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吃醋,不是因为争风[连载至(22)性史]

[复制链接]
长风卷地 | 2007-9-30 15: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安子昕 于 2007-9-30 14:41 发表
那现在人越穿越少,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倒退了嘛.


达尔文称这是返祖现象!^_^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安子昕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9-30 16: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造反现象哈.
一 花 一 世 界
长风卷地 | 2007-10-3 09: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安子昕 于 2007-9-30 16:28 发表
:handshake

造反现象哈.


造谁的反呢?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安子昕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10-3 09: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造反.造约定俗成的反.
一 花 一 世 界
长风卷地 | 2007-10-3 09: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安子昕 于 2007-10-3 09:48 发表
:$ 造反.造约定俗成的反.


哈哈,好的!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安子昕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10-3 09: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你答应跟我一起造反了吗?哈哈.:lol
一 花 一 世 界
长风卷地 | 2007-10-3 10: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安子昕 于 2007-10-3 09:53 发表
:lol 你答应跟我一起造反了吗?哈哈.:lol


答应!
你说,造谁的反?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花街水酷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10-3 10: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酸。。。
长风卷地 | 2007-10-3 10: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街水酷 于 2007-10-3 10:16 发表
太酸。。。


加点儿盐!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安子昕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10-3 10: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liness: 呵呵,造谁的都行.等想好了告诉你.
一 花 一 世 界
长风卷地 | 2007-10-8 10: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酸雾(12)——衣服·男人的尴尬

长风卷地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成年父子很少同浴。各位男性朋友不妨想一想,你现在还与老爸一起洗澡吗?你是什么时候开始不再与老爸一起洗澡的?你在澡堂中可能经常看到父亲带着儿子洗澡吗?长风卷地敢保证,那些与父亲一起洗澡的儿子绝对没有一个超过十五岁的。与母女的情况稍加对照,你就会发现这一现象的奇异之处。女儿们不论多大年纪都会很自然地与母亲同浴,甚至同眠,而父子同眠则只在儿子年幼时发生。当问起人们为什么不与父亲同浴同眠时,许多人回答说“不好意思”。但是,十几岁以上的男人,除了与父亲之外,可以与任何男人同浴,不论是长辈、晚辈、朋友,还是陌生人,一般并不感到有什么不自然。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成年男性裸体相处原本是比较自然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但为什么唯独与父亲同浴同眠时就会感到特别害羞呢?当然,如果父亲因为年老生病等身体不便,必需由成年儿子帮助洗浴时,在第一次这样做时,成年儿子首先要克服那种无以名状的心灵障碍,以后才会慢慢适应这种情况。

    与上述现象相似,《圣经•创世纪》也记载着一个很奇怪的故事:

    出方舟挪亚的儿子就是闪,含,雅弗。含是迦南的父亲。
    这是挪亚的三个儿子,他们的后裔分散在全地。
    挪亚作起农夫来,栽了一个葡萄园。
    他喝了园中的酒便醉了,在帐棚里赤着身子。
    迦南的父亲含,看见他父亲赤身,就到外边告诉他两个弟兄。
    于是闪和雅弗,拿件衣服搭在肩上,倒退着进去,给他父亲盖上。他们背着脸就看不见父亲的赤身。
    挪亚醒了酒,知道小儿子向他所作的事,
    就说,迦南当受咒诅,必给他弟兄作奴仆的奴仆。
    又说,耶和华闪的神,是应当称颂的,愿迦南作闪的奴仆。
    愿神使雅弗扩张,使他住在闪的帐棚里,又愿迦南作他的奴仆。

    这个故事说明,挪亚通过诅咒含的儿子迦南重重惩罚了含,同时还惩罚了大儿子闪,重赏的只有小儿子雅弗。为什么如此重地惩罚含呢?是因为含只把父亲醉酒裸睡的事情告诉两个兄弟,而没有与兄弟一道为父亲盖衣服吗?有可能,但这一理由未免太过武断。结合前面介绍的父子不同浴的现象,再从闪和雅弗二人盖衣服时一直避免看到老爸赤身的细节来看,长风卷地认为挪亚发怒的原因最大可能是,挪亚不愿意已经成年的儿子看到自己的裸体,即使不小心看到了,也应该装做没有看见,而含的作法恰恰触犯了这一大忌。无论出于什么想法,含把父亲裸睡的事情告诉两位兄弟,都表明他没有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也就是没有真正替老爸着想,实质是没有做到为人之子的本分,不重罚不足以让他明白道理。老大闪作为长子,知道父亲裸睡后,他只需悄悄地独自去为父亲盖衣服就行了,他却把三弟带上,又进一步扩大了家丑的范围,所以他也必须受到惩罚。这原本看似一件小事,却被《圣经》一本正经地记录在案,正说明它对后人有重大的训戒意义。

    这种成年父子不能裸体相处的现象,并不需要人们互相传戒,到一定年龄自然发生。也就是说,对于这一现象,与其说是文化因素的作用,毋宁说是人们的一种先天习性,是遗传的结果,是发生在成年父子之间的性禁忌(简称父子性禁忌,即成年父子不能裸体相处)。

    把父子性禁忌法则应用到其它哺乳动物中,马上就可以发现它的作用。对于一个成群生活的社会性哺乳动物来说,当群体中的雄性后代长到性成熟时,作为父亲的首领就会在父子性禁忌法则作用下把它赶出群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血亲繁殖现象。由此可见,父子性禁忌是一条避免血亲繁殖的机制。从父子性禁忌法法则在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这一点来看,这一法则由来已久,早在人成其为人之前就已经在哺乳动物中进化形成了,现代人类中成年父子之间不好意思裸体相处的心理现象,正是这一规则的体现,挪亚罚两个儿子的行为同样这一法则作用的结果。

    人类是成群生活的,人类的组群方式与大多数哺乳动物不同,而与黑猩猩、大猩猩等猿类动物的组群方式一样,群内出生的女性成年后要外嫁,男性则留在群内,正如现今的家族一样(关于成群生活,以及人类组群方式,将在后文详细分析)。也就是人类的群体是由几个互相有血缘关系的成年男性和几个其他血缘的成年女性为主组成,再就是未成年的后代。在没有发明衣服以前,人群中尽早会出现成年父子裸体相对的时刻,此时父子性禁忌法则就会发挥作用,父子之间就会产生一种莫可名状的心灵障碍,这是一个严重问题。这正是人类进化史上,男人们曾经的尴尬所在。

    有一个电视节目介绍,在倭黑猩猩群中,有一只青年雄性一直向一只成年雌性暗中传情,而那只雌性已经半固定性地属于另一只地位较高的成年雄性。有一次,青年雄性抓住机会正与其心仪已久的雌性温存,被那只高地位的雄性发现,高地位雄性立刻大怒示威,青年雄性见状立即落荒而逃。另一则资料介绍,有些成年雄性黑猩猩在其心仪的雌性发情期间,会相携离群索居几天。对黑猩猩离群索居的现象至少可以作如下解释:由于温存过程中雄性的运动量大,完事之后难免体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受到其它雄性的威吓和攻击,从而损害其在群体中的地位。

    如果把上述倭黑猩猩中的事例和黑猩猩离群索居现象结合起来考虑,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在人类刚从猿类分化出来的早期,原始人类中离群索居的现象可能会更多一些,最终进化为人类独有的隐密婚配习性(婚配过程避开同类进行)。汉字“婚姻”一词非常形象地刻画了这一习性。“婚”通“昏”,是昏暗不明的意思;“姻”通“渊”(古体字中两字仅表现为偏旁不同),渊源的意思。所以“婚姻”的完整意思就是“发生在昏暗之中的繁衍种族的活动”。“婚姻”一词的主要意义偏重在“婚”字上,又由此引申出“婚配、婚媾、结婚”等词。隐密婚配习性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可以有效减少对群体内幼年成员的性刺激,使那些模仿能力很强的幼年成员不会过早地性成熟,延迟其加入性竞争行列的时间,以便安心学得更多的生存技能,毕竟人类是靠聪明的大脑和娴熟而复杂的技能而生存的(所以,我们至今仍然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绝不是唠唠叨叨的说教,学习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关于这一些,后文还将进一步论述)。所以,隐密婚配习性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父子性禁忌法则的作用。

    远古人类曾经生活在热带森林中的。热带森林中光线较暗,加之树干枝叶浓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遮蔽作用,触犯父子性禁忌法则的现象相对会少一些。那时候,群体成员必须生活在一起,随着幼年男性成员逐渐长大,父子性禁忌法则导致的心灵障碍会比较容易地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冲破。冲破之后,其作用也就相对减弱了。

    人类的重大进化和技术飞跃主要是在草原环境环境下完成的。原始人类离开森林来到草原之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草原上遮蔽物少,很容易发生父子裸体相处的现象。另外,草原环境相对于森林来说,要严酷很多,变化剧烈,一部分成年男性就需要离开主群一边狩猎一边侦察地形,以便为随时可能发生的被迫迁徙行动作好充分准备。这样以来,成年男性就会与幼年成员出现较长时间的分别现象。当他们再度相逢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父子性禁忌法则发挥作用,导致外出归来的成年男性其亲生儿子面前,产生一种不太自然的微妙感觉(儿子们同样如此)。好在父亲们不至于空手而归,可以用手中的猎物、兽皮、兽骨等生活必需之物,有意无意地做些掩饰。尤其是可以作为一种补偿,父亲可以夸耀自己手中的战利品,向即将成年儿子夸示,自己是对群体负责的男子汉,是雄性的表率,只要是雄性就该如此,其它事情都是次要的!

    我们还可以合理地设想,这些战利品可以扛在肩上,可以提在手中,也可以挂在腰间,其中以挂在腰间最为方便,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遮蔽作用。特别是对于兽皮之类物品,更加方便的携带方法是围在腰间,再用皮条之类的东西扎紧,行走搏斗都不会受到影响。

    实际上,在那个时候兽皮是一类最重要的生活用品。那时候,兽皮最主要的作用应该是用来兜水,从而使古人们第一次摆脱对水源的高度依赖性,这是一次伟大的技术进步。草原比森林相对干燥一些,水源相对稀少,而任何动物都离不开饮水,不能长久脱离水源。所以,那时候的人类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饮水问题。有了用兽皮兜水的技术之后,人类就可以更方便地饮水解渴:一是由于水源附近经常有猛兽潜伏,就近水面饮水极其危险。远古人类可以挑选强壮勇敢的男性用兽皮兜水供应同伴饮水,以免让那些妇幼老弱直接暴露在危险之中。二是有些水源在陡崖峭壁之下,一般动物个体无法直接饮用,而人类则可以合作利用兽皮兜水取水,供应整个群体。三是兽皮可以贮存饮水,可以较长时间脱离水源,群体可以在安全的地方得到充分休息。四是兽皮可以携带饮水,人类得以进行更远的脱离水源的迁徙行动,如果饮足一次水可以行走一天,那么带上饮水就可以走上两天,从而大大拓展了生存空间。所有这些,对于群体内的孕妇来说,更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孕妇则是群体的未来和希望所在。当然,兽皮同样可以携带食物。兽皮如此重要,古人们自然不会轻易抛弃,至少会逐渐养成随身携带兽皮备用的习惯。正如前面所述,携带兽皮最方便的方法是围扎在腰间,习惯成自然,这实际上就是最原始的衣服。腰间有了这块兽皮,群体成员相处起来就比较心安理得了,人类因此也就有效解决了父子性禁忌问题,实际上这才是衣服第一项功能(携带兽皮的行为本身并算不上功能),即遮蔽裆部。简而言之,衣服的发明,不是古人有意为之,而是在携带兽皮时养成的习惯,并无意间发挥了它的遵守父子性禁忌法则的作用,从此男人不再尴尬。当然,女人也会因为携带兽皮的原因穿上了衣服,形成了男女的隔绝,男人再也不能为所欲为,这也是男人们为了人类的未来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请允许长风卷地就“习惯成自然”稍加分析。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对于手机、手表之物,如果某一天偶然忘记没有带上,那么心里马上会产生一种惶惶不安的感觉,甚至无法安心做事。这是人类恋物心理的体现,有些人对这一点表现的尤其强烈,医学称之为恋物症(现在许多网友的网瘾也是其表现形式之一,一刻不在网上,就会觉得有可能漏掉重要的东西,心理感到不安)。同样,经常围扎兽皮的远古人类一旦发现腰间没有了兽皮,就会马上设法找一张兽皮或类似物围扎在腰间,长此以往,人们就再也离不开衣服了,特别是腰间的那块遮羞片。

    有关衣服的起源,有许多假说,如羞耻说、保暖说、装饰说,等等,不一而足。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假说所涉及的衣服的各种功能,在人类初到大草原之时,都是相对次要的,都没有长风卷地上面提出的新假说更切合人性。也就是说,衣服的其它功能都是古人在长期的穿衣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并开发出来的次生功能,并且迅速上升为重要功能,而其最原始的回避父子性禁忌的功能逐渐被叠压隐藏,现代人因而难以窥视衣服的本来面貌。

    注意,羞耻与父子性禁忌具有本质区别,羞耻是文化教养的结果,父子性禁忌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如果强迫一个成年人脱衣服,毫无疑问最后脱掉的是裆间的那块遮羞布,因而才有“输得只剩下裤头了”之说。有一个电视节目介绍太平洋海岛热带丛林中原始部落民族,由于该地气候湿热,部落中的人们都赤身裸体,男人们只用一种草编的护套保护命根;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一的《科技日报》也报道说,南太平洋瓦努阿图坦拿岛上的一个叫卡斯塔姆的部落也有这种风俗。这种现象与其说文化因素的影响,毋宁说是一种社会习性。

    从衣服带有很强的社会习性色彩来看,人类穿衣服历史可能由来已久。要把一种习惯进化定格为习性,大概需要数万年、甚至十几万年的时间。德国人斯通金通过遗传基因的变异规律研究,发现人类身上的体虱大约是在七万二千年前从头虱中分化出来的,因而估计,人类可能正是那时候开始普遍穿上衣服的。斯通金之前还有人通过其它方法研究认为,人类穿衣服的历史起码超过十万年。

    衣服出现以后,首先,人类具备了有效遵守父子性禁忌法则的手段,彻底解决了成年父子相处的问题,成年男人之间的合作因此而更有效,为向全球大进军奠定了心理基础。其次,衣服促成了男女有别,女人获得了一个牵住男人心的办法,使得生育可以在一定程度按女性的意愿进行,从而在生育方面开始摆脱自然规律的约束。最后,衣服随之而来的就是保暖和装饰两大功能,保暖可以使人类不再惧怕寒冷,装饰则使按照需要改变体表颜色,既可以防护自己,又容易隐形捕猎,对人类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此,人类在成年男女强有力的分工合作下,开始了向整个地球伟大进军的征程。

    有意思的是,人类的这一征程似乎是天命注定,似乎上天早早地就把一个人刻在了地球上。请看下一贴:《地球·人》

[长风卷地]2006年4月4日初稿,2007年9月25日改写于兰州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别后经年 | 2007-10-8 10: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学习了婚姻的渊源!:victory:
安子昕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10-8 21: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 衣服,衣服.

小行,你知道为什么男人愿意半裸着上身,而女人则不愿意么?这里面也有学问.

不仅仅是害羞的问题呢.
一 花 一 世 界
长风卷地 | 2007-10-9 09: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安子昕 于 2007-10-8 21:43 发表
:) 衣服,衣服.

小行,你知道为什么男人愿意半裸着上身,而女人则不愿意么?这里面也有学问.

不仅仅是害羞的问题呢.


什么学问?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狐说八刀官方服务团队 | 2007-10-9 09: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衣服

是一门学问问题哈
安子昕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10-9 11: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P 有时间来一帖.
一 花 一 世 界
长风卷地 | 2007-10-9 18: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狐说八刀 于 2007-10-9 09:23 发表
关于衣服

是一门学问问题哈


衣食住行,衣排在第一位,正好与"一"发音相同,知一为始,有衣为人!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长风卷地 | 2007-10-9 18: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安子昕 于 2007-10-9 11:33 发表
;P 有时间来一帖.


李姐等着!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大海之滨 | 2007-10-9 18: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对于手机、手表之物,如果某一天偶然忘记没有带上,那么心里马上会产生一种惶惶不安的感觉,甚至无法安心做事。这是人类恋物心理的体现,有些人对这一点表现的尤其强烈,医学称之为恋物症(现在许多网友的网瘾也是其表现形式之一,一刻不在网上,就会觉得有可能漏掉重要的东西,心理感到不安)。:lol
大海之滨 | 2007-10-9 18: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也恋物,也恋楼主.:lol
安子昕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10-9 19: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长风卷地 于 2007-10-9 18:15 发表


李姐等着!


:$ :$
一 花 一 世 界
非凡印象 | 2007-10-10 07: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楼 的帖子

穿的少是进步了...因为人门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了...懂得欣赏美了...因为人体也是美学的范筹吗..:D :D
我爱光.
长风卷地 | 2007-10-10 08: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海之滨 于 2007-10-9 18:42 发表
:) 我也恋物,也恋楼主.:lol
:loveliness: :loveliness: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长风卷地 | 2007-10-10 09: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非凡印象 于 2007-10-10 07:42 发表
穿的少是进步了...因为人门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了...懂得欣赏美了...因为人体也是美学的范筹吗..:D :D


也有道理!:victory: :victory: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冰凌花 | 2007-10-10 11: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看了一篇,慢慢再看,行不驿路,真行,写出的作品都是系列片呢。:victory:
淡淡的云彩轻轻的游,融融的花朵随风舞.
冰凌花 | 2007-10-10 11: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忘了一句,长风卷地,真长,有实料才能写长篇幅。:D
淡淡的云彩轻轻的游,融融的花朵随风舞.
长风卷地 | 2007-10-10 12: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冰凌花 于 2007-10-10 11:21 发表
还忘了一句,长风卷地,真长,有实料才能写长篇幅。:D


现在知道有些驾御不住了,主要是知识太贫乏了!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老爷车110 | 2007-10-10 13: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顶 一下!
混个脸熟啊!
我生来不为了拒绝别人的,
但也不是为了被别人拒绝才来到这个世界的!
长风卷地 | 2007-10-10 13: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爷车110 于 2007-10-10 13:10 发表
先顶 一下!
混个脸熟啊!


见面就是朋友!握个手!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老爷车110 | 2007-10-10 13: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吃醋是因为爱啊!
我生来不为了拒绝别人的,
但也不是为了被别人拒绝才来到这个世界的!
老爷车110 | 2007-10-10 13: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长风卷地 于 2007-10-10 13:13 发表


见面就是朋友!握个手!

握手 哈!
谢谢啊!
请多关照哈!
我生来不为了拒绝别人的,
但也不是为了被别人拒绝才来到这个世界的!
长风卷地 | 2007-10-10 17: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酸雾(13)地球·人

在中国版的世界地图上,蓝色的海洋占了大部分,与四色交错的陆地、海岛共同构成鼓形画面。细看各个大陆的轮廓,会隐隐约约感觉到有很多熟悉的图形。人类号称万物之灵,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智慧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成为文明。当今世界并存着三大文明群:西方文明群,它的源头是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苏美尔文明),在公元前五、六世纪时古希腊的城邦时期基本定型;印度文明群,它的源头是古印度文明,又融合了雅利安人带来的古巴比伦文明成分,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列国时期基本定型;中华文明群,它的源头是古中华文明(华夏文明),独立发展,在公元前六世纪前后的春秋战国之际基本定型。德国一位历史学家称,公元前四五世纪为大轴心时代,三大文明各自独立地、几乎同时地在那个时期爆发,是一个令人十分惊奇的巧合现象。当我们把上述内容联系起来思考时,我们会发现,人类及其文明与世界地图上的主要图形之间同样存在着奇迹般的巧合现象。

    地图左边的非洲大陆几乎就是人头骨侧视像,后脑壳突出,眼窝(维多利亚湖)深陷,鼻梁、嘴巴一应俱全,不妨形象地称之为“非洲头颅”。人颅骨的标志是后脑壳突出,说明其相对脑量远大于其它动物,具备了进行高级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从侧面观看时,这一特征更加明显,凡是见过人颅骨的人都会留下深刻印象,以后就绝不会错认人颅骨。巧合的是,人类的这种标志恰恰在“非洲头颅”上获得,换句话说,人类起源于“非洲头颅”。古人类学家普遍承认,大约在三百多万年前,由南方古猿或亲缘关系相近的其它类人猿,在非洲进化为“能人”(直立人),这是人类的直系祖先。与“能人”化石一起出地的还有最古老的石器,古人类学家称这类石器为“奥杜威文化”,它标志着人类迈入旧石器时代,步履蹒跚地踏上文明的征程。自“能人”之后,人类数次走出非洲大陆,现代人类大约形成于十五、六万年前,仍然在非洲由“能人”进化而来,大约六、七万年前再次从非洲走向全球。古人类学的研究还表明,发现“能人”化石的地点集中分布在“非洲头颅”的眼窝和嘴巴周围两大区域。这又是一个巧合,对于原始人类来说,眼睛和嘴巴是生存的保证。“非洲头颅”的眼睛、嘴巴和马达加斯加岛三者之间呈现一种奇妙的位置关系,如果把长形的马达加斯加岛看做一块食物,那么,我们面前立刻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眼睛凝视着食物,提醒自己要时刻为嘴巴而奋斗,这正是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

    地中海位于“非洲颅骨”的头顶部位,在形状上看,地中海很像“非洲颅骨”上被撬开脑腔而暴露的大脑,不妨形象地称之为“地中海大脑”。与实际大脑相似,上面还分布着众多的沟回,地中海沿岸地区则相当于大脑皮层。有句俗话形容一个人愚笨“榆木疙瘩不开窍”;相反,当一个人开始理解道理时,则形容说“他的脑袋开窍了”。人类大脑的作用是认知世界,思考问题,在这一意义上讲,人类正是在“地中海大脑”处开窍的,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最终形成以科学为特色的西方文明。西方文明的许多特点与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相似,可以称之为“大脑式文明”。神经学常识告诉我们,大脑皮层是智能活动的主要区域。西方文明恰恰就在地中海沿岸发展壮大,从古埃及、古巴比伦,到波斯帝国、古希腊、罗马帝国,再到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法兰西,西方文明中心基本上在地中海沿岸按逆时针方向逐渐向西转移。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西方文明迅速在欧亚大陆西部扩展开来,及至今日,在全球范围内,凡是有人类社会存在的地方,无不受到西方文明的深刻影响,甚至被视为人类文明的主流。西方文明中重视对世界本质的认知活动。从古希腊时代开始,西方人便以获得对世界本质的完美知识、以创新知识为人生最大乐趣,善于思考客观世界,对真理有着不懈的追求,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是西方人普遍的人生哲学。正因为如此,西方文明孕育了现代科学。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一般会同时产生许多形形色色的想法,然后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判断,决定取舍。所以思维活动是一种自我否定的过程,是思想斗争的过程。与此相似,在西方文明史中,一直存在着因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不同而产生的斗争,即意识形态斗争。意识形态斗争非常残酷,必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例如,被判处死刑的苏格拉底,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酥,被烧死在火刑柱上布鲁诺,被监禁的伽利略。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麦卡锡主义,六十年代苏联的李森科主义,更是把这种对思想者个人的迫害推向登峰造极的地步。这种斗争在社会层次上则表现为文化性对峙,在古代,有古希腊与波斯帝国,古罗马与腓尼基,东罗马与西罗马,东罗马与奥斯曼帝国;文艺复兴之后,则有英国与法国,英国与西班牙的海上争霸,上世纪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的全球争霸。从本质上讲,宗教是有关世界的一种解释系统,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西方文明史中宗教斗争绵延不绝是其显著特色,中世纪多达十余次的十字军东征便是明证。在一定程度上说,现代科学和技术大国——美国的诞生都是宗教迫害的结果。中世纪时,一大批对宗教教义持怀疑态度的西方学者,为避免宗教迫害,专心通过试验观察世界,对宗教进行无言的抗争,奠定了以实证主义为标志的现代科学基础。1620年,一群倍受迫害的清教徒与破产者、流浪汉乘坐四艘渔船离开英国在北美登陆,由此催生了独立的美国。大脑是人体的神经中枢,它的思维活动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与此相似,西方人追求个性独立,向往自由,并由此凝聚成平等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和盟约意识等文明成分。

    地图上方偏右的位置是白令海峡,海峡两侧的亚洲大陆东北部和北美大陆西北部相向延伸,轮廓都隐约呈手形,各自伸出一个手指指向对方,指尖呈若即若离的状态,指尖处即是白令海峡,不妨形象地称之为“白令指尖”。人手的作用是劳动,是创造,也是传递。“白令指尖”的形象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米开朗琪罗画在西斯廷教堂天顶上的《创造亚当图》。画中上帝的左手食指与亚当的右手食指相对,指尖也是呈若即若离之势,显示出上帝刚刚创造完成亚当的那一瞬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神话内容。不用文字说明,人们一眼便可看出谁是上帝、谁是亚当、谁是创造者、谁是被创造者,并能得到被创造者的完整形象。所有这些内容全部体现在上帝与亚当若即若离的指尖上,如果不是这一瞬间,其它任何瞬间都无法把上述内容充分展现在观众面前。“白令指尖”与《创造亚当图》中的指尖相似,巧合的是,人类对美洲大陆的占领和开发与创造亚当的神话极其相似,也就是说,白令海峡“昭示”了人类及其文明在新旧大陆之间的传递关系。大约在一多年前的冰川末期,人类正是通过白令海峡当时出露的陆桥踏上美洲大陆,把整个美洲大陆变成自己的新家园。哥伦布之后,西方文明的气息又从大西洋上全面迅速地吹进美洲大陆,最终在北美大陆造就了一个科技发达的超级大国。

    南美大陆的轮廓像一只人脚,脚跟提起,脚尖正在离开地面。这是一只行进中的后脚形象,不妨称之为“南美之足”。人脚的作用是行走,支撑人在大地上探索未知世界,结果留下一串足迹。事实上,南美大陆上的文明之花迟迟不能开放,先期到达美洲大陆的印地安人,直到公元前数世纪才在加勒比海周边及南美大陆北部地区创造出玛雅文明。考古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发达的文明,玛雅人建造的金字塔可以和埃及金字塔相媲美,他们的天文知识高度发达,令考古学家叹为观止。如此发达的古文明却在公元前后突然消失,成为千古之谜。公元十世纪前后,在南美大陆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出现印加帝国,但在十六世纪被来自“地中海大脑”处的西方文明所吞没。今天,除了一些堪称辉煌的建筑遗迹之外,南美大陆的古文明几乎没有对现代文明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可以说,人类在南美大陆造就的是一个失落的文明,只留下一个古文明足迹。

    与“非洲头颅”隔海相望的是印度次大陆,其海岸线轮廓近似于人舌侧面像,舌尖右下方的斯里兰卡岛像一滴液滴,印度次大陆两侧的阿拉伯半岛和中南半岛类似于大张四开的上下唇,这是一个品尝者的特写镜头,不妨形象地称之为“南亚口舌”。舌头的作用是品尝滋味,判断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不能把任何进入口中的东西都当作果腹之物,断然决然地吐掉不能吃的东西,这是生存的基本保障措施,是一个重要的自我克制机制。印度文明注重人生本质的探讨,其最古老的婆罗门教认为,人的个体生命只是灵魂的一次轮回,是灵魂转生为人的过程,而转生就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印度古代宗教教派林立,许多教派与婆罗门教的观点相近。佛教是印度宗教中的后起之秀,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佛教看来,人生在世离不开一个苦字,人世就是大苦海。可以概括地说,印度文明基本上用“痛苦”一词来形容所认识到的人生。痛和苦是人体两个最基本的警戒性感觉(痛觉指示身体正被伤害,苦味的东西往往有毒),都是用一种使人极不舒适的刺激告戒人们要马上脱离危险。痛觉在人体上存留较长时间,不容易立竿见影地消除;苦觉存留的时间短暂,吐掉引起苦觉的东西之后,它就会迅速消失。所以,印度文明中形容人生的“痛苦”一词,其意义偏重于“苦”字,佛教单用“苦”字形容人生的说法更贴切。用苦味形容人生,这与舌头的作用极其相似,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印度文明称为“口舌式文明”。佛教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变迁不息,变幻无常,这种没有安定性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这就是人生之苦;产生人生之苦的主要原因是“渴求”,渴求也叫“贪爱”,包括贪生、贪欢、贪财、贪味、贪知、贪权等等,人有贪爱之心就产生索取行为,索求不到就带来“苦”;要除去人生之苦,就必须斩断泯灭“渴求”之心,得到最终解脱。可见,佛教的认识正是自我克制的体现。可以说,人类在印度次大陆,用舌头式的体验学会了自我克制。至今印度人生活俭朴而恬淡,以致于一片并不十分广大也不十分富饶的土地能够养活超过十亿的人口。
“南亚口舌”的东面是东亚地区,其沿海是一处特点显明的海岸线,从胶东半岛到雷州半岛之间呈优美的弧形,极其像一个人吃饱的大肚子,不妨称之为“东亚肚腹”。大致位于“东亚肚腹”中部的台湾岛极像一颗麦粒。如果把这幅组合画面看作一个整体,就可以读出它的象征意义:用粮食填饱肚皮!事实上,中华文明是典型的农业文明,种粮吃饭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大问题,是头等大事,中共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针对农业问题而发,“民以食为天”是历朝历代中国政府的共识国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吃了吗?”是中国人最普遍的问候语;中国历史上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在世界史中绝无仅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麦穗和稻穗被画进国徽,为农民起义现象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以至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中国政府宣布“我们用占全球7%的耕地解决了占全球近1/4的人口的吃饭问题”时,全世界齐声惊呼奇迹!因此,中华文明是一种“肚腹式文明”。在汉语中,“粮食”的“食”字与“事实”的“实”字读音相同,基本含义也相似相通。粮食是人们农事活动的结果,事实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是人们认知活动的结果。中华文明具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在中国人看来,如同“种庄稼就要获得粮食”一样,人们的任何活动都必须能够获得某种有用的东西,否则就毫无意义。正因如此,中华民族为人类贡献了辉煌灿烂的实用技术,且不说四大发明,只要想一想两千余岁而仍在使用的都江堰和赵州桥,看一看大运河和长城,你就可以理解中国技术的辉煌成就。以至于有人惊叹:中国人发明的马蹬把重装厚盾的武士托上马背,开创了欧洲的骑士时代,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又把骑士射落马下,打响了工业革命的第一枪。在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中,“学以致用、经世济民”几乎是任何一家学说建立的基石和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被人们自觉地接受为个人奋斗的根本动力和理想。儒家学说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范仲掩更是在《岳阳楼记》中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言,这一名言被每一位有识之士人视为座佑铭,牢记在心。肚腹的主要功能是容纳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为全身提供动力,与此相对应,“兼容并蓄”是中华文明的显著特色。中国人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至圣先师孔子总结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中国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大规模吸收外来文明的运动:一次是佛教的传入与吸收,第二次是对西方文明的吸收。佛教传入中国发生在东汉初期,经两晋、南北朝和隋唐前期,佛教文化被吸收融入中华文明之中,中华民族在秦汉及盛唐时表现为奋发向上的雄浑气象,中唐以后转变为沉稳老练、克制达观,正是佛教思想的影响所致。明朝后期,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文明,上世纪初叶达到全盛,至今仍保持如饥似渴般的强劲态势,这次运动的高潮是“五四”运动,共产主义传入中国,导致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倡导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设计,都完美体现了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特色。

    地图的中轴线上还有一串奇妙的巧合现象。最下面的南极大陆形状如同一把折扇,不妨称之为“南极巨扇”,它的上方恰恰分布着一条强盛的西风带,猛烈的西风常常在洋面上掀起高达三十米的巨浪,被视为最险恶的航海海域。靠近中间位置的澳洲大陆形状如同一团火焰,澳洲大陆恰恰是地球上有人居住的最干燥的大陆。再向上是东南亚诸群岛,这些群岛的形状如同腾空窜起的火苗,烟雾弥漫,而这里恰恰是当今地球上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其中的印度尼西亚号称“火山之国”。不妨把澳洲大陆和东南亚诸群岛合称为“太平洋烈火”。

    “南极巨扇”和“太平洋烈火”一路“煽风点火”,“烘烤”着亚洲大陆,中国所在的东亚地区首当其冲。这幅画面说明:中国是一个“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度”,历经磨难的文明将是一个成熟的文明。事实也的确如此,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前进的步伐稳健坚定,正是成熟的标志。中国的自然气候特点是灾害频繁,干旱、洪水、低温、地震等等,几乎每年都有发生,特别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和文明中心主要所在地的长江以北地区,干旱造成的灾难最为深重。“年大旱,赤地千里”之类的记载不绝于史书。没有降水,农业就没有收成,就会缺衣少食,中国的先民用一汉字概括了这一自然气候特点。“需要”的“需”字,拆开读就是“雨而”,意思是“根本的需要不过雨水而已!”。正是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中,中华民族不辱使命,锻炼铸就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合作意识。忧患意识一方面表现在,中国人讲究居安思危,生活节俭,时刻注意有备无患,现今中国人的国民储蓄率高达40%,为世界之首;另一方面表现在,中国人善于反省,古代哲人说“吾日三省吾身”,俗语称患病为“生病”,认为疾病是自己的错误所致,中国共产党更是把“自我批评”作为三大作风之一。中国人的合作意识单从一个常用词语中就会感受到,中国人自我介绍是“炎黄子孙”,其完整意义是,我们是同一个家庭的成员,合作是我们“血浓于水关系”的本质要求。与之相对应的是西方人互称“公民”,给人以关系相对松散的感觉。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正在殊死搏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组成统一战线,共御外侮,充分体现了这种合作意识,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与“太平洋烈火”相巧合,中医把疾病分为寒热两大类,把引起体温上升的急性疾病统统归结为“热症”,称作“发烧”或“上火”,治疗方法是“清热去火”。在频繁的灾难磨励下,中华民族不辱使命,提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对大自然心存敬畏,勤劳乐观而不盲目地追求顺应大自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把一个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奉献在人类面前。

    以上是地图上的十大巧合,分别是:一、“非洲头颅”与人类起源于非洲;二、“地中海大脑”与大脑式的西方文明;三、“白令指尖”与人类对美洲大陆的开发;四、“南美之足”与失落的文明足迹;五、“南亚口舌”与口舌式的印度文明;六、“东亚肚腹”与肚腹式的中华文明;七、“南极巨扇”与南半球西风带;八、火团状的澳洲大陆与当地的干燥气候;九、火苗状的东南亚诸群岛与当地活跃的火山活动(与澳洲大陆合称“太平洋烈火”);十、“南极巨扇”和“太平洋烈火”一路“烘烤”着的东亚大陆与成熟稳健的中华文明。

    巧合毕竟是巧合,巧合的事物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即使把十大巧合合并为一个,说它再次完美地体现了中华文明中“天人合一”的思想,那也仅仅是巧合而已。从《易经》开始,中国人善于用类比的方式阐述道理,这种方法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解决过无数个难题。同样,我们也可以用类比的方式思考一下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生存还是死亡?

    “非洲头颅”、“地中海大脑”、“白今指尖”、“南美之足”、“南亚口舌”、“东亚肚腹”,所有这些不免让人认为,这些图形签发了一张人类对整个地球的专利证。但是,“南极巨扇”、“太平洋烈火”组成的图形又分明在说,这张专利证随时可以化为乌有!现代人类走出非洲之后,依靠发达的智力,仅仅用时数万年(相对于地球地质史不过弹指一挥之间),就把地球上除南极大陆之外的每个角落都建成自己的家园。大约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又跨出了文明的步伐,走向崭新的生命历程,不同于基因积累型的生物进化,这是一种以智慧积累为标志的文明进化过程。时至今日,人类已经从大自然中脱颖而出,由一种普通生物一跃成为拥有主宰力的超级生物。然而,不幸的是,今天的人类也给地球带来了严重危机,环境污染、全球变暖、土地退化、生态恶化、物种灭绝、生物入侵、水资源枯竭、臭氧层消失等等。如果人类不立即改弦易辙,这次危机就将演变为毁灭性灾难。正如地图所示,人类的未来应该是,以肚腹式中华文明为主干,再次全面地、彻底地、细嚼慢咽地吸收口舌式印度文明和大脑式西方文明,汲取三大文明群以及“失落”文明中一切有益的成分,实用、忧患、反省、合作、克制、俭朴、理性、创新、盟约、科学、民主等等,形成新的文明体系,推动人类自己由超级生物向文明新人类跃进,以便实现更高层次的天人合一,及时化解这次危机,并将自己的智慧奉献给地球母亲,应对更大灾难(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导致恐龙灭绝)。但愿这次危机是文明新人类诞生时带给地球母亲的一次产疼!

    很抱歉,话题似乎扯远了。真正说起来,也并没有扯太远,为了确保这张专利证,我们的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否则,我们就会像其他先走出非洲的我们的远亲一样,不仅走不进文明,反而会在更加险恶的新环境中灭绝。这些事情无不与酸与关,都是酸的前提条件,长风卷地不得不继续漫游在远古,逐一分析这些事情。

    让我们重新回到人类文明诞生之前的远古时期,回到现代人类从非洲领取这张专利证后,走向全球的初期。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从条件比较优越的诞生地,走向荒莽开拓新家园时,是一条充满荆棘的坎坷征途,忍受的是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使得我们的女性祖先们更不容易得到酸果,需要有意识地调整生殖期。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使得我们的祖先们不得不实行严格的两性隔绝制度,否则一旦生殖期不合适,我们的女性祖先们就很难闯过鬼门关。这道鬼关就是产疼。

    请看下一贴:《夏后帝启·剖腹产》

[长风卷地]2005年3月28日初稿,2007年10月2日改写于兰州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安子昕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10-10 18: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我看啊,看啊,看啊.

一看就痴了.
一 花 一 世 界
长风卷地 | 2007-10-11 09: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安子昕 于 2007-10-10 18:46 发表
:handshake 我看啊,看啊,看啊.

一看就痴了.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只需心不由人!

本人正在全力打造《吃醋,不是因为争风》一贴,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和弦 | 2007-10-11 14: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出生的故事曾经知道一些,但老兄这样细细到来的文章还是第一次读到,又学到了好多东西:)
禹的所言所行,乃真君子也!
只是依老兄的分析来看,古时的剖腹产实在太痛苦而可怕了!不过文中列出的几种猜测,尤其是最后一条,很有说服力和可能性。
和弦 | 2007-10-11 14: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冰凌花 于 2007-10-10 11:18 发表
先看了一篇,慢慢再看,行不驿路,真行,写出的作品都是系列片呢。:victory:

欢迎老朋友!:)
安子昕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10-14 09: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小行.

如果小行是女人,那感受一定会深些.
一 花 一 世 界
银狐在线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10-14 11: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以站在启出生的地方讲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 本帖最后由 银狐在线 于 2007-10-14 11:47 编辑 ]
安子昕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10-14 11: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P 是吗?不晕吗?
一 花 一 世 界
银狐在线名人堂,杰出贡献用户 | 2007-10-14 13: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千百年来,在我国劳动人民中间,一直流传着许多大禹治水的故事。“启母石”,就是这些故事中的一个。  在登封市嵩山脚下,矗立着一块几丈高的巨石。从巨石上裂下来—块石头,象一尊雕像站立在那儿,相传这就是夏禹的妻子涂山氏变的。因为涂山氏的儿子叫“启”,所以后人都把这块巨石叫“启母石”。在离“启母石”不远的地方,还立着两根由大块方石头垒成的门柱,上边刻着打猎,农耕的浮雕画。这就是当时大禹的家门口,后人叫“启母阙(que)”。
  那时候,洪水横流。为了使人民安居乐业,大禹治水,跑遍了九州四野。在嵩山南面,西自龙门,东到禹州,有一条大河叫颍河。颍河一泛滥,两岸就变成一片汪洋,什么庄稼也不能生长。大禹为了把洪水排出去,就在登封县西北的萼岭口(也叫轩轱山)一带,凿山治水。他打算把嵩山南面的洪水引进北面的洛河,然后再让它流到黄河里去。
  这一天,大禹来到萼岭口附近一看,这里山势险峻,凿通萼岭口工程很大。他为了很快开通河道,在凿山时就变成一只巨大的黑熊。这样一来,大禹不论翻山越岭,掘土运石,引水导洪,都非常雄健、有力。
  大禹每天忙着开山凿石,没工夫回家。他顾不上吃饭,就叫妻子涂山氏给他送饭。他为了不让妻子知道自己变熊的事儿,就跟妻子约定:只要她听见敲鼓的声音,就去给他送饭。涂山氏知道丈夫辛苦,就按照他的嘱咐办事。每天,当她听到咚、咚的鼓声时,就赶快撑着木筏子,把饭给大禹送到开山的工地上去。这样,夫妻两人虽说都很辛苦、劳累,但心里很快活。
  有一天,大禹在山坡上行走的时候,一不留心,脚下踩动的几块石头从山上滚下来,刚好掉在鼓面上,发出咚、咚的响声。大禹因为忙,走得急,也没在意,只管上山去了。涂山氏一听到鼓声,心里纳闷:今天丈夫为什么吃饭早了呢?大概是特别累,饿得也快了吧!于是,她就赶快把饭做好,急急忙忙撑着木筏子给大禹送饭去了。
  谁知道,当她来到山坡前,左等右等,也不见大禹回来,就往山上爬去。她来到山上向下一看,只见有一头大黑熊,正在山下用力凿石推土,开挖河道。它把头往前面一伸,腰向下一躬,两腿一蹬,伸出两条巨臂,用力朝山岩上一推。  “轰隆隆——”一声响,山石塌下了一大片,倒在水里,溅起几丈高的浪花。大黑熊这才直起腰来,看看新开出来的山口,乐得眉开眼笑。
  这时,涂山氏一见却大吃一‘惊,心想:自己的丈夫大禹,怎么是一只大黑熊呀,平时自己为什么没有发现呢?一时间,她不知道怎么办好,就提起饭篮赶快往家跑。一路上,她又羞又急又气。当她快到家门口时,心里一阵难过,几乎晕倒。她勉强支撑住,往家门口的山坡上一站,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再说那只大熊,到天晌午了,又变成原来的样子。大禹伸展一下胳膊,抖抖身上的灰土,来到大鼓跟前,敲起鼓来。可是,他敲敲,等等;等等,敲敲,好久也不见妻子送饭来。他想,一定是出了事,就赶紧往家走。
  大禹回到家里,里里外外找不着妻子的影子,只见家门口的山坡上,多了一块巨大的岩石,旁边还放着一篮子饭。大禹这才明白:原来妻子已经变成岩石了。这时,大禹后悔不该把自己变熊的事儿瞒着妻子。他又想:妻子已经怀孕很久了。这一来,咋办呢?我没有儿子,谁来跟我继续治水呢?想到这里.他就急匆匆地走到巨石前面,用颤抖的嗓音大声喊道:“孩子他娘啊!你就这样离开我了吗?你要把儿子交给我呀!”大禹的声音,在深谷中间回荡着。
  突然,轰隆一声响,这块巨大的岩石裂开了。从巨石裂开的地方,跳出了他的儿子。大禹一儿急忙亲切地把儿子抱了起来。后来,这孩子长大了,大禹就给他起个名字叫“启”。
  许多年以后,大禹终于凿通了萼岭口,颍河两岸的洪水就顺着洛河流到黄河里去了。老百姓也开始在这里定居下来,开荒补地,过着安静的日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