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强盗亦有真性情-水浒人物漫谈(长篇连载)

    [复制链接]
狐说八刀官方服务团队 | 2010-1-31 14: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越来越精彩了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肯定有奸情...
狐说八刀官方服务团队 | 2010-1-31 14: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卢俊义这一节,剖析的好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肯定有奸情...
长远来看 | 2010-2-1 23: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更新,期待着。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灿烂海滩 | 2010-2-2 09: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志也有可爱处
灿烂海滩
在《水浒传》的众多好汉当中,青面兽杨志是我最不敢恭维的一个,这大概也是受了前辈们的影响。茅盾先生在《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中,谈到杨志时指出:“杨志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结果是赔尽小心,依然落得一场空……对于杨志,我们虽可怜其遭遇,却鄙薄其为人”。李希凡先生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杨志并不是一个被压迫者,也缺乏鲁达、武松那种见义勇为的性格特色,甚至连林冲的那种‘大丈夫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的牢骚也没有。相反的,他一直是一个‘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廷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的官迷(见《古典小说人物创造漫谈三题》),”杨志的性格,杨志的遭遇,比起林冲来,不能引起我们的同情和喜爱,因为碰壁和困顿,并没有使他的正统性格有所变化,就是参加到义军行列里来,也看不出从他的性格里迸发出革命的火花(见李希凡先生《‘水浒’人物的英雄形象及其他》一文)”。从实际情况看,这个人也毛病多多,他的幻想,他的官瘾,他的诡诈,他的狠毒,是令人讨厌的。
杨志这个人物,又是《水浒传》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也是作者花费不少笔墨重点刻画的一个人物,在读者提及水浒英雄的名单里,杨志的名字又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在第一团队里,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大概也多方面:
首先,杨志是一个极为生动、成功的艺术形象。他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显赫的家庭对他的教育、熏陶、影响都是极大的,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凭借自己的本事去干一番事业。要干事业、要取得荣誉,不当官是不行的。所以,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可以倾家荡产去买上告下;为实现这个目标,他可以向权贵们屈从俯首;为实现这个目标,他可以不择手段,也正因此他干出了很多令人鄙视之事。而这一切,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人物家庭影响所形成的固有的本质特征和思维模式来进行的。他为达到目的所做的行为是使人厌恶的,但他的执着精神却是令人钦佩的。
其次,对杨志这个人物的塑造,很有典型意义。杨志出身于名门望族,又是科班生,是朝廷武举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更重要的是他怀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就凭这三点,可说他就是个优秀的人才,完全符合中国古代社会的用人标准。就这么个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在当时的社会里,却是处处碰壁、事事困顿,落得报国无门、有家难归,只能上山为贼落草为寇。通过杨志的遭遇,不正说明赵宋王朝已腐朽没落到无可救药的程度了吗?
再次,押送生辰纲是杨志主演的一场好戏,也是《水浒传》的研究者及读者们津津乐道的一场戏。这个戏的主角也只能由杨志来担当,其他人是无法替代的。李逵、武松不够这个级别,林冲没有这么诡诈和凶狠,鲁智深能干,但不会干。因为这些人都没有杨志那么执着,没有杨志那么有把完成押送任务以达到升官目的的官瘾,只有杨志才是最佳人选!在押送过程中,杨志只能看到“官帽”在前面晃动,没有考虑到其他。晁盖、吴用是靠“天时、地利、人和”来取胜的,而杨志也正是失败在天不时------酷热难当,地不利------荒凉偏僻,人不和------内部不团结,众叛亲离。没有杨志,就没有吴用的智取,就没有这精彩、跌宕、扣人心弦的故事。
最后,作为一个英雄,杨志还是很有正义感的。东京买上告下失败后,他已经是身无分文了,连回家的盘缠都无着落,万般无奈只得卖祖上传下的宝刀。卖到遇到京师有名的泼皮无赖没毛大虫牛二。杨志这把宝刀要卖三千贯,牛二一句“什么鸟刀”,否认了宝刀的价值。又以宝刀有什么好处来刁难。杨志说了“砍铜剁铁,刀口不卷;吹毛得过;杀人刀上没血”这三件好处,于是牛二到桥下香椒铺里要了三十文当三钱,让杨志去剁。这要钱就已经明示这牛二是个泼皮,无人敢惹,杨志也不敢得罪,真是英雄落难气短,虎落平阳被犬欺。剁之前,牛二已经发话:剁开了就给三千贯。但是在剁开钱后,牛二又要看第二个好处。看完了第二个好处,又要看第三个好处:牛二要杨志砍个人看看,杨志当然不干。于是,这牛二的无赖本性就使出来了,要硬抢杨志的宝刀,一怒之下,杨志将牛二杀了。然后杨志到公堂自首,可谓敢做敢当,这也为杨志添了一把英雄的亮色。
杀了牛二本来没什么,可是它深得民心。因为牛二是个“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的人,杨志这一杀,为民除害。虽然为此他身陷死囚,但牢里的押牢、禁子、节级都不问他要常例钱;天汉州桥下众商家也因为杨志为他们除害,都来给他送饭,而且上下活动,替他使钱开脱,减轻罪刑。充军出发的那一天,天汉州桥下的大户还请杨志一行在酒店里办了饯行酒,又拿出银两给公人,请他们上下照顾,好生看待,还给了杨志银两路上用。大家不妨想想:林冲充军,是凄凄惨惨,生离死别;宋江充军是冷冷清清,泪别高堂;武松刺配是长兄身亡,无限伤感。惟有这杨志充军是风风光光,这在《水浒传》中是唯一的一次。其原因就在于,杨志为民除害,正符合当地百姓和官府的意愿。百姓再不受骚扰、压榨,官府也再不用为治不了牛二而受上司的责骂和百姓在背后戳脊梁骨。这一壮举深得民心,杨志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自然而然,杨志这一壮举,也能得到读者的支持,博得人们的喜爱。
狐说八刀官方服务团队 | 2010-2-2 14: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杨志是个比较正统的人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肯定有奸情...
长远来看 | 2010-2-3 16: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像滚刀肉牛二那样的街痞,那真的有几个杨志来收拾才对,古今一例。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灿烂海滩 | 2010-2-4 18: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晁盖为何一定要早死
灿烂海滩
托塔天王晁盖,可以说是水浒故事中的元老了,《大宋宣和遗事》中就有不少他的记载。比如,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就有他。但是这个智取生辰纲的故事与《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相比,差别却是很大的。首先是押送者不是青面兽杨志,而是县卫马安国;其次是因天太热,马安国主动买酒喝,而被晁盖等用蒙汗药麻倒;再次是,生辰纲被劫,作案现场留下了写有“酒海花家”字样的酒桶,官府顺藤摸瓜,问出了劫取生辰纲的主犯:为首的是在郓城县石碣村(不是《水浒传》里说的东溪村)居住、人号唤做“铁天王”的晁盖以及其他七人姓名(《水浒传》里,白胜只招出了晁盖一人,其他六人他都不认识)。由于宋江报信,私放晁盖,晁盖也就率领参加劫取生辰纲的另七人(《水浒传》里,白胜被捕,晁盖只带了吴用、刘唐、公孙胜及三阮、共七人上梁山),去太行山落草去了。这是一段故事。
另一段是,宋江杀阎婆惜,遭官府搜捕,躲进了九天玄女庙,官兵走后,宋江见供桌上有份天书,打开看时有三十六人姓名。这三十六人名单的最后一位,写的就是“铁天王晁盖”。到了宋代龚圣与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晁盖的名字,又向前移了几位。由《大宋宣和遗事》中的第三十六位升至三十三位。而在《水浒传》里,情况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晁盖火并了王伦,被林冲推举做了梁山的第二任头领。晁盖当了梁山的山大王后,那真是“一从火并归新主,会见梁山事业新”,他取出打劫生辰纲的宝贝和自己家里的金银财帛当众赏赐给众头目和小喽罗,这既体现了他仗义疏财的一贯作风,又笼络了王伦旧部,深得他们拥护。接着,又安排整点仓库、修理寨栅、打造军器、操练士兵,这无疑对梁山事业的奠基起了夯实巩固的作用。然后又击溃官兵,活捉黄安,长途跋涉,远去江州劫法场救宋江,不但使梁山声威大作,而且也使梁山队伍得到壮大,由原来的12条好汉一下子就巨增到40人。由于这队伍的扩大,影响也越来越大。尔后,许多小山头的好汉也主动率部加入这支队伍,使之成为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在梁山事业的奠基、创业、壮大上,晁盖是功不可没的。
但是,在《大宋宣和遗事》里,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后,便上了太行山梁山泺落草为寇,与卢俊义等押送花石纲的一班人结为兄弟,晁盖被大家尊为大头领。宋江得到九天玄女的天书后,“只得带领朱仝、雷横、李逵、戴宗、李海(注:即李俊)等九人,直奔梁山泺上,寻那哥哥晁盖。及到梁山泺上时分,晁盖已死”。由此可见,宋江与晁盖是没有在梁山泺上上共过事的。晁盖因何而死,《大宋宣和遗事》里没有介绍。
到了《水浒传》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宋江大闹江州城后,知道自己罪恶深重、十恶不赦了。在他的动员下,大批江州劫法场的好汉纷纷跟随宋江上了梁山。梁山人马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老头领十二人,新头领多达二十八人,这不可避免就存在派系。晁盖在江湖上虽然颇有名声,但远不及宋江的影响只大,很多人上梁山是冲着宋江才来的。晁盖手下贴心的,无非是劫取生辰纲的原班人马,顶多再加上林冲等王伦的旧部。可是宋江手下人才济济,势力宏大。因此,毛泽东在评《水浒传》时才会说宋江“屏晁盖另一百O八人之外”,更有人说,宋江上了梁山之后,有意架空晁盖,想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这梁山之上,岂能容二主呢?怎么办?只能让晁盖早点死掉,宋江才能名正言顺地当上了老大。果然,《水浒传》作者安排晁盖在攻打曾头市时,不听劝阻,求胜心切,贸然用兵,结果被史文恭毒箭射中,医治无效,一命呜呼。
最近一段时期,因撰文需要,读了不少有关水浒故事的杂剧。在这些元明杂剧中,凡有宋江的戏,宋江一上场就会说:“某,姓宋名江字公明,绰号顺天呼保义。某曾为郓州郓城县把笔司吏,因带酒杀了阎婆惜,送配江州牢城营,路打这梁山过,遇见晁盖哥哥,救某上山。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众兄弟推某为头领……”(见元代康进之《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元代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元代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等等)。由此可见,在一些元明杂剧中,晁盖是死在三打祝家庄之时的。可是到了《水浒传》里,作者却让晁盖死于攻打曾头市时。这一改动,只是在时间上推迟了一点而已,我觉得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反正知道晁盖是早死了就行了。
为什么一定要晁盖早死呢?这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我认为是史料原因。《宋史》等诸多史料记载,都是“宋江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没有任何史料说有晁盖横行什么什么地方的。可见,宋江是这支起义部队的头头。即使宋江手下这三十六人当中,有个叫晁盖的,也不过是个手下而已,不可能是坐第一把交椅的人。《大宋宣和遗事》里虽然有晁盖,但是该书并不是正史,它所记载的事情,只能仅供参考。再说晁盖这一人物仅仅是个艺术形象,前辈专家们的考证中,没有任何人说晁盖是个历史人物。
其次,我认为是受早期水浒故事的影响。在早期水浒故事中,晁盖都是宋江的手下(如前面提到的《大宋宣和遗事》和龚圣与的《宋江三十六人赞》)。而且在九天玄女的天书里,已经明确写道:“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古人又信迷信,这天命难违。《水浒传》作者当然也只能顺从“天意”了,让晁盖死去,留下宋江来当一把手。
最后是现实比较。晁盖有不少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和缺陷。作为大头领的晁盖,首先是缺乏作为领袖的素质,在发生重大的突发事件时,往往是大惊失色、束手无策。比如生辰纲事发后,宋江来报信,晁盖的反应,首先是“吃了一惊”,接着问“却是怎地好?”“事在危急,却是怎地解救?”一连两个问,他自己一点办法都没有。从这些言行、表情中,我们不难发现另一个问题:这就是劫取生辰纲并不是一件小事,一是生辰纲是十万贯钱财,二是把蔡京的寿礼给劫了,真是胆大包天,虎口里拔牙。这么个大动作,作为一个好的领导人,夺了这“不义之财”,不能光去图个“快活”,而是应该想到退路,想到事发的可能。对这些早应有思想准备和对策。而晁盖完全没有考虑。宋江通风报信,一再建议他走为上策,而晁盖却对走到哪里去,一脸茫然。还有些例子,就不多举了。作为一个领袖,在这危急时刻,更要镇定自若,处之泰然,这才能稳定军心、人心,才能激发士气。而这一切,晁盖都不具备。
晁盖当上了梁山寨主以后,这个人的性格也有了较大变化,变得霸道、骄横,说严重一点是变成了第二个王伦。王伦疾贤妒能只是拒好汉于山门之外,毫无杀害之心。可是杨雄、石秀来梁山投奔,晁盖听说时迁偷鸡,不问青红皂白就大怒,喝道:“孩儿们,将这两个与我斩讫报来!”一副大头领的口气。吴用批评晁盖是“自斩首足”‘戴宗说晁盖是“绝了贤路”,这不是绝贤路有能是什么呢?!而且这绝贤路的做法比起王伦有过之而无不及。还有攻打曾头市,晁盖被史文恭毒箭射中,临死前留下遗嘱:“贤弟保重,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这一遗嘱就更成问题了。我们在评论王伦时,往往拿林冲的一句话,“这梁山泊便是你的”来作说辞,说明王伦错就错在把整个梁山事业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来处理。晁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领导权这么件大事,他既没有与宋江、吴用等商量,自己也没有做认真思考,就如此轻率地决定,不但荒唐,而且霸道。他把他个人已经凌驾于整个梁山事业之上,梁山真成了他的家天下了。作为领袖的晁盖,他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聚义后应该怎么办?更谈不上将梁山事业引向何方?当然他也无法考虑,因为他毕竟是个当将军而不是当元帅的材料。他目光短浅、思想狭隘,既没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头脑,又没有组织指挥的才能,而这一切,宋江又都比他强。因此,《水浒传》的作者也就一定要让他早死,让宋江能够顺理成章地走上了梁山大头领的岗位。
长远来看 | 2010-2-4 23: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晁盖是宋代的翟让,宋江是李密。晁盖不死于曾头市,也一定会让宋江做了,总之,晁盖早死是一种必然。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灿烂海滩 | 2010-2-7 18: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倒霉的蒋门神
灿烂海滩
《水浒传》里的恶霸、地痞、流氓等人特别多,因此也就生发出许多故事来。没有这些恶霸、地痞,看不出来宋代社会的黑暗;没有这些恶霸、地痞,也张显不出英雄、好汉的仗义、爱打不平的本色。有了这些人物,《水浒传》里的故事才丰富多彩、曲折跌宕。可是,你仔细读读《水浒传》就会发现,作者在处置这些人物时,标准是双重的。
渭洲状元桥下卖肉的郑屠,因投靠在小经略相公门下,雇了十几个刀手,却敢自号“镇关西”,成了市井一霸。他强媒硬保、虚钱实契,便强占了金翠莲为妾,玩腻了,便把人家打出了家门,反而追要“当初不曾得到他一文”的所谓典身钱。没奈何,父女俩只得以卖唱的辛苦钱来还,钱少了,还被郑屠辱骂。父女俩苦楚无处诉,只能是以泪洗面,因而惊动鲁提辖。鲁提辖义愤不平,找郑屠算帐时,失手将其打死。
东京街头的牛二,号称没毛大虫,“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开封府也治他不了,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这个地痞,也是一霸。杨志因生活无着,只得卖掉祖上传下来的宝刀,卖刀时有巧遇这泼皮牛二。牛二胡搅蛮缠,以致动手抢刀,杨志火起将他杀了,可谓替京城除了一害。
阳谷县开药铺的西门庆,也算是一霸。他“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放刁把滥,说事过钱,排陷官吏,因此满县人都饶让他些个。”他为了与潘金莲私通,不择手段,参与谋害了武大郎,还有那个“专一靠些杂趁养口”,说风情、做马泊六的女流氓王婆,贪财成性,专门糟残妇女,又害人,他们最后不是被武松杀了,就是被官府剐了。
还有蜈蚣岭下的飞天蜈蚣王道人,身为道门中人,干的都是无耻之勾当。投宿张太公家,借能识风水之名,看中张太公之女,杀死张太公全家,掠走太公之女,结果被武松杀了。另外还不能不提到另外的两个淫道、淫僧,这便是瓦罐寺的生铁佛崔道成及飞天夜叉丘飞。这两个主儿,“把这出家影占身体”、“都是杀人放火的人”。他们一出场,书中写到:丘小飞挑着鱼肉和酒,口里还唱着无聊的嘲歌:“你在东时我在西,你无男子我无妻,我无妻时犹闲可,你无夫时好孤恤。”而崔道成是身边坐着一个年幼的妇人。这那里是道佛之徒,完全是两个披着道袍佛袍、灵魂肮脏的酒色之徒,结果被鲁智深、杨志杀了。这是他们应有的下场,《水浒传》作者对这批社会渣滓的处置是深得人心的。这是一重标准。
《水浒传》里,还有一类的恶霸、地痞、流氓,他们的罪行,有的与上述之人不相上下,有的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水浒传》作者处置的办法却是大打折扣,不是严惩,而是宽容、放任。同是恶霸之类的坏人,一严一松,尺度不一,这就显得太不公允了。
孟洲十字坡下开黑店的母夜叉孙二娘,是个十恶不赦的歹人。她把杀人当成儿戏,把人肉当成赚钱的资源,凶残以极。她丈夫菜园子张青跟她定的是“三不杀”的店规,可说是个最低的底线,她完全当成耳边风。过路的头陀,她杀了;鲁智深因长的肥胖,可冒充牛肉卖,她也下手了,鲁智深差点死于她的刀下;武松作为一个流配的犯人,就因为包裹比较沉重,她也下手了。她的狠毒,比郑屠、牛二、西门庆及淫道淫僧们还要毒十倍、百倍,杀她一百次都不嫌多。可是,《水浒传》的作者就让武松把她放倒在地,打都没打,就算是惩处了。
浔阳江两岸的店霸、山霸、水霸们,罪行也是不可饶恕的。比如揭阳岭上开酒店的催命判官李立,不就是看见宋江买单时交钱,发现宋江“包裹沉重,有些油水”,就起了歹心,放倒宋江三人,拖进人肉作坊准备开剥。这是书中公开写出来的,李立以此为业,他谋财害命的勾当,还不知干了多少回,杀的都是无辜的百姓。还有揭阳岭镇上的穆氏兄弟,不也是一霸吗?!就因为病大虫薛永在镇上卖艺卖药,没有孝敬他们,他们便吩咐镇上人不准买药,不准给赏钱,宋江给了薛永五两银子,结果是在镇上买不到酒喝,住不上店,还遭他们的追杀,真是太霸道了。还有浔阳江上的艄公船火儿张横,就更凶狠了,接宋江等三人上船后,马上亮出了恶贼的面目,不但劫财,而且害命,完全是江上的悍匪,在浔阳江上,被他害的又何止宋江三人。像以上提及的这些恶霸们,除穆春被薛永教训俩一顿外,其他人毛发无损,就这么算了,这又是一重什么标准呢?极不公正,又莫名其妙的标准。
最后,还要谈谈施恩与蒋门神。在这两个人身上,《水浒传》的作者所使用的标准就是典型的双重标准。他们俩的故事发生在同一件事情上,可比较性极强,比较明显。给读者的印象一般是这样的:施恩是好人,而蒋门神则是不折不扣的坏蛋,坏人就该杀。施恩被蒋门神抢了快活林,还被打成重伤,很值得同情。但是,这种印象完全错了,颠倒了是非,混淆了黑白。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看,施恩与蒋门神都不是什么好人。他们之间的争斗,完全是两股黑势力之间的争斗,比较起来,施恩更坏,更霸道。施恩为什么要霸占快活林呢?原来这快活林是客商们云集的地方,每月都有二、三百银子的收入。施恩靠什么霸占快活林呢?一是其父撑腰做后盾,二靠牢城亡命囚徒在那里跟他张罗,既是免费的佣工,优势卖命的打手。施恩怎样经营快活林呢?他自述,自己在快活林只开了一家酒肉店,这是收入的一小部分。收入的大部分,是将九十个亡命之徒强行分配到其他人的店里或赌场里工作,赚得工资,还收取保护费,就连过路的妓女想在那里落脚,首先要孝敬他,才有饭吃。这不是一霸是什么?!在看看施恩父子的作为,就更可怕、可憎。施恩的父亲是牢城的主管,也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武松一进牢城,差拨就开口问武松要常例钱,态度蛮横,连骂带叫。如这常例钱拿到了,管营当然也有份。二是杀威棒,虽是大宋武德皇帝的旧制,但有钱就可不打,旧制就等于是空制、废制,这钱送给谁?大部分当然是给管营。无钱的犯人,就欠下“勾肠债”了。所以众囚徒便说:“记下这顿棒不是好意,晚上必然来结果你。“怎么结果呢?众囚徒说了两种:一是盆吊,一是土布袋压杀。这就说明这施家牢城经常是这样草菅人命的。对于父亲的劣迹,施恩不但不制止,反而助纣为虐,协助父亲干这些骇人听闻的罪恶勾当。他的建议往往得到父亲重视。武松本是一个杀人重犯,本该监禁在号子里,就他一句话,免了杀威棒,住进了单人房,有肉有酒,有人伺候,这哪里是坐牢,简直是住宾馆,这完全是他的主意,来收买武松充当他的打手。武松又是个盲目报恩,不分好歹的人,帮他夺回了快活林。快活林是夺回来了,施氏父子如愿了。可是武松却成了他们的替罪羊,是他们给武松带来了更大的厄运,杀了更多的人,罪恶更加深重,只得上山为寇去了。武松想安分守己当平民的梦,就毁在他们手上。
再说蒋门神,他之所以要夺回快活林,当然也是看中了它是个聚宝盆,目的与施恩相同。他夺取快活林一是有靠山,这与施恩也是一样;二是凭自己“使得好枪棒,拽掌飞脚,相扑为最”,“一身好本事”,这是施恩不及的,三是他有这点胆量,敢于去碰施恩父子这颗无人敢碰的硬钉子。夺取快活林后,他是夫妻两个带着一班小徒弟在店里店外打理(当然施恩订下的旧规矩,他也可能如法炮制)。但是他没有像施恩一样动用牢里的亡命之徒在那里横行。此外,从施恩口中及书上对他的描述中外,他没有其他的劣迹。他错就错在不该派人去截杀武松(当然这主意不是他一个人出的,张都监、张团练两个也有份)。他派人去截杀武松,与施恩找人去打蒋门神的目的是一样的,只不过性质不同。想要长期霸占快活林,唯一的办法也只有除掉武松,就跟施恩一样,在不停地物色武松这样的打手。结果是武松未除掉,还搭进了自己的小命,倒霉的很。如果说蒋门神是一霸的话,那施恩是一大霸,蒋门神该杀,施恩更该杀。可是作者就没让施恩死,这不是双重标准又是什么?!
还有这回书的题目是“施恩义夺快活林”。作者的倾向性就太明显了。如说施恩是“义”的话,那蒋门神就是“邪”了。从施恩的所作所为看,他“义”在哪里?也许有人会说:武松遭张都监陷害,施恩是三进死囚牢,送酒送肉款待武松,并四处使银子为武松,这不是“义”吗?是“义”。武松是为他坐牢的,又是他的拜把子兄弟。如果这时施恩还是无动于衷,那也就成不了好汉了。这里说“义”是后话了。就夺取快活林一事看,他的行为算不得什么“义”,而蒋门神也“邪”不到哪里去!夺取快活林本身就是黑吃黑的事情,无“义”可言。作者硬要说施恩是“义夺”,这就误导了读者,把蒋门神完全当作个坏人,你说这蒋门神倒霉不倒霉!
狐说八刀官方服务团队 | 2010-2-7 23: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果然倒霉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肯定有奸情...
长远来看 | 2010-2-7 23: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施恩与蒋门神,都是黑社会,总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谁也比谁好不了多少。现在这样的人是更多了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灿烂海滩 | 2010-2-11 06: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韩伯龙是施耐庵害死的
灿烂海滩
《水浒传》第六十七回“宋江赏马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中,写了一条好汉,名叫韩伯龙。这韩伯龙原在江湖上打家劫舍,做了半世强人。羡慕梁山好汉仗义,一心要上梁山泊入伙,先来到朱贵酒店,请旱地忽律引荐。当时因宋江生发背疮,正在寨中养息,又调兵遣将,准备迎战朝廷派来攻打梁山的单廷珪、魏定国这水火二将,多忙少闲。朱贵不便上山禀报,于是建议韩伯龙在村中卖酒,等待时机。这韩伯龙听了朱贵的安排,在路旁开了个小酒店,以为自己已是半个梁山好汉了,在有滋有味地等着。
单廷珪、魏定国前来征讨了。关胜以与单、魏二将多曾相会,请兵去说服二人投降。吴用又派林冲、杨志领兵五千作后卫。这时,李逵一见没有他的任务,便吵着要下山迎战,遭宋江呵斥。李逵闷闷不乐,连夜一人带着两把板斧,偷偷下山。李逵原本就是个大大咧咧的粗人,考虑不了那么周到,偷着下山,又没带些盘缠,走了半日,腹中饥饿,便来到了韩伯龙的酒店。要了三角酒,二斤肉,吃完了,拍拍屁股就走人。刚动身,就撞上了店老板韩伯龙。韩伯龙喝道:“你这黑厮好大胆!谁开的酒店?你来白吃不肯还钱?”李逵睁着眼道:“老爷不拣哪里,只是白吃!”这就太霸道、太蛮横,完全是一副强盗的嘴脸,白吃还理直气壮,还真以为这天下是他的呢!韩伯龙也当然不吃这套,忙道:“我对你说时,惊的你尿流屁滚,老爷是梁山好汉韩伯龙的便是,本钱都是宋江哥哥的。”李逵听了暗笑:“我山寨里哪里听得这个鸟人!”当时便去腰间拔出一把板斧,对韩伯龙说:“把斧头为当。”韩伯龙不知是计,拿手来接,被李逵受起斧落,只一斧,便砍死了。
韩伯龙就这样无缘无故被李逵砍了,死得真冤。一条好汉想投奔梁山有何错?说了自己是梁山好汉,本钱是宋江哥哥的,又有什么错?就因为冒充了梁山好汉,又没做什么坏事,又没害你李逵。是你李逵霸道,白吃不给钱,对不起人家,不是人家对不起你,你便杀人,这也太野蛮了。原本就有点蛮气、霸道,上了梁山后,恶习未改,反增加了一些匪气。有时候我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真像李逵整天喊的,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宋江当个皇帝,他李逵当个将军以后,李逵会怎么样?还会不会滥杀无辜?像杀韩伯龙一样随意杀人?我看还真难说。与其让他当将军祸国殃民,还不如让他被宋江毒死,让人放心。
李逵杀韩伯龙这段故事,我认为作者完全没有必要如此设置,这段故事与前后情节脱节,没有任何联系。让李逵无故去杀韩伯龙,不但没有什么意义,反而有损李逵这一人物的形象,梁山英雄聚在一起,不就是一个“义”字,这李逵哪有一点“义”可言?
韩伯龙的故事插在《水浒传》里,可以说是弊多而无一利的。既然如此,作者又为什么要硬凑上去呢?这就跟韩伯龙这个人物有些来头有关了。韩伯龙不是个历史人物,完全是个文学形象。他最早是出现在无名氏写的元杂剧《梁山无虎大劫牢》里。韩伯龙是个什么人物呢?剧中宋江一上场,道白里就有介绍:“我打听的滦州有一人是韩伯龙,此人其家巨富,文武兼济,使一条铁棒,打天下无对(这几句道白,到了《水浒传》里,全用在了卢俊义身上了,他有卢俊义的影子)”,“我有心招安此人上山,学究哥意下如何?”吴用道:“似此英雄好汉,正可招安上山也”。这里又有请韩伯龙上山之意,所不同的是,不是用的诓骗之计,而是宋江直接派扑天雕李应去请。
李应到了滦州,病倒在旅店中,又无银两交房租,被店小二赶出店门,冻倒在韩伯龙家门口(这情节,《水浒传》中又用在李固身上了)。正巧韩伯龙看见,接回家养息,并与之结为兄弟。李应一去半载毫无音讯,宋江又派鲁智深、武松、刘唐、阮小五去滦州打探,在韩伯龙家找到了李应,问清了李应不归的原因。然后大家与李应设计,乘第二日清明韩伯龙往郊外踏青之时,由鲁智深、武松引他上山,李应在家放火,断其后路。韩伯龙被引上了梁山,却坚决不入伙,宋江只得放其回家(这情节,与《水浒传》里卢俊义上山雷同)。韩伯龙一回家,马上被官府以通梁山之罪关进监牢。宋江得知消息后,派梁山五虎下山劫狱,又把韩伯龙救上了梁山。
这出杂剧与另一出写卢俊义的杂剧《梁山五虎闹铜台》有多处雷同,于是《水浒传》的作者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就成了小说中的卢俊义上梁山始末。但同时,作者又舍不得韩伯龙这个人物,于是把韩伯龙硬塞进了《水浒传》。原来是梁山去请人家落草,小说中改成了人家自愿要求落草;原来是上梁山落了草,现在是又不舍得割舍,不尴不尬留在书中,又不好安排,干脆让他在小说中死了算了。作者安排李逵去杀韩伯龙,是觉得此事只有李逵干的出来。说是李逵砍死了韩伯龙,还不如说是施耐庵害死了韩伯龙更为准确。
长远来看 | 2010-2-11 08: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原来如此。不过在施耐庵的的笔下,李逵杀死的冤魂多了去的,也不在乎多一个韩伯龙的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灿烂海滩 | 2010-2-28 13: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李师师

灿烂海滩

在《水浒传》里,李师师是个极其重要的人物,有关她的章节不多,但作用不小。宋江想招安,的确是花了不少心思,费了不少银子,走了不少后门,结果这一切都像打了水飘一样,石沉大海,看似热闹,毫无收效。最后还是通过燕青去打通关节,走枕头风,才得以实现。这里面的关键人物,便是李师师。没有李师师,宋江的招安是个梦,而且是个永久的梦。

宋江最后是否被招安,正史里大多是这么记载的,如《宋史•徽宗本纪》中曰:“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东京、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而《宋史•张叔夜传》又说:“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这些记载,均未提到过有招安之事。但在《靖康要录》中又有“侯蒙上书未若师师进言”一句。这《靖康要录》是南宋汪藻编纂的编年体史书,记载北宋末年,起自钦宗即位之前,迄于靖康二年五月。按此系年,以宋金和战诸事记载最详。“侯蒙上书未若师师进言”一句,也就是说,李师师是为宋江招安帮过忙的。此事孰真孰假,我就不得而知了。

不管宋江招安,李师师是否帮过忙,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历史上确有李师师其人。

李师师是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之一,东京汴梁人,本姓王。据《东京梦华录》载:她父亲叫王寅,是官营染局的染匠,母亲生师师时因难产而离开人世。师师四岁时,父亲被诬为图谋不轨罪入狱,在狱中被折磨而死。失去父母后,师师成为孤儿,被青楼鸨母李妈妈看中,收为义女,改姓李。四岁开始学艺,到十二岁已成名,可到勾栏去压台。李师师唱的是“新曲”,多为文人学士填词,因此李师师与这班人的关系密切。张先(北宋著名词人,又号张三影,《天仙子》是其代表作)还为她特别创了词牌,曰《师师令》。李师师与秦观的关系更为密切。秦观有《调笑令》十首,用诗词结合的方式创作而成。每首咏一个女子的故事,其中的《生查子》,就是咏李师师的,诗中有“看遍颍川花,不如师师好”,就是赞颂李师师的。他在贬谪郴州时,在旅舍写下《踏莎行•雾失楼台》,据说是为怀念李师师而作。李师师还写有和诗,诗的末句“为我流白潇洒去”,就回应了秦观“为谁流下潇洒去”的问号,可见友情非比一般。周邦彦有首《一落索》词,曰: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据宋人陈鹄《耆旧续闻》中说,这首词就是周邦彦写给李师师的。周邦彦为什么要写这首词呢?据说由于宋代新旧两党的斗争,苏轼一贬再贬,秦观也被贬谪至郴州,周邦彦也外放去庐州。朋友们一个个被逐,李师师痛苦不已,出现周词中所说的容颜“长皱”、“玉箫闲久”、“倚栏愁”的状态。周邦彦回京见李师师如此情况,便写下《一落索》以劝慰。李师师也有不少佳作传世,这在宋代张端义的《贵月录》里还可看到,这里不一一列举了。从许多宋代文化名流都与之交往这一情况看,也可旁证李师师的才学。

作为一个色艺双佳的名妓,既是“歌舞神仙女”,又是“风流花月魁”,《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是通过燕青的眼睛来看她的貌美。书中用了“端的有沉鱼落燕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燕青见了,纳头便拜”。为什么拜呢?有诗为证:

少年声价冠青楼,玉貌花颜世罕俦。万乘时垂睿卷,何惭壮士便低头。

宋江是个“不近女色”的人,见了李师师,也大为心动,心猿意马,忘乎所以。先是口滑,揎拳裸袖,指指点点,很失理;后是“大丈夫饮酒,何用小杯”、“连饮数锺”,乘酒兴,索得纸笔,献词一首,很失态,也得意忘形,难怪李逵看见宋江和李师师喝的那么尽兴,会气的“头上毛发倒竖起来,一肚子怒气正没发付处”。

李师师的才艺、美色当然也使宋徽宗心动,据《青泥莲花记》载:“东京角妓李师师,住金线巷,色艺冠绝。徽宗自政和后,多微行,乘小轿子,数内臣导从往李师师家”(到了《水浒传》里,作者更是丑化这位嫖客皇帝,去李师师家不是“乘小轿子”,而是从皇宫挖了一条地道,走起来更方便,又不招人耳目)。到后来,据史料载,宋徽宗也不乘轿去李师师家,干脆把她招进宫中,册封为瀛国夫人(一曰李明妃,见《大宋宣和遗事》)。这些在宋代无名氏写的《李师师外传》中也都写的很详尽。

李师师与宋徽宗有一腿,这点基本可以肯定,而且关系甚笃。如果宋江走过李师师的后门的话,那么《靖康要录》中“侯蒙上书未若师师进言”就完全有这个可能。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宋江是一支流动性很大的起义武装,他有可能去走这关节,去乞求招安吗?再说,他起义的目的,无非是想夺取政权。政权还未夺,就想到招安,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就小了。强大时,在到处流动,弱小时,想招安,人家也不允。

李师师还是宋代风尘女杰之一。她很富有正义感。上面写到的同情秦观、周邦彦就是一例。旧闻稗史中还有一例。说金人逼近东京时,李师师将宋徽宗赐的御酒都转赠给抗金将士,请主帅梁师成效仿李广把酒倒入泉井,让每个将士都能喝到。这梁师成本来就是“六贼”之一,也是个坏种,他将御酒截下自己受用了。李师师又出白银三千两,央梁师成买酒,慰劳士兵,不料又被梁师成落入了自己的腰包。李师师一怒之下,用重金买刺客去刺杀梁师成,不幸刺客被擒,从此李师师以侠名震京师。

李师师最后的下落,永远是个迷。因为是迷,所谓的谜底就特别多。宋代无名氏的《李师师外传》中说:宋臣张邦昌投金后,按金人主帅的意思,抓住李师师,欲献给金人。李师师大骂张邦昌后,用金簪刺喉不死,后又将金簪折断吞下而亡,后人赞誉李师师为国殉节,夸其“饶有烈丈夫概”(清人黄廷鉴《琳琅秘室丛书》)。而《青泥莲花记》又有另一说法:“靖康之乱,师师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间,衰老憔悴,无白时风态”,“从操旧业,以卖唱为生”。《大宋宣和遗事》中又说,李师师最后“为商人所得”。还有的野史中说:汴京失陷后,师师被虏北上,嫁给了一个身有病残的老军人为妻,了结一生。也有资料说汴京失陷后,李师师削发为尼。

总之,这么个传奇女子,又与亡国之君有染,她的结局,人们有多种的期望,也正因此,她最后的归宿也就众说纷纭,成为一个难以破解的谜了。
寒梦官方服务团队 | 2010-2-28 13: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师师小姐真的是美女
生命之花:茶香袅袅
灌水乐园:笑口常开
宣传部落:携手与共
作者专集:心灵浇灌
灿烂海滩 | 2010-3-6 02: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远见卓识的费保
   灿烂海滩
  赤须龙费保,在《水浒传》中,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人物,看金本《水浒》或通俗本《水浒》的读者,是见不到这个人物的。他的故事只有在有征方腊的《水浒传》里才能找到。就是在这种版本的《水浒传》里,他也仅仅有一回书,给一般读者留下的印象不深。然而,这个着墨不多的人物,在我脑海中经常浮现,觉得很有必要为他立一小传,,让读者能看到他的好处。
  费保的故事,出现在《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三回“混江龙太湖小结义》一回书里。费保与倪云、卜青、狄成等四条好汉,原来“都在绿林丛中讨衣吃饭”,也就是做强盗。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由占山为王的强盗,“今来寻得这个去处,地名唤做榆柳庄”的地方,变成了水匪。因这榆柳庄四下里都是深港,非船莫能进,加上他们都是学得了水上功夫,故无人敢来侵扰。一日,混江龙李俊请命到太湖打探水路,带着童威、童猛并两个摇橹的水手,直奔太湖中去,渐进吴江,远见一派渔船。李俊假借买鱼,就靠近了渔船。李俊说要买大鲤鱼,渔家说:随我家里去卖与你。李俊等跟着渔家走进一庄门。那人一声咳嗽,七八条大汉,拿着挠钩,就把李俊等人捉进庄里,绑在桩木上。草厅上作着四条好汉。接下来的做法,与山寨里的强人一样,取心肝做醒酒汤。李俊在浔阳江也曾干过这类似的勾当,不想今日栽到同行手里,伤感之余,说出了自己深敢内疚的话:连累了童威、童猛兄弟。童威、童猛兄弟觉得死在这里也太冤枉了,埋没了大名。
  费保等虽是水匪,也特别敬重“好义气的人物好汉”,听了他们的对话,亲自割断了绳索,动问李俊大名。当李俊表明自己及童氏兄弟的姓名及身份后,费保等四人不但是纳头便拜,而且是齐齐跪下谢罪,,真是好汉惜好汉。虽说是水匪,但是义匪。他们之所以要捉李俊等人,是怕李俊等人是细作,是来探究虚实,要来破坏他们这块安静的乐土。
  李俊听了费保的介绍后,非常高兴,以为又为宋江哥哥招来了四位好汉,于是说:“随我去见俺先锋,都保你们做官,待收了方腊,朝廷升用。”谁知费保的回答,大出李俊的意料。费保说:“若是我四个要做官时,方腊手下,也得个统制,做了多时。所以不愿为官,只求快活。若是哥哥要我四人帮助时,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若说保我做官时,其实不要。”费保这一番话,是很有见地的,不愿在方腊手下为官,是他们清楚方腊的造反前途渺茫,最终被灭是早晚的事情;不愿在朝廷为官,是他们目睹社会的贪腐黑暗;但他们又愿帮助宋江去征剿方腊,而且表示是不畏生死,他们这是尽义。他们是尽义而不尽忠的好汉,他们尽江湖之义,朋友之义,正义之义,而不尽朝廷之忠。
  费保言而有信,在太湖四杰的帮助下,费保等人先是劫取了承造王府衣甲的运送船只,然后吴用使计,让费保扮做解衣甲正库官,倪云扮做副使,都穿了南军(即方腊军队)的号衣,将带了一应关防文书,众渔人都装做官船上艄公水手,却藏黑旋风等二百余人将校在船舱里;卜青、狄成押着后船,都带了放火的器械。船进苏州,便一齐发作。凌振火炮又发威,方腊军吓得魂不附体,逃命不迭。加上宋江的增援部队也杀入城中,,三大王方貌被武松砍死,苏州城很快被拿下。攻下苏州城,费保等立了头功,但费保有功不贪功,得了宋江的重赏后,便执意辞行,不愿为官。
  李俊奉宋江之命,送费保等回榆柳庄。在谢请李俊的酒宴上,费保的一席话,很引人深思:“世事有成必有败,为人有兴必有衰”。这句话说出了为人处世的规律。对这一点,我们要有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这人生在世就像潮水一般有起有落,有兴有衰。一帆风顺者少,坎坎坷坷者众。也正是这坎坷,最能考验人,锻炼人、折磨人。在坎坷面前,你硬挺一把,认认真真地总结一下,永不言败,反增斗志,你也就闯过去了,也许就兴了。在坎坷面前,萎缩不前,一蹶不振,也许你就衰了。兴的时候,不自傲,不忘形,抓住时机再闯一闯;衰的时候,不要气馁,调整心态,迎难而上,去博一博,这才能走好这人生的每一步。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的游戏规则就是这样:每个新兴的成王霸之业者,往往先是许以重诺,给以甜美,让你心甘情愿的为他卖命打天下。等到天下太平,他坐上王位了,又怕你效仿他去夺取政权,于是就千方百计地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你的头上,让你见不到太平。梁山义军最后的归宿,如费保预料的一样,除了少数人之外,大多数人都没有落得一个好下场。
  费保建议:“趁此气数未尽之时,寻个了身达命之处,对付些钱财,打了一只大船,聚集几人水手,江海内寻个净办处安身,以终天年”。这就是要李俊抓住这个“兴”的时候,激流勇退,这即可以逃过“不许将军见太平”之难,又可另谋发展,迎来更“兴”之“兴”。费保,虽说是太湖上一水匪,他的名声远没有宋江大,见识没有卢俊义广,知识没有吴用高,但他的眼光,却比这些梁山领袖们看的都远、都透。李俊在此之前,还是执迷不悟,对消灭方腊后的去向是没有想法的。听了费保这一番话,恍然大悟,难怪他会“倒地便拜”,说出“重蒙教导,指引愚迷,十分全美”的话来。这不是客套,是肺腑之言,对李俊来说真是“指引愚迷”。所以他才发誓:等收伏方腊后,他便带着童威、童猛兄弟来投,“若负今日之言,天实厌之,非为男子也”。也正是因为费保为其“指引愚迷”,李俊才逃过被奸徒杀害的一劫,并且在海外得到更大的发展。
狐说八刀官方服务团队 | 2010-3-6 03: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远见卓识的费保
   灿烂海滩
  赤须龙费保,在《水浒传》中,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人物,看金本《水浒》或 ...
灿烂海滩 发表于 2010-3-6 02:49
世外高人也
长远来看 | 2010-3-6 08: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4# 灿烂海滩
赵佶为了约会李师师小姐,可是专门修了一条地道的,由此可见李师师小姐确有过人之处。宋江无胆,入宝山而空归,呵呵。
长远来看 | 2010-3-6 08: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 灿烂海滩
能人异士,多存在于草莽之中,赤须龙费保是也。
长远来看 | 2010-3-6 08: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看到灿烂海滩的精彩大作了,欢迎了{:1_243:}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灿烂海滩 | 2010-3-12 06: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义士到战士的鲁智深
灿烂海滩

鲁智深的成长,我们以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义士——斗士——战士。他的行为也随之变化:由自发到自觉到彻底。他的成长道路,正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所走的典型道路。他所走的这条路,水浒英雄里,很多人不具备。宋江、吴用、卢俊义等领袖人物与他差之远矣!就是反抗性比较强的武松、石秀、李逵、阮氏三兄弟,与他也有一定的距离,不信,就让我慢慢介绍介绍。

先说作为义士的鲁智深。鲁智深是个边防军人,更重要的他还是个江湖好汉。作为江湖好汉,起码他应有嫉恶如仇,除暴安良,敢打不平,同情弱者的品质。鲁智深他具备这一切。救金氏父女是同情弱者,打郑屠是除暴安良,救金氏父女他付出了十五两银子﹙其中十两是借史进的﹚,打郑屠,他丢了饭碗,这就与武松、石秀不同。武松帮施恩打蒋门神,不能算是除暴安良,也不是敢打抱不平。为什么这么说呢?你说蒋门神与施恩,谁是暴?谁是良?都不是,他们都是暴。施恩为什么也是暴呢?看看“武松威镇安平镇”便可知道。施恩凭什么占据快活林的,凭他父亲的淫威。他父亲何许人?他父亲是孟州牢城的管营,也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武松刺配孟州牢营后,狱友们的介绍就一目了然了,什么“盆吊,”什么“压杀”等害人的手段,这是暴不?再说施恩占据快活林,不但自己开店,而且动用八九十个亡命囚徒,到别人家店里工作,他坐收渔利,过路的妓女想到快活林谋生,首先得参拜他,才能留下,这是不是霸?蒋门神与施恩的斗争,说穿了,是恶势力之间抢夺地盘的斗争,武松帮谁都是错。石秀呢?原是个羊马贩子,随叔父在外贩卖牲口,不料叔叔死了,自己做生意又蚀了本,还乡不得,只得流落蓟州卖柴为生。长街救杨雄到是路见不平,出力相助,结果呢?他结束了卖柴为生的辛苦,搬到杨雄家去,有吃有喝,还添了不少新衣。鲁智深却没有这等好事,他落得了什么呢?什么也没有,反而赔进去不少。鲁智深见义勇为,为林冲打抱不平如此,桃花山为救刘太公之女,痛打周通亦如此,完全是江湖义士所为,而且处处都是“救人须救彻”的“彻”字,而且都是自发的。

再说斗士鲁智深,救林冲可以说是鲁智深行动、性格的一个升华,开始由义士到斗士,由自发提升到自觉。救林冲,他知道要担很大的风险,面对的不是郑屠某一个人,或周通等一班草寇,而是高太尉这样有权势的大官儿。像林冲是他的手下,他都会下毒手,置之于死地,对鲁智深这样一个僧人,高俅想害死他,就想踩死一个蚂蚁那样简单,鲁智深知道这一切。但他决不像林冲一忍再忍,委曲求全,而是坚决、果敢向当朝权贵挑战,而且是主动挑战。岳庙林冲娘子遭人调戏,他拿了禅仗带人赶到,林冲说出“不怕官,只怕管”时,鲁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仗了去。”把堂堂当朝太尉骂成是“鸟,”虽是粗话,但藐视神情可见。大闹野猪林时,他当着董超,薛霸的面,再一次公开挑战,又说道:“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见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仗。”林冲得救了,免遭途中被害,可是鲁智深难逃厄运。董超、薛霸回东京后向高俅禀报鲁智深救护林冲一事,高俅恨之入骨,分付大相国寺长老不许鲁智深回寺,又差人到处捉拿。连和尚也当不成了,只有亡命,“奔走在江湖上,东又不着,西又不着,”无奈之下,准备到二龙山落草,谁知二龙山山大王又是第二个王伦,容不得鲁智深,把山上的三道关门紧紧栓住,拒鲁智深于山下。后遇上另一个同样命运的“天下沦落人”杨志,在曹正的帮助下,终于杀死了不按江湖道义办事的邓龙,与杨志一起做了二龙山寨主,结束了爱打暴不平,这个自发的个人行为,转向以集体的力量,正面的与当权统治者面对面的斗争。这就标志着他的反抗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义士变成了斗士,由个人抗争变成了集体反抗这么个新的阶段。

上二龙山后,他做了第一件大事就是,当桃花山李忠、周通遭官兵围困、派人向他求援时,鲁智深、杨志等义不容辞,率领手下五百弟兄,六十余骑军马,敢于向两千官兵叫板,对阵。也正是在这场激战中,展示了斗士的风采、斗士的胆略,壮大了队伍。同样在这次出征中,当孔亮上山求援,他们也看到,敌方城池坚固,人马强壮,又有呼延灼等猛将,单靠一二个山头人马去打青州,肯定是要吃亏的。于是他们想到了联合,联合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人马共同行动。由鲁智深率领去打头阵,同时,鲁智深更极力赞同去向兵雄将广的梁山救援。在梁山义军的支援下,终于攻破青州。在这次联合行动中,鲁智深进一步看到联合的力量,团结的威力。他毅然决定;命“施恩、曹正回二龙山,与张青、孙二娘收拾人马钱粮,也烧了宝珠寺寨栅,”投身到梁山这洪流滚滚的大家庭中来,众虎同心归水泊,使梁山之火,燃成燎原之势,鲁智深也在这大洪炉中得到很好的磨练,完成了由斗士到战士的转换。

最后说说作为战士的鲁智深。在水泊梁山众好汉中,对恶势力斗争最英勇、最果敢的是鲁智深,对当权统治者最没有幻想的也是鲁智深。在梁山英雄“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的大好形势下,宋江他不是乘胜前往,更有力地打击腐朽的北宋皇朝,而是花重金,走后门,乞求朝廷“赦罪招安。”特别是排座次后的重阳节,梁山上举办了盛大的菊花会,宋江大概又是多喝了几杯,诗兴大发,写下《满江红》一词,这回不是荒唐言,而真是酒后吐真言,写了还不算,还要乐和唱出来,大唱招安的老调,当即遭到武松、李逵的反对、李逵是踢翻了桌子大叫:“招安,招安,招什鸟安。”武松是说:“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李逵对招安的反对,并不是他认清了招安后的危害,他连自己上梁山都是稀里糊涂的,“我在江州全身拼命,跟你﹙指宋江﹚来”的,他哪搞得清招安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反对招安,只不过是觉得梁山之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样称兄道弟“快活”,招安之后就没这么快活了,这是他在第一百十回,看宋江闷闷不乐时,他再三说的话。

武松呢?虽说也反对招安,他反对招安是“怕冷了兄弟们的心”。至于更多的理由他也说不清。因为在梁山好汉当中,在整个《水浒传》中,他是第一个提出招安的,这一点我在《武松形象前后有别》一文中有详述请读看看便知。武松还未正式落草,就已有日后接受招安的想法。菊花会上他虽反对招安,当宋江训斥他时,他也无言以对。

倒是鲁智深这时敢于直言,他反驳道:“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的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这里宋江认为自己领导的梁山义军是“邪”,因此要“归正”,而鲁智深却提出满朝文武是“邪”,言下之意义军是“正”,因此他表明自己反对宋江的“改邪归正”的立场。宋江否认自己的做法“如何冷了众人之心”?而鲁智深再次声明,你要招安,我们就散伙,这不是冷了兄弟们的心是什么!他明确指出“招安不济事”,态度坚决的很。宋江对鲁智深的反驳,也知道自己理亏,既不敢像对武松那样训斥,更不敢像李逵那样发淫威,只是高调一番,结果是“当日饮酒,终不畅杯,席散,各回本寨”。

鲁智深立场如此鲜明,态度如此坚决,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军中,耳闻目睹官场的黑暗、文武官员的“奸邪”,这是事实,是改变不了的。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的干净”?也正因为他认清了当权者的真实面目,他才会鲜明地反对招安,成为梁山上真正的战士。虽说最后他还是跟随大伙接受了招安,在情感上说,他真是怕“冷了兄弟们的心”,不得已而为之。从写作角度上来看,他接受招安也是作者强迫的。这么一个主动鲜明地反招安的战士,书中没有任何铺垫,前面又没有伏笔,怎么说变就变,使人想不出原因,这前后简直是两个鲁智深,而且后者明显是被作者扭曲了的鲁智深。他的转变没有道理、太突然。李逵接受招安是盲从,武松接受招安有伏笔,鲁智深什么都没有,有的只能是作者的败笔。
长远来看 | 2010-3-14 13: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欢迎了,献茶{:1_243:}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长远来看 | 2010-3-14 13: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整部水浒,只有鲁智深是个大写的人。别人的行侠仗义或多或少都有为了身家利益不得已的成分,只有鲁智深真正做到了路见不平一声吼,完全没有了自己的利害,很是仰慕。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长远来看 | 2010-3-14 13: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 狐说八刀
写到鲁智深了,快去瞧瞧。
灿烂海滩 | 2010-3-18 17: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灾星”刘唐

灿烂海滩

赤发鬼刘唐,是天罡星中的“天异星”,这个星号取的不错,他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就在于这个“异”字上。

首先是他的外貌异于别人。《水浒传》对他的外貌有段描写,在“赤发鬼醉卧灵官殿”一回书中写道:“露出一身黑肉,下面抓起两条黑魉魉毛腿,赤着一支脚……紫黑阔脸,鬓边一搭朱砂记,上面生一片黑黄毛。”别说是在夜里,就是大白天看见他,都让人瘆的慌。李逵的长相虽然也不敢恭维,但与这位刘唐比起来,又小巫见大巫了。

再次是,他的行为也异于别人。只要有他的地方,不是他自己倒霉,就是别人遭殃,他可说是个地地道道的灾星。比如他出场,是一个人赤条条地睡在灵官庙内的供桌上,把破衣裳团在一块作枕头,枕在头下,醉醺醺地直打呼噜。人们大多喜欢以貌取人,他这副尊容,一看就不是个“善良君子”,雷横当然把他当贼拿。本来就是来报信,“送一套富贵”给晁盖的,这么一件大事,应该谨慎点、小心点,可是偏偏又喝酒,喝就喝酒,还贪杯,非得来个一醉方休,这哪能不出事的呢?好在晁盖机灵,不然的话,真当贼拿,抓进衙门,就误了大事。衙门虽然没有进去,在门房高高吊了一夜,也够倒霉的。

这一套“不义之财”他是送到了,晁盖在吴用等人的帮助下,这财也劫到手了,由于吴用的大意,留下了不少破案的蛛丝马迹,这劫取生辰纲的案子很快也破了。因为夺的是当今太师生辰纲的大案,当地官员岂敢怠慢,犯罪嫌疑人白胜被抓了,这白胜又是个软骨头,一动刑,便招出了主犯晁盖的名字。事不宜迟,三都缉捕使何涛会同郓城县尉百余人,赶往晁盖的东溪村拿人,因晁盖早已得到宋江的通风报信,待官兵到时,已放火烧庄,逃到石碣村三阮住处。官军又赶到石碣村,一阵厮杀,官军大败,晁盖等也无路可逃,只得上梁山落草。如果没有刘唐“这一套富贵”来,晁盖完完全全可以在家过平平安安的好日子,这灾星一闹,不但好日子过不成了,连个普通的老百姓也没得做了,只有上山为“匪”了,你说遭殃不遭殃?!

火并王伦之后,晁盖当了梁山的山大王,为感谢宋江的救命之恩,决定请一个弟兄带着重金,去郓城好好酬谢宋江。晁盖、吴用、阮氏三兄弟都是当地人,当然不便前往。公孙胜应当是最佳人选,既是外地人,又是个游方道人,无人认识,也不会引起怀疑。谁知这吴用不知搭错了哪根筋,单单选中了刘唐,去郓城走上一遭。刘唐的出现让宋江吃了一惊,收了刘唐的书信后,立即催刘唐夜回梁山,以防不测。刘唐是安全的回到梁山了,这宋江从此就不安全了。这里出了一个蹊跷事:刘唐带来的这么一封人命关天、通匪的书信,居然被宋江放在招文袋里近二个多月没有而没有处理,结果落入“外宅”阎婆惜之手。此时阎婆惜正与她的姘头张文远打的火热,嫌宋江在身边碍事,巴不得摆脱宋江。有了这封信,机会终于等到了,阎婆惜以此来要挟宋江。不得已,宋江把她杀了,走上了“犯罪”之路。如果没有刘唐送这封信,宋江可安安稳稳地当他那个押司,这灾星一来,别说当押司,就是老百姓也当不成了,只有去做逃犯了,倒霉不倒霉?!

攻打曾头市,晁盖执意要亲自带兵出马。出发之前,忽起一阵狂风,把晁盖新制的认军旗吹断,众人尽皆失色。吴用、宋江等认为是“不详之兆”,劝晁盖改日出兵。风能吹断军旗,有多种原因,但在我国古代作品中,常用此法以示“不详之兆”,这也无可厚非。而晁盖却说:“田地风云,何足为怪?”点了二十位头领出征,这其中就有参与了劫取生辰纲及原梁山的老友,当然就少不了刘唐了。不知道为什么,他却没有把智多星吴用带上。晁盖是个有勇无谋的主儿,加上性格又易急噪,次日去观察地形,又没作应急准备,刚一到观察地,就遭袭击。第二日搦战,对敌情又不熟悉,首战就失利。两个和尚来诈降,他又不识真伪,林冲苦谏,要晁盖勿轻信对方,指明“其中莫非有诈”,晁盖却是刚愎自用,点了十名头领,为首的就是灾星刘唐。这刘唐自幼就漂泊江湖,学的些本领,单打独斗可能是把好手,这战略战术,他哪里懂,结果中了敌人的埋伏,落入敌人的圈套,乱箭之中,晁盖被史文恭毒箭射中,大败而归不说,晁天王也因中此一箭而一命呜呼了。冤不冤?!

攻打东昌府时,梁山好汉郝思文、徐宁、燕顺、韩滔、彭玘、宣赞等人都被没羽箭张清的飞石打伤或击中,就连五虎将中的双鞭呼延灼都败下阵来。刘唐不自量力,居然也出阵迎战。他也不想想,呼延灼都不是张清的对手,像郝思文、徐宁等这些在朝廷中干过、久经沙场的将军都败了,他一个江湖游士却要上阵,精神固然可嘉,但毕竟是螳臂当车。他一出阵,张清便大笑,骂道:“你这败将!马军尚且输了,何况步卒!”这张清说得没错,张清在马上,刘唐在地上,人家打起你来,居高临下,人家打败了,你也赶不上,人家打赢了,你也跑不掉。刘唐哪管这些,一上阵,拼命上前,眼疾手快砍伤了张清的战马,那马一痛,蹄直踢,尾直摇,这马尾正好扫着刘唐,使刘唐双眼生花,张清乘机一棵飞石,将刘唐打倒在地,自认倒霉!

征方腊攻打杭州城时,宋江集中了几乎所有幸存的梁山好汉奋力攻城。宋江亲自带兵攻北关门。宋江大军一到,北关门城门大开,方腊大将石宝便出马迎战。宋江军中急先锋索超一马当先,两个斗不到十回合,石宝卖个破绽,回马便走,索超不知是计,拍马就追,石宝一回马,一槌正中索超脸上,死于马下。邓飞急忙上前营救,石宝马到,邓飞措手不及,又被石宝一刀砍死,宋江大败。尔后,吴用设佯输诈败,诱引敌兵离城之计,来配合各门一齐攻城。而此时的刘唐跟随卢俊义攻打候潮门,宋兵兵临城下,城门就是不开,但又放下了吊桥。刘唐立功心切,一骑当先,直抢入城去。城上的敌兵见刘唐飞马奔来,立即砍断绳索,坠下闸板。可怜刘唐连人带马,死于门下,灾星陨落。
长远来看 | 2010-3-18 17: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什么要把刘唐写成这样呢{:1_398:}
这是个问题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灿烂海滩 | 2010-3-29 05: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孙二娘真是个母夜叉

灿烂海滩

夜叉,按《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佛教指恶鬼。后来用来比喻相貌丑陋、凶恶的人”。所谓“母夜叉”,自然是指女性的恶鬼了。在《水浒传》里,孟州十字坡开酒店的孙二娘就被冠以这个绰号。

我们先来看看孙二娘的尊容。先是一个远景:

为头一株大树,四五个人抱不交,上面都是枯藤缠着。看看抹过大树边,早望见一个酒店,门前窗槛边,坐着一个妇人。

好一幅古树美女图,颇有点诗情画意。再来一个中景:

(那妇人)露出绿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钚,鬓边插着些野花。

这样子多少透出一点土气、野气,不会打扮,又爱美、臭美。再来一个近景:

(那妇人)下面紧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

这野中又带出一丝淫味妖气。最后是一个特写:

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脚。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

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金钏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

这妇女凶像毕露,还带着几分丑,完全是个黑店黑老板的形象。说实话,没有这副尊容,
也难当这黑店的主儿。

再看看,她是否凶恶?答案也是肯定的:凶恶。不但是凶恶,而且是凶恶到凶残,令人发指的程度。她开的黑店,江湖上早有歌谣唱之:“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这就充分地作了说明。林冲杀人是被逼的,武松杀人是为报仇,石秀杀人是解己恨,宋江杀人是灭口,李逵杀人是战斗所为,都有说的过去的理由,有的理由还很充分,使人同情,而孙二娘杀人是不可恕的。她既不是报仇,也不是解恨,更不是战斗所为,她完完全全就是为了一己私利。人家杀人,杀就杀了,而孙二娘杀人就是为了取人肉,最可恨的是她还用这人肉来做馒头馅,用大块人肉充当黄牛肉,当街叫卖,欺骗顾客,谋取私利,赚这黑心钱,真是毒似蛇蝎,恨似豺狼,完全没有一点人性。

她的丈夫、菜园子张青一再叮嘱他:“三等人不可坏他,第一是云游僧道,他不曾受用过分了,又是出家的人……第二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他们是冲州撞府,逢场作戏,陪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若还结果了他,那厮们你我相传,去戏台上说得我等江湖上好汉不英雄……第三等是各处犯罪流配的人,中间多有好汉在里头,切不可坏他”。虽说这张青也不是个什么玩意儿,但这话中多少还有点江湖好汉的味道,再说这三类人都是穷人,是榨不出什么油水来的,杀之无义。而孙二娘是不理不睬,全当耳边风,根本就不记在心上。

鲁智深当时就是个云游僧人,从十字坡经过,孙二娘看他长的肥胖,正是当黄牛肉卖的好货,于是下了蒙汗药把鲁智深麻倒,要不是张青回来的早,也就成了她的刀下鬼了;武松经过十字坡时,早有戒备,知道这是个黑店,故意用言语挑逗看看孙二娘到底是用什么手段害人的。此时的武松也是个流配的犯人,正是张青所分付的不可害的三等人之一,按说是孙二娘不应该害的。再说武松一进店就用江湖上的歌谣点破了孙二娘开的是黑店,然后又从馒头馅里找出毛来加以证实。照理说孙二娘应该收敛收敛,做的不要太露骨,随便打发武松等人,吃饱喝足走人就算了,然而孙二娘毕竟是孙二娘,是个母夜叉,凶恶是她的本性,她也不知道武松是来者不善,她还是我行我素,决定下手了。可是她又是个马大哈(也可能以前从没有吃过亏,没有这方面的教训),不注意武松的一举一动,结果呢?反被武松翻倒在地求饶。后来张青归来求情,武松才放过她。

事后张青问及如何又要害流配的武松时,孙二娘回答道:“本是不肯下手。一者见伯伯包裹沈重,二乃怪伯伯说起风话,因此一时起意。”这个回答是鬼话,不过也有实话。鬼话是“本是不肯下手”,实话是“见伯伯包裹沈重”,这才是她决心下手的真正目的。所以武松反驳道:“……我见嫂嫂瞧得我包裹紧,先疑忌了,因此,特地说些风话,漏你下手。”当武松提出要救那两个公人时,在人肉作坊里,武松还看见“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五七条人腿”。可见这个母夜叉又杀害了不少无辜的过客。孙二娘可恶就可恶在,她既不象江湖好汉那样杀富济贫,她也不分好人坏人,她是有钱者杀,肥胖者杀,不顺眼者杀,完全是以杀人谋私,以杀人赚钱,可以说是一个最残忍、最凶恶的人,是个十恶不赦之人。

孙二娘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如此任性、凶恶、残忍的母夜叉,我看原因是多方面的。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孙二娘就出生在这个“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家庭里。他父亲孙元,唤做山夜叉,从小就“专一剪径”,这不能不影响着孙二娘,所以张青说她是“全学得他父亲的本事”,这是家庭的教育。再就是社会的影响。宋末社会在《水浒传》里写的很分明,是皇帝昏庸,贪官污吏当权,地痞流氓横行,好人是难当的。林冲算是个大好人吧,就因为老婆长的有几分姿色,屡遭迫害,九死一生;阮氏三雄也算是好人了,本来就穷得叮当响,王伦当了梁山大王后,害的他们赖以为生的渔民都当不成了,只能去铤而走险夺取生辰纲。武大是个善良厚道的好人,结果死在偷人的老婆手里。这样的社会现实怎能不影响孙二娘。好人难当呀,加上他本来就穷,又是这行出身,生活现实如此残酷,也影响着她,使她失去了人性。再者就是《水浒传》作者的有意丑化。《水浒传》中的妇女,在作者笔下有几个是好人或是有好下场的呢?不是偷情拭夫的淫妇,就是忘恩负义的小人,要不就是任人摆布的牺牲品(如花荣的妹妹),要不就是不堪凌辱自缢而死的林娘子。梁山一百O八将中,唯有三个女的,一个是毫无亲情、感情的扈三娘,一个是五大三粗、动不动就打老公的顾大嫂,再就是没人性的孙二娘,作者对于妇女的歧视,也是形成作品中孙二娘形象的最重要的原因。
长远来看 | 2010-3-29 07: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孙二娘是强盗世家呀,怪不得如此强横。{:1_399:}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杭洛汐 | 2010-3-29 17: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没看过《水浒》,但对里面的出名人物也了解一些,看了楼主的文章,深有体会啊····{:1_424:}
苌の帥卟媞滒の諎,詘莱蒾亽媞滒の卟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