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 精华
- 9
- 猫币
- 0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谈到王小波,就不能不提及李银河;谈到王小波和李银河,就不能不说说性。
初次接触王小波的作品,就是那部在台湾获得殊荣的《黄金时代》。当初一看到这部小说就喜欢上了它,并不是因为它表达了多么崇高的思想引起我多少的震撼,而是因为作者没写几个字,就写到了性:“陈清扬说,我始终是个恶棍。她第一次要我证明她清白无辜时,我翻了一串白眼,然后开始胡说八道。第二次她要我证明我们俩无辜,我又一本正经地向她建议举行一次性交。”
这样的描写,或者说比这样的描写还要露骨的性,在《黄金时代》里比比皆是。这也因此成为人们批评王小波作品的一个依据。对此,王小波是这样回应的:“现在可以谈谈为什么别人说我的作品格调低———这是因为其中写到了性。因为书中任务不是按顺序干完了格调高的事才来干这件格调低的事,所以它得分就不高。”
与那些批评家们的意见相反,那时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的我,读完作品后并没有因此而高潮迭起兴奋不已,而是深深的感受到了此间所蕴涵的深沉的悲剧意义。这对于所谓引导文学导向的批评家们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讽刺。
王小波所谓的黄金时代,在他的年龄来说是二十一岁;在社会现实来说,正处于动乱的时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性得到了普遍的压抑,愈年轻感受愈深。王小波用直接的彻底的语言还原了性,还原了二十一岁该有的性的勃勃生机,赋予了性以一种更深的价值。
先有了性,最后得到了爱情;用嘲弄的反传统的方式回应干部们要求的检讨。这种与时代的不谐和音,非人的本性所致,而是为摆脱来自现实的压抑,用看似非正常实则正常的性爱来表达反抗的意义。
因此,王小波的性,并不肮脏,相反,充满了敬意。
王小波的作品能得见天日,并在人们中间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其夫人李银河功不可没。虽然李银河是王小波的夫人,但后来一系列对性的表述,说明其对王小波赋予性的涵义的理解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样准确。
宣扬“换偶”、“乱伦”的理论在李银河看来,也是对人性的尊重,是对人的权利的一种维护和抗争。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无疑是对的,但关键的一点是没有考虑到社会现实的土壤,因而缺乏了最起码的群众舆论基础。
王小波的“性”,是在畸形的社会中,体现了对爱情、对自由的渴望;超越时代的性行为体现了为实现这种渴望所做的抗争。而现在的社会,在经济长足发展而道德风气日益败坏的时候,人们都在普遍反思,并试图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提出既无传统道德基础,也无现实意义的性学论,无异于在人们焦灼的心火上浇了一瓢油,引起全民的置疑和批判就不足为怪了。当然,往后几十年,这种理论是继续遭受厄运还是成为时代的宠儿也未可知。
由此可见,性本身并无肮脏纯洁之分,当赋予了它某种价值倾向的时候,它体现的是思想还是仅仅表达一种行为,就高下立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