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文学的断裂是一个事实

[复制链接]
查看7747 | 回复4 | 2009-12-24 10: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卢小狼 于 2009-12-24 10:17 编辑

文学的断裂是一个事实

伟大解释的失效

卢小狼:很多人认为21世纪进入浅阅读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学和以前的文学似乎也有了不同的含义,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谢有顺:文学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但我认为,到80后这一代作家崛起,真正的文学断裂才开始出现。我读他们的作品,有一个强烈的感觉,不仅这一代人的文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连他们的出场方式,作品的传播方式,都和以前的作家有天壤之别。尽管用一个年代来命名一代人的文学,是机械的,不科学的,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这也是一个事实。我之所以说,他们的出现,实现了一种真正的文学断裂,首先是这一批作家的出场方式和前面几代作家是根本不同的。前面几代作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通过期刊、评论家和文学史来塑造自己的文学影响、文学地位的,可如今,这个由期刊、评论家和文学史所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文学机制,在80后一代的作家身上,彻底解体了,在他们身上,出现了由出版社、读者见面会、媒体所构成的新的三位一体的文学机制。谁都知道,出版社、读者见面会、媒体之间,横亘着消费和市场——正因为这一代作家不回避市场问题,所以,他们的写作,多数都是一种读者在场的写作,他们不是关在密室里写,而是注重读者的感受,也在意和读者的互动,通过博客、读者见面会、媒体讨论,他们能时刻感受读者的存在,这个存在,也从正面肯定了他们的写作价值。
    这种写作语境的变化,必然会改变他们的文学观念。事实上,读80后一些作家的作品,你会有一种感觉,那个我们讨论了很久了的后现代社会,也许真的来临了。经验的碎片,浅阅读,削平深度,消费符号与趣味,等等,这些都是许多80后作家作品的特征,也是后现代社会的一个象征。他们注重现在,书写自我,满足于想象的奇崛,语言的个性,反历史,轻经典,甚至连父母一代的生活,都很少人有兴趣关注。这种话语方式,对于被经典和传统养大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断裂,是绝对的重新出发。由他们,我在想,传统和经典这些东西,以及我们过去关于文学的很多伟大的解释,今天对于年青一代而言,真的还有效吗?至少,一切已变得很可疑。而在如何面对新的文学力量崛起这一现实面前,文学界、批评界似乎都还没有充分准备好,不仅存在审美知识失效的状况,也有因思想贫乏而无力阐释新作品的困境。因此,变化还将继续,甚至不同写作之间还将更加对立。
   

作家,珍重!

卢小狼:从批评家的角度,您认为进入21世纪后文学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了?为什么?
    谢有顺:文学的发展并不是进化论式的直线发展方式,它也可能走迂回、螺旋式的路,尤其是每个个体,写作的状况都非常复杂,因此,并不能简单地说文学是进步还是退步了。但有一点我想指出的是,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小说迷恋凡俗人生、小事时代多年了,这种写作潮流,最初起源于对一种宏大叙事的反抗,然而,反抗的同时,伴随而生的也是一种精神的溃败——小说被日益简化为欲望的旗帜、缩小为一己之私,它的直接代价是把人格的光辉抹平,人生开始匍匐在地面上,并逐渐失去了站立起来的精神脊梁。所以,前些年,尖刻的、黑暗的、心狠手辣的写作很多,但我们却很难看到一种宽大、温暖并带着希望的写作,可见,作家的灵魂视野存在着很大的残缺。而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只挖掘人的欲望和隐私,而不能以公正的眼光对待人、对待历史,并试图在理解中出示自己的同情心,这样的写作很难在精神上说服读者。因为没有整全的历史感,不懂得以宽广的眼界看世界,作家的精神就很容易陷于偏狭、执拗,难有温润之心,慢慢的,文学就失去了影响人心的正面力量。
而我认为,好的小说,不仅要写人世,它还要写人世里有天道,有高远的心灵,有渴望实现的希望和梦想。有了这些,人世才堪称是可珍重的人世。中国当代小说惯于写黑暗的心,写欲望的景观,写速朽的物质快乐,唯独写不出那种值得珍重的人世——为何写不出“可珍重的人世”?因为在作家们的视野里,早已没有多少值得珍重的事物了。他们可以把恶写得尖锐,把黑暗写得惊心动魄,把欲望写得炽热而狂放,但我们何曾见到有几个作家能写出一颗善的、温暖的、充满力量的心灵?因此,在这个一切价值都被颠倒、践踏的时代,展示欲望细节、书写身体经验、玩味一种窃窃私语的人生,早已不再是写作勇气的象征;相反,那些能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的、值得敬重的写作。我相信后者才是文学精神流转的大势,才是文学健康发展的方向。


卢小狼:能否具体到作品和作家谈一下这个阶段(2000-2009)有哪些值得我去思考和阅读?哪一些作品应该载入文学史?
    谢有顺:很多人可能都留意到了一个现象:中国作家普遍面临一个“中年困境”的问题。从现代文学开始,那些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基本上都是在青年时期完成的,进入中年之后,有一些人不写了,有一些人即便还写,写的作品在他个人的写作史上也没有代表性意义。当代就更是如此。一些作家,青年时期才华横溢,可一进入中年,写的作品要么重复自己,要不就仅仅维持一种还在写作的状态,少有创造性。因此,要了解新世纪的文学,必须握住两条线索,一条是那些还在持续写作、并且还持续写出好作品的较早成名的作家,像莫言、贾平凹、格非、韩少功、史铁生、苏童、北村、韩东、阿来、林白、北岛、于坚、西川、王小妮等人的新作,都体现出了很好的写作水准,一条是正在成长的青年作家的作品,像东西、陈希我、魏微、盛可以、金仁顺、麦家、雷平阳、朵渔、沈浩波、郑小琼、宇向、东荡子、周晓枫、张悦然、乔叶、徐则臣等人,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写作状态。当然,我可以罗列的作家名单还有很多。有好的作家,才有好的作品。论断一个文学时代总是困难的,但个体的创造力如何却可以清晰地看出,这才是观察文学的有效方式。至于有什么作品能载入文学史,我不想预言,因为预言一部当代作品的命运是虚妄的,在现有的学术体制里,连文学史本身在我看来也是虚妄的。

想文艺复兴先复兴文学
卢小狼:一些书商开始把作家明星化,娱乐化,潜心写作和制造作品成为当前作品的两类模式,在当下,文学与消费文学已经逐渐在读者心中被加以区分,你认为哪一种将成为未来的主导?
    谢有顺:消费社会的逻辑并非在消费产品,而是在消费产品的符号系统。文学消费也是如此。读者买一本小说,几乎都被附着于这部小说上的宣传用语——这就是符号和意义——所左右。小说好不好越来越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被宣传成一个什么符号,被阐释出怎样一种意义来。最终,符号和意义这个能指系统就会改变小说的价值。我们目睹了太多粗糙的小说就这样被炒作成畅销书或重要作品的。消费主义对文学叙事的改造,必然导致叙事的分野;这种分野,也许将会帮助我们建立起新的文学叙事的格局。在这个格局里,以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文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畅销作品和大众文学,肯定将占据主体地位,毕竟,用统一的标准来研究文学的时代过去了,文学应该有不同的类型,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渴望。而大众的需求,永远是多数的,强势的。


卢小狼:如今文学是否还能发挥出原来的作用?
    谢有顺:林语堂先生说,文学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了准宗教的角色。这是很有见地的看法。比如唐诗,哪个不觉得好?好到一个地步,就成了一些人的宗教。你想,中国人从四五岁开始,张口就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直到老,古诗都还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除了文学,别的任何知识,都达不到这个效果。文学在本质上是大众的,它的一些形式,像小说,早已成了文化人不可或缺的读物之一。假如能用好文学这个载体,很多艰深、重要的价值话题,都可以得到普及。可惜,很少知识分子在改造中国社会、思索中国文化命运的时候,能足够重视文学的作用。这一点,五四时期的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就要高明得多。他们早就发现,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因为惟有文艺是最能深入到大众中去的。今天,文学若衰败,其他的知识领域,无论是政治的,还是科学的,必定也受到影响。因为文学关乎人心,连人心都荒凉了,还奢谈什么人文建设、科教兴国呢?因此,我坚持认为,一个民族要复兴,必须经历一次文艺复兴,而要实现文艺复兴,就必须先学习文学。

卢小狼:为什么会出现文学现象?当下文学现象和文学本身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谢有顺:文学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而一旦把文学话题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就容易形成文学现象,文学现象并不能真实地描述文学本身,但也能从一个侧面见证文学所发生的变化。

卢小狼:如果文学也应该与时俱进,你认为2000年后哪些作品最能显示出这一点?
    谢有顺:格非的《人面桃花》,它表明后退也可能是先锋作家的革命方式;北村的《我与上帝有个约》,它表明文学也可发出“天问”;东西的《后悔录》,它表明小说叙事的现代感依然不可或缺;陈希我的《大势》,它表明作家最为可贵的勇气正是体现在与现实的短兵相接上;朵渔的《今夜,写诗是轻浮的……》、雷平阳的《祭父帖》,它表明有感而发仍然是诗歌最重要的写作方式。等等。

谢有顺简历:

    谢有顺,男,1972年8月生于福建省长汀县。著有《活在真实中》、《话语的德性》、《先锋就是自由》、《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从密室到旷野: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转型》等著作十几种。主编有《中国当代作家评传》等丛书多套。曾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等多个奖项。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楼主热帖
狐说八刀官方服务团队 | 2009-12-24 10: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避免的市场体制,我们如何能把握好才是关键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肯定有奸情...
山菊花耿宁 | 2009-12-24 11: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说得太好了,真想用灵魂抱抱他。
他的观点和我不谋而合。
我们该怎样写小说?写什么?
可以让我们温暖和崇拜的东西太少了,而我们在冰冷与森然里该拥有什么?
一己之私,还有所谓的创新方式表达方式的最终目的又该是什么?
山菊花耿宁 | 2009-12-24 11: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已贴到我的博中了
山菊花耿宁 | 2009-12-24 11: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主题

4

回帖

1020

积分

五福临门

精华
0
猫币
0 ¥