近年来活跃于媒体和涌现于文坛的80年代的绝大部分代表性人物,是“80后作家”第一次大规模地集体亮相。可是颇为讽刺的是作为“80后"的两位旗帜人物韩寒与郭敬明却没有入选.那么为什么“80后作家”中没有他们的身影呢?此书编辑号称他们只需要纯文学,而对于偶像化文学没有兴趣.好文明的讲法啊.我暂且不论是因为导象问题还是版税问题.我只是想问: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春树,为什么还要穿肚兜签名售书呢?这难道就是“80后作家”的个性吗,《草样年华》的作者孙睿要悬赏10万元向韩寒和郭敬明叫板,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吗?其实这是一种抄作,而且是商业抄作.但我并不否定他们,因为他们也是为了创造新的"写作神话",不对其实他们已经创造了新的"写作神话"了,"概念抄作"成功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有一些老一代的作家因为他们已经死在沙滩上,因此把“80后作家”批的一无是处,这样对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80后作家”固然有"概念抄作"的成分,但是你能说《幻城》、《三重门》、《草样年华》都是"概念抄作"出来的作品吗??"著名评论家曹文轩说过,"他们的文字中有一种不寒而栗的秋意,一种故作的颓废,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自以为什么都看透了,不相信世上还有真诚的东西,所以什么都调侃,他们怎么对社会有这么深的敌意。"其实这种敌意有一些是为迎合人们心中阴暗面的抄作,而有一些才是真正的心声.莫言说过,"80年代的人最大的痛苦是迷惘".而真正摆脱迷惘的又有几个呢?文学是用来欣赏的,而不是用来抄作的.因为只有惬意生活,自由写作才能体现出“80后作家”真正才华.因为写作是自我经验的表达与自我娱乐的过程.马上就要开学了,也许我不能在上网了,我能做的也许只是祝福"80后”好运了.
.......
期待大家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